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景点频发悲剧,5人遇难,何时警钟长鸣?——新京报快评

野生景点频发悲剧,5人遇难,何时警钟长鸣?——新京报快评"/

这是一篇根据您的要求,模仿新京报快评风格,探讨“野生景点5人遇难”事件及其后续反思的文章:
---
"标题:痛定思痛:一次生命的逝去已足够沉重,何须更多悲剧才警醒?"
近日,某野生景点发生的5人遇难事件,再次将“探险”与“安全”的尖锐矛盾推至舆论的风口浪尖。一时间,痛惜、追问、谴责交织。然而,当我们为逝者及其家属的遭遇扼腕叹息时,一个更沉重的问题也随之而来:这样的悲剧,究竟需要发生多少次,才能真正唤醒那些为了“刺激”和“出片”而罔顾生命安全的“探险者”,以及相关的管理者和监管部门?
将目光投向“野生景点”,我们看到的往往是一幅光怪陆离的图景:一边是社交媒体上对“秘境”、“险地”的过度美化与“打卡”式炫耀,另一边却是日益频发的安全事故,从失温、迷路到坠崖、溺水,每一次都伴随着生命的代价。此次5人遇难,无疑是最惨痛的一次,其规模和影响都远超往昔。我们不禁要问,前赴后继的险境挑战者,究竟在思考什么?他们所追求的“征服”与“独特”,难道必须以他人的生命为代价?
将责任仅仅归咎于个体“作死”显然是不够的

相关内容:

事发地“爱心潭”资料画面。图/湖北日报视频截图

网红野生景点又出事了。

8月1日,广东省惠州市惠东县境内一网红景点有6人下水游玩时被水冲走,其中1人被困在小岛上,另5人失联。8月3日,惠东县应急管理局发布情况通报称,至8月3日14时15分左右,失联5人全部找到,均已无生命体征。

据极目新闻报道,事发地为位于惠东县白盆珠镇白马村白马河畔的爱心潭,是新晋的网红景点。

这无疑又是一起令人扼腕的悲剧。5个鲜活生命的逝去,以惨重的代价再次警示了户外野游的巨大风险。同时也使得此类网红野生景点的安全问题再次进入公众视线。

眼下正值暑期出游高峰,同时多地已进入夏秋汛期,这意味着户外游玩风险增高。据报道,出事当天下午,当地曾发生降雨,天气预报也显示8月1日惠东有中雷雨局部暴雨。这6位外地游客当天14时到惠东县白盆珠爱心潭下水游玩。20时许,6人被水冲走。

惠东县通报称,事发地属于未开发开放、不具备安全条件的区域,加上夜间能见度低、河流暗流较多,且连日来持续强降雨,搜救难度大。这说明,出事地确为未开发开放的野生景点,风险很高。

近年来,在类似网红野生景点发生的悲剧一再发生。

2022年8月13日,四川彭州市龙门山镇龙漕沟附近突发山洪,造成7人死亡。此次山洪悲剧的发生地,就是一处网红野生景点,有着“露营”“徒步”“玩水”等标签。这一突发事故,引发了人们对于“野游”景点安全问题的关注。

2024年6月3日,两名驴友在浙江台州黄岩区屿头乡石人峡横渡峡谷急流时意外落水、救援时绳索在水中形成“死亡V”的视频在网络上引发热议。事发地石人峡风景区属于荒废的景区,受一些网友热捧。2名失联驴友最终遇难。

今年4月19日,云南昭通市鲁甸县乐红镇关溜村的牛栏江段又发生一起类似悲剧。该河段因风景优美成为未开发的“网红打卡地”,事发当日多名游客在此游玩,因水位骤涨导致4人被困河道中。最终3名施救者及1名被困者均不幸遇难。

这些被包装成“网红打卡地”的野生景点,通常缺乏专业维护机构和安保人员进行管理,缺少必要的安全设施、完善的旅游配套服务和应急预案等,存在致命风险。看似有着原生态的美景,实则暗藏危机。“网红打卡地”可能变成“夺命陷阱”。

户外活动参与者须树牢“个人是自身安全注意义务的第一责任人”理念。如果轻信一些社交平台上热播的所谓网红线路,尤其是野生线路,抱着 “别人能去我也能去” 的侥幸心态,贸然前往,很容易酿成险情。

当然,网红野生景点的走红,也从侧面反映出人们对新奇、独特旅游体验的需求。相关景区和旅游企业或许可从中得到启示,如何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因势利导,打造更多“新”“奇”“特”的正规旅游产品,从源头减少野生景点的吸引力。

此次5名游客的不幸离世,是血的教训,更是长鸣的警钟。唯有将安全意识深植于心,将防护措施落到实处,才能让出行充满欢乐,而不是危险之旅。

撰稿 / 辛河(媒体人)

编辑 / 迟道华

校对 / 陈荻雁

发布于 2025-08-04 23:58
收藏
1
上一篇:属鸡的朋友们,8月15日务必耐心加倍,好运随行! 下一篇:今日辟谣,2025年8月4日网络热议真相揭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