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以来,内蒙古一改前期偏暖的态势,气温不断下降,气温低于常年同期,突来的寒冷让不少已经习惯“暖冬”的公众很不适应,纷纷发问:为什么气候变暖冬天还会这么冷?关于“暖冬”变“冷冬”的疑问,内蒙古气候中心的相关人士给出答案。
12月以来,影响内蒙古的冷空气频繁,图为12月20日,锡林郭勒盟阿巴嘎旗气象局工作人员在测量牧区积雪深度。(苏楞高娃 摄)
今年春夏秋三季内蒙古气温一直偏高,但进入12月以来,天气陡然寒冷,气温大幅度下降,特别是12月上中旬,海拉尔、图里河等地的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偏低7℃以上。据内蒙古气象局资料显示,12月上旬全区的平均气温为-11.7℃,较历史同期偏低1.2℃;12月中旬的平均气温为-13.5℃,较历史同期偏低1.1℃。12月下旬至25日,全区的平均气温为-10℃,接近历史同期。突来的寒冷让不少已经习惯“暖冬”的公众很不适应,纷纷发问:说好的“暖冬”呢?
关于“暖冬”变“冷冬”的疑问,内蒙古自治区气候中心的相关人士于近日给出答案:“冷空气活动属于天气尺度的现象,与全球气候变化不同,后者要考察几十年以上的变化。随着IPCC五次评估报告的发布,近百年全球地表平均温度均显著升高的事实得到了确认。全球陆表和海表气温自1901——2010年间升高了约0.8℃。上世纪70年代以来,全球陆地表面升温速率加快。据内蒙古自治区气候中心的最新研究,1961年以来,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内蒙古年平均气温呈明显上升趋势,平均每十年上升0.36℃。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寒冷天气在总的趋势上是减少的,但也不能排除在某些时间、某些地区会发生极端低温事件。值得我们关注的是,在普遍比较暖的大背景下,突发一次冷的事件,其影响可能会更为严重,人们的神经也会更加敏感。”
继而进一步解释说:“实际上,年平均气温上升速率只是表征了过去气温随时间演化的特征,并不能代表未来气温变化的趋势。而过去气温的历年变化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过去半个多世纪内蒙古年平均气温的趋势变化不是线性增加的。20世纪80~90年代,是明显快速增温期,其余时段变化平缓。2015年9月发布的《第三次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显示,自从1998年以来,全球和中国地区的地表温度升高趋势明显减缓下来。全球地表温度在最近的15年内几乎没有增加,呈现出明显的“平台”特征。
气温升高只是气候变化的一个特征。除了气候平均值的升降,气候离差值增大,也就是气候状态的不稳定性增加,也是气候变化的重要特征。而这种不稳定性往往会出现一些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如今年夏季东部的呼伦贝尔等地区气温短时达到40℃以上,而到了冬季又频繁出现-40℃以下的极寒天气,这样的极冷极热造成的影响可能更加严重。”
另据内蒙古气象台预计,今天白天全区以晴为主,气温继续回升;明天起受新一轮冷空气影响,西部地区首先会刮起4、5级短时6级西北风,到了后天锡林郭勒盟东北部、兴安盟西部、呼伦贝尔市西部有小雪,中西部地区4、5级短时6、7级西北风;中西部地区气温下降6—8℃。
近期冷空气频繁,全区气温还会继续走低,建议农牧部门组织技术人员深入一线,积极指导和帮助农牧户采取各项防御和补救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灾害损失。设施农业要认真做好棚体加固、压紧棚膜、保温防冻等防御工作;牧户加强圈舍加固、畜禽免疫等工作,做好幼仔畜的保暖,提高畜禽抗寒抗病能力,确保畜禽安全。相关部门要迅速行动,明确责任,落实任务,对大风可能影响的建筑工地、户外广告、电力设施、城乡危房等重点部位,认真排查,对可能出现的问题要提早预防,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文:郭敏 张晓梅)
来源: 中国天气网内蒙古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