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米粥最养人?错!
米粥一向被视为“最养人”的食物,不但为大众所喜爱,还是最常见的“病人食物”——很多住院病人主动地放弃正常的固体食物(如米饭等),改吃粥食,以为这样可以补充营养加快恢复。然而,米粥真的是最养人的食物吗?
粥在我国至少有五千年的历史了,可谓渊源流长。自古就有将粥喻作“滋生育神丹”、“滋养胃气妙品”、“世间第一补人之物”。唐代令狐德棻主编的《周书》中有“皇帝始,烹谷为粥”(意思是相传从皇帝开始,最早是蒸谷,形成了粥)的记载,这是关于粥的最早的记载。中国的粥在四千年前主要为食用,2500年前始作药用,《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中记载有西汉名医淳于意(仓公)用“火齐粥”治齐王病,谓粥可实五脏六腑之气,且能逐热,一饮汗尽,二饮热去,三饮病已。进入中古时期,粥的功能更是将“食用”、“药用”高度融合,进入了带有人文色彩的“养生”层次。大文豪 、美食家苏东坡在食粥后写下了“深心颠倒不自知,更知人间有真味”(形容粥味美,使人身心颠倒)的著名诗句。南宋著名诗人陆游也极力推荐食粥养生,认为能延年益寿,曾作《粥食》诗一首,脍炙人口的“只将食粥致神仙”(只把吃的粥送的神仙就可以了,意指粥品味极高)的诗句。从而将世人对粥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境界。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写道:“每日起食粥一大碗,空腹胃虚,谷气便作,所补不细,有极细腻,与肠胃相得,最为饮食之妙诀也。”(意思是每日食粥一大碗,空腹时胃较虚,粥极细腻,与肠胃相宜,调理饮食的好办法。)

图片来自网络
好几年前,曾见报上登载一首《煮粥》诗,作者是明·张方贤。诗云:煮饭何如煮粥强,好同女儿细商量。一升可作二升用,两日堪为六日粮;
有客只须添水火,无钱不必问羹汤。莫言淡泊少滋味,淡泊之中滋味长。此诗首联表达了“煮粥比煮饭好”的观点。颔联和颈联是“煮粥好”的论据:一节省,二方便。末联是全诗的真谛:淡泊明志。古人以勤俭、淡泊为美德,提倡“君子之交淡如水”。“有客只须添水火”,与唐诗“寒夜客来茶当酒”有异曲同工之妙。晚清名僧敬安《客来》诗说:“客来无酒试新茶,淡泊莫嫌衲子家。”宋·朱熹有·次去探望女儿,刚好女婿蔡沈外出。女儿家贫,只以麦饭葱汤待父,深感惭愧不安。朱熹当即写诗安慰开导她:汤葱麦饭两相宜,葱补丹田麦疗饥。莫谓此中滋味薄,前村还有未炊时。婿归,备受感动,以此诗作座右铭。可见,粥与中国人的关系,正像粥本身一样,稠粘绵密,相濡以沫;粥作为一种传统食品,在中国人心中的地位更是超过了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
经过精细加工的白米,其本身的营养价值不高,主要提供大量淀粉(75%),少量蛋白质(8%),以及一些B族维生素。长时间加热煮制成粥过程,对淀粉、蛋白质和矿物质影响不大,但对B族维生素则有所破坏。煮制时间越长,则B族维生素破坏越多。所以,越是煮得细腻可口、烂烂糊糊的白米粥,B族维生素含量越低。如果在煮粥过程中再加入碱,则B族维生素将破坏殆尽。因此,与白米饭相比,白米粥的营养价值更低。

