弘道堂早茶迎新春,正月初五破五习俗,品味传统年味

弘道堂早茶迎新春,正月初五破五习俗,品味传统年味"/

您提到的这两点都很有意思:
1. "弘道堂早茶 (Hong Dao Tang Morning Tea):" 弘道堂听起来像是一个茶楼或餐厅的名字。 去弘道堂喝早茶,这是华人社区非常普遍的传统习俗,尤其是在广东、香港、澳门等地。早茶(饮茶)通常指在早上时段(尤其是春节前后)去茶楼享用点心,如虾饺、烧卖、肠粉、凤爪、蛋挞等。这不仅是品尝美食,更是一种重要的社交和文化活动,尤其对于家庭聚会、朋友相会来说。
2. "正月初五俗称破五 (Chengyue Zhiju - Day 5 of the First Lunar Month,俗称 - colloquial name):" 正月初五确实是农历新年的一个重要日子,俗称“破五”。 “破五”意味着春节庆祝活动的主要结束,各种禁忌开始解除。这一天有很多传统习俗,例如: "送穷神 (Sòng qióng shén):" 人们会扫尘,把前一阶段的灰尘和垃圾清理出去,象征性地把贫穷和晦气“送走”。 "开市 (Kāi shì):" 很多商铺在这一天重新开张营业。 "迎财神 (Yíng cáishén):" 有些地方会在

相关内容:

道历:四七一七年 。2020年1月29日 星期三 。农历庚子土年 正月 初五日 小。庚子年 丁丑月 辛未日。此日干支:辛未 建除十二神:破执位。宜:嫁娶、作灶、破土、启鑽、修坟、招赘、纳婿、开仓、求医、破屋、服药、行舟

忌:斋醮、祈福、放水、纳畜、开市、立券、纳财、出货、纳采、入宅、安门、分居、修造、动土、安床、合帐、冠笄、安葬、上梁、竖柱、盖屋、置产、设醮、鸣鼓、出行、移徙。吉神宜趋:月德合、不守塚、大明、傅星、季分、敬安、玉堂。凶煞宜忌:鬼哭、天瘟、小耗、月破、年鼓轮杀。空亡所值:年 辰巳 月 申酉 日 戌亥。今日阴阳贵神值位:阳贵神:东北 阴贵神:正南。

彭祖百忌:辛不合酱 未不服药

正月初五俗称破五。

中国民俗一说破五前诸多禁忌过此日皆可破。按照旧的习惯要吃“水饺”,北方叫“煮饽饽”。如今有的人家只吃三、二天,有的隔一天一吃,然而没有不吃的。在北方,吃饺子与大年初一样,初五也要吃饺子俗称“捏小人嘴”。因为包饺子时,要用手一下挨一下地沿着饺子边捏。这样捏住了小人的嘴巴,避免流言蜚语四起。我们这边说是“吃花疙瘩”,因为在饺子里面可以包些花生、蜜枣、硬币,寓意将来甜甜蜜蜜,和和美美,家庭兴旺发大财。

正月初五,俗称“破五”,是中国民间“迎财神”的日子。从3日晚上到4日凌晨,许多人会通过燃放鞭炮来“迎财神”,但这势必将加重空气污染。事实上,除了放鞭炮之外,“迎财神”在中国民间还有很多其他的方法。

清人顾铁卿《清嘉录》中引了一首蔡云的竹枝词,描绘了苏州人初五迎财神的情形:“五日财源五日求,一年心愿一时酬;提防别处迎神早,隔夜匆匆抱路头”。“抱路头”亦即“迎财神”。信奉关帝圣君的商家,在正月初五要为关公供上牲醴,鸣放爆竹,烧金纸膜拜,求关圣帝君保佑一年财运亨通。

为何年初五成为了财神的“生日”,主要两个出处:

一种说法是宋朝蔡京富有;

另外一个说法,则与王元宝有关。王元宝,唐朝开元间人,富可敌国,靠贩运琉璃发家。王元宝还是一个著名的慈善家。据史书记载,每年大雪之际,他都会让仆人到巷子里扫雪,并拿出餐具酒炙,为来往之人作驱寒之用。此外,王元宝常常延约四方名士,朝之名寮,往往出于门下。每年的科举考试之前,众多士子都会受到王元宝的款待。

