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服装业独领风骚,全国一半以上职业装产出,助力国际大牌代工辉煌

河南服装业独领风骚,全国一半以上职业装产出,助力国际大牌代工辉煌"/

您提到的关于河南服装业,特别是职业装生产的情况,确实反映了该省在某些细分领域内的显著产业优势。以下是一些更详细的说明:
1. "职业装产业基地":河南,尤其是郑州及其周边地区,已经发展成为全国重要的职业装生产基地。这里的产业集群效应明显,拥有大量的职业装企业,形成了从设计、生产到销售的一体化产业链。
2. "规模优势":关于“生产全国一半以上职业装”的说法,虽然可能需要精确的统计数据来支撑,但河南在职业装领域的生产规模确实非常庞大,占据了国内市场的重要份额。这得益于其完善的供应链、相对较低的生产成本以及丰富的劳动力资源。
3. "代工经验丰富":河南的服装企业,特别是大型集团,拥有丰富的为国内外知名品牌代工(OEM)的经验。这些企业熟悉国际品牌的质量标准、生产流程和管理要求,能够稳定地提供符合要求的产品。长期与国内外大牌合作,也提升了本地企业的设计、技术和质量管理能力。
4. "产业优势原因": "区位优势":河南地处中原,交通便利,物流成本相对较低。 "劳动力成本":虽然近年来有所上升,但相较于沿海发达地区,仍具有一定的成本优势。 "产业聚集":形成了完善的产业集群,便于企业获取原材料、技术支持和信息交流。 "政府支持":地方政府通常会出台政策扶持服装

相关内容:

河南商报记者 郝瑞铃/文、图、视频

视频加载中...

Burberry、Hugo Boss、Lacoste等国际大牌,以及雅戈尔、斐乐等国内知名品牌服装在这里长期代工;

“白大褂”、护士装、保安服……全国一半以上的职业装从这里产出,市场占有率最高能超七成。

以前,人们对这里的印象是千里平原,国之粮仓。现在,“云想衣裳花想容”成为这里新的写照。

这里是周口,如今已拥有1400多家纺织服装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超600亿元。也正因为此,4月22日至23日,河南省服装产业高质量发展推进会专门安排在周口召开。

透过周口看河南,服装这项传统的产业如何集群化、品牌化,成为今后一个时期的发展重点。

【调研观摩】周口亮相,纺织服装业贡献营收600亿

22日,与会代表被分成两组,前往商水、港区、项城、沈丘和太康调研观摩当地重点服装企业和产业园区,全程亮点频现。

在太康,银鑫棉业纺纱车间机器轰鸣,从棉垛到棉条再被纺成棉纱,整个生产流程全部实现智能化,公司负责人介绍,万锭用工人数从100人减少至15人以内,“无人车间”高产能、低耗能、高品质已经成为现实。

在商水,盛泰服装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一派繁忙,缝纫机声清脆、节奏明快,布料通过智能服装吊挂线被运至不同环节加工成成衣,这些成衣被熨烫整齐,打包装箱,诸如FILA、雅戈尔、巴宝莉等各种国际大牌随处可见。

在项城,金泽兰纺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一楼大厅里开起了“白衣天使”们的“时装秀”。碎花拼接的、圆领簪花的、撞色开襟的,面料柔软舒适,款式新潮别致,一改“白大褂”的死板无趣。

庄吉服饰展厅则展出了形形色色的职业装,工作人员介绍,全国一半以上的职业装都产自项城,市场占有率最高的时候,能超70%。

智能化、国际化、特色化,已经成为了周口纺织服装产业的底色。

周口市工信局党组书记张颖波介绍,周口已经初步形成了集“研发-纺纱-织布-染整-面料-服装-销售”于一体的纺织服装全产业链,构建了以商水县纺织印染产业园为重点、太康县纺织服装产业集群工业园和扶沟县产业集聚区纺织工业园协同发展的“一园两翼”空间格局。

当前的周口纺织服装业,在阿尔本制衣、庄吉服装等优势企业带动下迈向新台阶,拥有1400多家纺织服装企业,从业人员30万人,年纺纱量83万吨,织布7.7亿米,年加工各类服装5.9亿件,2020年主营业务收入超过了600亿元。

【经验交流】“校场”切磋,河南各地市纺织服装业各有千秋

不只是周口的纺织服装产业发展看点满满,河南省各地市的纺织服装业也实现了“多点开花”。

据了解,目前河南省已经形成了包括纺纱、化纤、织布、染整、服装、家纺、纺织机械制造等行业在内的较为完整的纺织工业产业链体系,培育了南阳、周口、郑州、安阳、新乡、信阳等纺织服装产业集群;形成了郑州女裤,安阳、睢阳婴幼儿针织童装,新乡、项城、长垣职业装,光山、台前羽绒服,镇平毛衫,穰东裤装等传统特色服装产业集群。

23日,各地市政府代表、河南纺织服装企业代表、协会以及高校专家就“纺织服装产业如何高质量发展”进行了经验交流与分享,“校场”切磋,难分高下。

嫘祖文化搭配互联网电商能出现什么火花?西平县给出了答案。

2015年至今,西平县以嫘祖文化为依托,建起了嫘祖服装新城,不光吸引了东部地区优质的品牌企业产业转移,还把县里近100家小微企业培育成了专业化、精细化的卫星工厂。