图片来自网络
分享做粥的技巧,大家如果感兴趣自己在家可以自己尝试做一下。
做粥步骤如下,一共6步准备工作。
1、浸泡:煮粥前先将米用冷水浸泡半小时,让米粒膨胀开。这样做的好处:a、熬起粥来节省时间;b、搅动时会顺着一个方向转;c、熬出的粥酥、口感好。
2、开水下锅:大家的普遍共识都是冷水煮粥,而真正的行家里手却是用开水煮粥,为什么?你肯定有过冷水煮粥糊底的经验吧?开水下锅就不会有此现象,而且它比冷水熬粥更省时间。
3、火候:先用大火煮开,再转文火即小火熬煮约30分钟。别小看火的大小转换,粥的香味由此而出!
4、搅拌:原来我们煮粥之所间或搅拌,是为了怕粥糊底,现在没了冷水煮粥糊底的担忧,为什么还要搅呢?为了“出稠”,也就是让米粒颗颗饱满、粒粒酥稠。搅拌的技巧是:开水下锅时搅几下,盖上锅盖至文火熬20分钟时,开始不停地搅动,一直持续约10分钟,到呈酥稠状出锅为止。
5、点油:煮粥还要放油?是的,粥改文火后约10分钟时点入少许色拉油,你会发现不光成品粥色泽鲜亮,而且入口别样鲜滑。
6、底、料分煮:大多数人煮粥时习惯将所有的东西一股脑全倒进锅里,百年老粥店可不这样做。粥底是粥底,料是料,分头煮的煮、焯的焯,最后再搁一块熬煮片刻,且绝不超过10分钟。这样熬出的粥品清爽不浑浊,每样东西的味道都熬出来了又不串味。特别是辅料为肉类及海鲜时,更应粥底和辅料分开。
潮州白粥与广州白粥截然不同的是,全程用大火煲粥,煲成粥水稠、米粒硬的粥,貌似“冷饭粥”,其实都系新鲜煮起新鲜吃的。煮法简单,但必定要配着潮州咸菜、菜谱来吃,在潮州当地,还有更多小吃相伴而上。主材料:五斤水一斤大米。做法:水滚后再下米,一直用大火煲煮。配菜材料:萝卜(制成菜脯)、 大 芥 菜 ( 制 成 咸 菜 )。做法:在通风的地方晒干。要点:只能选在天气干燥、阳光灿烂的日子来制作,最好是初冬。不过也可以在潮州买个一大罐回来备用。菜脯和咸菜的分别是,咸菜会连水分腌制,咸味清淡但入味;菜脯要去除水分来腌制,吃起来干爽咸鲜。

图片来自网络
与白米饭相比,白米粥的优势是容易消化。米粥加热煮制时间更长,水分含量更多,所以淀粉糊化更充分,更容易被小肠内的淀粉酶分解成葡萄糖,并吸收进入血液。长时间加热煮制,亦使少许蛋白质或氨基酸溶解其中,变得更易消化。因此,与白米饭等固体食物相比,白米粥可以减轻胃肠消化负担,特别适合消化功能不佳的胃肠道疾病患者,如胃肠炎、严重消化性溃疡、胰腺炎、严重肝炎等以及一些极度衰弱的病人。对于手术后第一次进食,需要流质食物的人来说,易于消化的白米粥(甚至米汤)可作为首选。
必须指出,白米粥容易消化的特点,仅对上述一些病人格外有益,而对健康人或胃肠道消化功能正常的病人来说,白米粥并无优势可言,还不如吃白米饭(或其他营养更好的食物)。普遍地、笼统地给病人吃粥,认为所有病人吃粥更好的看法是错误的。
而且,白米粥容易消化吸收的特点其实是“双刃剑”,即也会表现出有害的一面。白米粥容易消化吸收,进食后升高血糖的作用更为强烈。这一点不仅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利,对健康人的餐后血糖亦有不良影响。
总而言之,不要迷信白米粥最养人的说法。在胃肠功能不佳,或大手术后首次进食时,或可把白粥作为首选食物。除此之外,白米粥对患者及健康人并无额外好处,甚至还比不上吃白米饭,更比不上小米粥、燕麦粥、杂豆粥、瘦肉粥、鱼片粥等添加其他营养食材的粥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