王元宝嗜吃发菜,每餐都要有一盘发菜佐食。长安城中商人都以为王元宝的发迹,是吃了发菜的缘故。所以纷纷仿效食用,并让厨师做成金钱形状,寓意“发财致富”。从此,“酿金钱发菜”世代流传。直至解放前的西安,还有些富商大贾举办宴席,第一道菜,多是“酿金钱发菜”。寓意是讨个吉利,祝愿发财。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特别喜欢发菜它,不惜以重金购买馈赠亲朋或制作佳肴。在海外,它常常被作为第一道菜,象征着四季发财,生意兴隆,因而被视为逢年过节馈亲待友的珍肴。

王元宝的许多生活习惯如正月初五拜财神等对于中国民风民俗有深刻的影响,流传至今。当时长安流传民谣:正月初五上柱香,一年四季财源广;正月初五摸元宝,大钱小钱用不了;正月初五请财神,家家户户财源滚;正月初五神进门,五谷丰登福满门。

据民俗专家表示,迎财神之俗盛行于明清和民国时期,至今仍流传不息。财神分为文财神和武财神和君财神。文财神是比干,武财神是赵公明和关羽,君财神是柴王爷。有的商家,常年供奉的是武财神赵公明,以使自己在商业竞争中“宜利和合”而取胜;有的商家,供奉的是红脸关公,关羽以“义”著称,商家取其“以义为利”,即以“义”达到赢“利”的目的。还有的商家干脆将三人一起供奉。

老上海有抢路头的习俗。正月初四子夜,备好祭牲、糕果、香烛等物,并鸣锣击鼓焚香礼拜,虔诚恭恭敬财神。初五日俗传是财神诞辰,为争利市,故先于初四接之,名曰“抢路头”,又称“接财神”。至于燃放鞭炮,则于另外一个正月初五“送穷”的习俗有关,是中国古代民间一种很有特色的岁时风俗。相传这一天各家用纸造妇人,称为“扫晴娘”,“五穷妇”,“五穷娘”,身背纸袋,将屋内秽土扫到袋内,送门外燃炮炸之。

其实,除了放鞭炮之外,中国民间还有在初五打扫卫生的习俗,从每间房屋里把垃圾扫出门外。江南一代的百姓还有在这天讲究吃财神糕、下面条。因为面条长得像古时候串钱的绳子,下面条寓意给家里添“钱串子”,财源滚滚来。

初五“迎财神”只是中国民间广泛流行的一种习俗,反映了人们普遍希望辞旧迎新,送走旧日贫穷困苦,迎接新一年的美好生活的传统心理。其实除了放鞭炮之外,更需要自己的智慧和勤劳。

清人顾铁卿《清嘉录》中引了一首蔡云的竹枝词,也描绘了苏州人初五迎财神的情形:“五日财源五日求,一年心愿一时酬;提防别处迎神早,隔夜匆匆抱路头”。

在北方的一些地方,大年初五这一天,离不开一项亘古不变的民俗,那就是吃饺子,破五这一天,家家户户都吃饺子,而且剁馅料的时候,菜板要剁得叮咚响,让四邻听见,当然,这项习俗,并不是所有的北方人家都坚守,也是因地而异的。

开市

旧俗春节期间大小店铺从大年初一起关门,而在正月初五开市。俗以正月初五为财神生日,认为选择这一天开市必将招财进宝。

说法一

有些地方又把初五日叫做“圆年”,意思是说年过完了,到这一天要做一个总结,划句号了。其实,这是“破五”的变种,是由于不知“破五”的由来,慢慢的演变出来的

据《封神榜》所说,姜子牙封神,把背叛他的妻子封为“穷神”,有令她“逢破即归”。神话传说中,姜子牙的妻子是很让人讨厌的背夫之妇,封了穷神以后,就更让人讨厌了,还没听说有谁是喜欢穷神的是不是?所以人们就在初五这一天“破”她,让她“即归”----马上滚回去吧!

说法二

还有一说,初五是财神的生日,所以人们要在这一天大摆宴席,燃放鞭炮,搞多种多样的庆祝活动,寓意就是迎接财神的到来。

说法三

有好多地方,在除夕夜是要把祖宗请回来过年的,在堂屋的正中,高挂祖宗牌位,烧香上供,意为请祖宗过年,吃好的,不忘祖宗的意思。到了初五,就要送祖宗“回去”了,过年过完了,所以,这一天要烧香,烧纸钱,恭送祖宗。

由于初五日肩负着送穷神、接财神等多重重任,所以这一天非常重要。


发布于 2025-08-07 05:27
收藏
1
上一篇:喝白米粥的门道揭秘,生活处处皆学问,一粥一饭亦学问 下一篇:一念杏花春雨时,探寻诗意盎然的江南春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