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地球之肾,共筑生态平衡的绿色防线

守护地球之肾,共筑生态平衡的绿色防线"/

“守护‘地球之肾’”是一个非常有意义且形象的口号。这里的“地球之肾”通常指的是"湿地 (Wetlands)"。
将湿地比作“地球之肾”,是因为它们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排毒”和“净化”角色,类似于肾脏对生物体的功能:
1. "净化水质 (Water Purification):" 湿地就像天然的过滤器,能够吸附、降解和转化水中的污染物(如重金属、农药、营养物质等),净化流入河流、湖泊和海洋的水体。 2. "调节水量 (Water Regulation):" 湿地能够像海绵一样,在洪水时吸收多余的水分,减轻洪水灾害;在旱季时缓慢释放储存的水分,补充地下水,维持河流基流,调节区域水量。 3. "维护生物多样性 (Biodiversity Conservation):" 湿地是众多物种(特别是水鸟、两栖动物、鱼类和植物)的重要栖息地和育幼地,是全球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生态系统之一。 4. "抵御灾害 (Disaster Prevention):" 沿海湿地(如红树林、盐沼)能够有效抵御风浪侵蚀,保护海岸线,减少风暴潮带来的破坏。 5. "碳汇功能 (Carbon Sink):" 湿地土壤中积累了大量的有机碳,是重要的碳储存库,有助于减缓气候变化。
"因此,“守护‘地球之肾

相关内容:

近日,随着天气渐寒,位于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区西北部的拉鲁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呈现出美丽独特的景象。 新华社记者周荻潇摄

在辽宁盘锦辽河口湿地南小河黑嘴鸥繁殖区拍摄的黑嘴鸥。 新华社记者杨青摄

在江苏东台条子泥湿地,数百头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野生麋鹿在染红的盐蒿地奔跑。 孙家录摄(人民图片)

在山东荣成大天鹅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拍摄的大天鹅。 李信君摄(新华社发)

青海省青海湖鸟岛湿地一景。 新华社记者张宏祥摄

自行车赛选手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赛里木湖国家湿地公园骑行。 于苏甫·艾尼摄(新华社发)

内蒙古自治区额尔古纳湿地风光。 韩欣辰摄(新华社发)

湿地,被喻为“地球之肾”,是重要的生态系统,具有涵养水源、净化水质、调节气候、维护生物多样性等多种生态功能,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推行草原森林河流湖泊湿地休养生息”。湿地保护是其中的重要方面。

今年是中国加入《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30周年。30年来,中国努力践行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理念,大力推进湿地保护修复。中国以全球4%的湿地,满足了世界1/5人口对湿地生产、生活、生态和文化等多种需求,为全球湿地保护和合理利用作出了重要贡献。

(来源:新华社)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27-86777777。

发布于 2025-08-06 06:28
收藏
1
上一篇:守护绿色明珠,保护地球之肾的使命与行动 下一篇:深圳华强北,解码中国电子第一街的传奇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