如今的嫘祖服装新城,3万平方米的电商产业园正在建设,服装销售多元化,和天猫、京东、拼多多等电商平台全面合作,还引进了MCN机构,培育西平本地的网红,去年的6月份,还成功举办首届“中国服装直播日”。

专业人才缺少,难题怎么解?河南工程学院服装学院分享了他们的解决办法。

2018年5月,河南工程学院提出了产教融合发展战略,联合豫发集团、新乡化纤、云顶服饰等企业申报“纺织服装产业学院”,打造了“时尚智慧工厂”、“时尚创意空间”、“智能穿戴研究室”、“时尚产业研究院”等进行人才培养和输送。

此外,他们还围绕着豫文化,将文创、文产、文旅和服装进行融合,2019年获批的纺织服装创意设计试点园区已经孵化出服装原创设计师联盟基地、原创设计师集合店B209等平台,签约设计师300多人,形成了集私人订制、电子商务、贴牌生产、加盟专卖四位一体的原创设计师之家。

【大咖观点】出路何在?品牌是河南服装人追求的梦

据统计,河南省规模以上服装企业有530余家,年主营业务收入约1500亿元,产量占全国的7%。尽管目前河南省纺织服装产业已经得到初步发展,但从产业结构来说,整个河南省的服装产业比重还偏低。

纺织服装行业如何发展才能称得上“高质量”?全省纺织服装产业“十四五”如何能布好局,起好步?

河南省工信厅厅长李涛从产业集群、头部企业、市场、品牌、金融、人才等多个角度,向全省服装产业高质量发展提出建议:服装产业的发展,一要有产业集群,二要有头部企业。

他指出,服装企业不能盲目扩大,要研究市场;企业家要有市场精神,提高和金融资本打交道的能力,借助资本市场的力量快速成长,遵守市场规则将企业做大做强。

李涛认为,除了要研究金融,还要研究人才。服装产业链条涉及到的人才门类多,因此职业教育要差异化发展。品牌是河南服装人追求的梦,是积淀到一定地步的产物,人们买的是品牌,是文化,是服装的品牌价值。

河南省纺织行业协会秘书长李继锋认为,产业链哪一个环节薄弱,要用市场的角度、市场的观念去进行判断,进而适当引导,不能人为地去感受。引导整个产业向着高质量发展,首先应该表现在品牌的数量和质量要高,其次,产品的品种要足够丰富,市场占有率要占有一定优势。

他说,培育品牌是一个系统工程,是多方努力的结果。“首先要有一个有理想的企业家群体,然后培育自己的品牌,提高它的国民认可度,后续要不停地对这些品牌进行维护、宣传、运营。”

【记者手记】做河南品牌,不妨边“备万事”边“等风来”

往日只闻“豫东大门”——周口农业发达,有着“中原粮仓”的美誉,走近她,才发觉周口不止于此。

采访时,香港磊磊集团、润泰纺织服饰工业园CEO洪英豪说:“我们在选择产业转移地区的时候是经过多方考察的,选择周口,主要是因为周口市政府的发展决心,以及后续政策实施的持久性。”这让我十分好奇。

尽管不能像企业家一样切身体会周口市政府对产业发展的政策扶持和周口的营商环境,但两天的观摩学习让我对此有了更多的认识。

观摩沿途是满眼的绿:麦浪翻滚、行道树挺拔,农业大市名不虚传,生态治理成果卓著;周口中心港集装箱高耸,千吨驳船正在修整,豫货从这里出海,海货也从这里入豫;沈丘安钢项目建设如火如荼,成为周口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指日可俟。

这个中西部地区连接华东经济圈的桥头堡、产业东引西进的必经之地,确实正在大踏步向前。

无论是智能化生产的“无人”纺纱车间,还是国际大牌的代工制造中心,又或者特色鲜明的职业服装产业园,再或者各方分享交流的发展经验,都表明了周口纺织服装产业高质量发展所取得的成效,也展示着周口之外其他河南“纺织服装人”的探索和努力。

河南省工信厅厅长李涛在发言时说,河南的服装产业是“大有可为”的,我们应该对拥有棉纺织工业基础和服装产业发展历史底蕴的河南服装产业有信心,但也要正视其发展过程中不可回避的问题,“河南制造”转变为“河南创造”已经等待太久。

从承接产业转移到发展成为产业高地,需要时间,需要政府坚定的信心和持续的引导,需要企业的技术创新和对品质的坚守,需要高校、职业院校的人才输送,更需要行业内外营造一个力挺“河南品牌”甚至“中国品牌”的氛围。

把时间交给市场,把舞台交给企业家。

编辑 吕瑞天 施尚景

发布于 2025-08-04 17:28
收藏
1
上一篇:一游倾心,揭秘意大利皮埃蒙特La Piemonte,你不可错过的梦幻之地 下一篇:还原拉斐尔真实容貌,揭秘画作中的清新帅气与历史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