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杜牧清明诗中“杏花村”的神秘所在

探寻杜牧清明诗中“杏花村”的神秘所在"/

关于杜牧《清明》诗中的“杏花村”具体在哪里,历来有多种说法,并没有一个确凿无疑的定论。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
1. "安徽池州杏花村:" 这是最广为流传也较为普遍接受的说法。池州是唐代属江南西道的地方,杜牧曾在宣州(也属江南西道,与池州相邻)担任观察使等官职。池州市青阳县境内确实有一个名为“杏花村”的地方,当地也确实有寺庙和酒肆,与诗中描写的意境有几分相似。很多文学研究者和地方文献都支持这个观点。
2. "江苏苏州杏花村:" 也有说法认为杏花村在苏州。苏州地区自古就是酒乡,唐代也颇有名。唐代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就描写了苏州枫桥一带的景象,与杜牧的诗歌时代相近。苏州周边也确实有以“杏花”闻名的村庄或地名。
3. "陕西西安杏花村:" 还有学者根据杜牧的生平轨迹,认为他曾在京兆府(今西安)担任监察御史等职务,经过长安附近时遇到清明时节,因此作了此诗。西安附近也有地名“杏花村”。
4. "泛指或虚构:" 也有观点认为,“杏花村”并非一个具体的、有地理坐标的

相关内容:

专家学者聚首山西杏花村,纪念杜牧创作《清明》诗1193周年。 李新锁 摄

清明时节,山西汾阳杏花村春雨欲来。3日下午,来自中国唐史学会、山西省社科院、复旦大学等机构专家学者聚首杏花村,纪念杜牧创作《清明》诗1193周年,并论证唐代诗人杜牧《清明》诗的诞生地。

近年来,围绕杜牧《清明》诗中所写“杏花村”归属何地一事,中国多地发声争抢,先后有“安徽池州说”“湖北麻城说”“山西汾阳说”等。

对此,3日当天,各界专家、学者分别从历史、地理、气候等角度,论证《清明》诗诞生在山西汾阳杏花村。

其间,中国唐史学会副会长杜文玉表示,考证《并州道中》《边上闻笳三首》等杜牧诗作可知,杜牧早年至少曾两次游历汾州(今山西汾阳一带),而且写了《清明》诗。此外,从考古角度看,汾阳杏花村遗址出土了6000多年前的原始酿酒器——小口尖底瓮。此后,当地的酿酒技艺一脉相承、流传至今。

针对杜牧是否曾到过山西汾阳的质疑,北京外国语大学中文学院教授石云涛说,太原是李唐王朝的龙兴之地,长安、太原两地交往密切。

根据史料考证,加之唐代《长安太原道驿程图》显示,裴度、令狐楚、严绶等往来于长安、太原的高官、名士极多。杜牧早年曾有北上游边的经历。当时,他尚未入仕,走“太原—长安驿道”返长安时路经汾阳。《清明》一诗当写于此次行役途中。

据介绍,山西汾阳杏花村所在地有6000余年的仰韶文化遗址,2000多年的汾阳置县史。杏花村所产汾酒有1500余年的成名史。以上种种,均可佐证杜牧《清明》诗和当地的渊源。

对此,上海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教授安介生借助“环境史”的独特角度予以论证。安介生说,唐代山西中部地区的发展,与当时的水环境改善及水利建设密切相关。史料显示,汾州在当地官民的努力建设下,同样沟渠纵横,水域生态良好。就地域环境的细节而言,唐诗中所提到的“汾阳花”“杏叶鞍”,特别是杜牧的《请明》诗,更能为汾酒、杏花村早期历史提供很有价值的史实依据。

实际上,“杏花村”归属之争绝非偶然。首都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王永平表示,1980年以前,杜牧诗实指汾阳杏花村没有任何争议。1982年以后,受经济利益驱动,各种争抢开始激烈。

在王永平看来,汾阳杏花村酿酒历史悠久。南北朝时期的北齐御酒“汾清”酒,唐宋时期的“干和”汾酒等,都是杏花村汾酒的前身。这种酿酒文化吸引了包括杜牧在内的众多文人墨客。此外,气象学显示,唐代是一个气候温暖湿润的时期。彼时,只有汾阳杏花村最符合《清明》诗中描绘的景象。

(记者李新锁)

发布于 2025-08-04 15:13
收藏
1
上一篇:「春游江淮请你来」诗意芬芳杏花村,踏青赏花共赴诗意之旅 下一篇:这里码头林立,每百米一景,个个独具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