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水解字,探寻“氹”字的奥秘与演变

说水解字,探寻“氹”字的奥秘与演变"/

我们来分析一下“氹”这个字。
“氹” (gāng) 这个字在普通话中的使用频率不高,但在粤语(尤其是香港、澳门等地)中非常常用。它的主要意思是 "“水坑”、“洼地”",通常指雨后积水或地势低洼的地方。
从 "“水解字”" 的角度来看,我们可以拆解它的构成:
1. "氵 (shuǐ)":这个偏旁是 "“水”" 字旁,直接点明了这个字与 "水" 有关。
2. "冈 (gāng)":这是字的另一个部分。 “冈” 指的是 "山脊" 或 "小山"。
"组合起来看:"
“氵” (水) + “冈” (山脊/小山) → "氹 (gāng)"
这种组合可以理解为:
"地势低洼处":山脊之间或山脚下的低洼地带容易积水,形成水坑。 "水的汇集":水在山冈、高地之间流动汇集形成的坑洼。
"总结:"
“氹”字通过 "“水”" 字旁和 "“冈”" 字的组合,形象地描绘了 "山间或平地低洼处积水" 的景象。它是一个会意字(虽然严格意义上可能更偏向形声,因为

相关内容:


“氹”字怎么读?

根据《现代汉语词典》,“氹”字有一种读音:dàng


“氹”字的含义

水部,半包围结构。

同“凼”,指田地里沤肥的小坑,也可指水坑、水塘,如 “水氹”“氹仔”(多用于地名,如澳门的氹仔岛)。


氹,水塘也

“凼” 和 “氹” 意思相同,二者为异体字关系。“凼” 和 “氹” 在造字结构上有相似之处,都有表意的部分。“凵” 和 “乙” 在汉字中都可以表示凹陷、弯曲等与坑洼相关的意象,加上 “水” 字,都能形象地表达出水坑、小水池的意思。在《说文解字》中,“凼”字被解释为“凼,水塘也。从水,凵声。”

在不同的地区和文献中,“凼”和“氹”的使用频率有所不同,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语言的发展,它们在表示“水坑”意思上的通用关系逐渐被人们接受和认可。此外,这一词语还常用于描述农田中用于蓄水、排水或施肥的小型坑塘。这些坑塘在农业生产中起着重要作用,如储存雨水以备干旱时灌溉,或是作为肥料的发酵池,提高土壤的肥力。

在现代汉语的使用中,虽然“凼” 和 “氹”是异体字,但都被收录进词典,在一些词语中可以互换使用,如“凼肥”也可写作“氹肥”,“水凼”也可写作“水氹”。

在广东、香港等地区,“氹”字的使用频率相当高。澳门还有一个著名的地点叫“氹仔岛”,是澳门的重要组成部分,位于澳门半岛南方约2.5公里处,西面与广东省珠海市的小横琴岛隔海相望。

氹仔岛原本很小,面积仅有2.57平方公里,由大氹仔和小氹仔两个小岛组成,后来由于泥沙淤积和人工填海,两座小岛最终合二为一,使得氹仔岛的面积达7.9平方公里。之所以得名“氹仔”,传闻是因为大氹和小氹两个岛都有一个小海湾,形似小水坑,故称此名。


中国水事综合典央视新闻、广东发布等整理。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文案 | 王子月 罗景月

审核 | 陈锐

监制 | 樊弋滋

责编 | 王子月

校对 | 孟京

发布于 2025-08-05 07:13
收藏
1
上一篇:“凼”字读音揭秘,为何不读hán也不读yōu? 下一篇:四川话百科揭秘,别称“凼凼”的独特水坑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