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来看看这些城市名字大比拼,改前改后哪个好?
广陵——扬州
一曲广陵天下知啊。小编一直觉得弹古琴的人都有种莫名的古典气质,会弹一曲《广陵散》该是多么美好啊。虽然扬州也不差,但就是广陵更酷炫啊有木有。
姑苏/吴——苏州
苏州和扬州,其实小编觉得都不错。但是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这么优美的诗句简直是小编的心头爱啊。
徽州——黄山
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汤显祖这么美得诗句也只能留存在记忆里了。徽州还有一个别名,叫水墨徽州。小编光是听这个名字,就觉得美爆了啊。
长安——西安
长安城,古装剧里总能出现的地方。而我的长安梦也是从这个名字延伸出去的。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长安变成了西安,原谅我只想到了羊肉泡馍。
庐州——合肥
合肥。为什么要肥啊,还是两个和一起的肥。老老实实的叫庐州不好吗。
兰陵——枣庄
小编以为兰陵真的改名叫枣庄了啊,一想到英俊的兰陵王要改名叫枣庄王,万千草泥马就从心中奔过啊。不过还好,小编各种资料查阅,终于证实,兰陵还是存在的啊,和枣庄木有关系的!它现在在山东省临沂市。小编长出一口气啊。7
奉天/盛京——沈阳
小编就是觉得奉天很霸气啊有木有!盛京也很不错啊,沈阳总觉得是一个人名啊!
琴川——常熟
常熟是什么鬼啊!常常见面就会很熟么!明明琴川更有感觉啊。要不是《古剑奇谭》,好像知道琴川的小伙伴也不多啊。
青泥洼——达里尼——大连
说到城市改名字,当然要说说咱们大连。大连的改名历史可是丰富多彩。在魏晋时称三山,唐朝时称三山浦,明清时称三山海口、青泥洼口。1899年8月11日,沙皇尼古拉二世将青泥洼改成达里泥。后来日本人占领大连,将达里泥正式改名外“大连”。还有大家都熟悉的旅大市,最初是旅顺和大连湾的合称。后来是旅顺和大连的合称。1981年2月9日,国务院正式批准,将“旅大市”改为“大连市”。
英雄的故乡
同时呢,还有这几个英雄的故乡大家也来感受一下。琅琊临沂(诸葛亮故乡);九原→包头(吕布的故乡);常山→石家庄(赵云的故乡);幽州→保定(张飞的故乡);汝南→驻马店(袁绍的故乡)......辣么,上述的几人见面之后,该怎样介绍自己呢。大家好,我是临沂的诸葛亮。大家好,我是包头的吕布。大家好,我是石家庄的赵子龙。大家好,我是保定的张飞。大家好,我是驻马店的袁绍。对不起,脑补一下画面简直醉了,写不下去了。
大连为什么叫“大连”?大连为什么不叫小连?有几种说法:
一、大连的地形像古代人们出门时背的钱袋子,这个钱袋子叫“褡裢”,大连由“褡裢”谐音得来。
二、大连的近海有许多小海湾,连接起来形成了大连湾,大连是由大连湾得来的。
三、大连地处东北,而东北又是满族人的发祥地,很多地名是用满语命名的,大连是满语中“海”的意思。
周水子、甘井子、马栏子,生活在大连,你知道这些个地名都是怎么来的吗?听乐活君给你念叨念叨。
先来说说“倒鸭子”的段子中一炮而红的“干警子”吧。
甘井子在清初是大连湾北岸一个渔村,名为黄山嘴子。当时居民饮用的井水都是咸水,后来在523厂地方打出一眼甜水井,取其甘甜之意就叫甘井子。后来就当作村名,甘井子是老工业区,20世纪30年代,即兴建化工冶金等工厂开采石灰石,修建铁路码头,人口随之增加,1945年11月甘井子区政府成立。
同样在“倒鸭子事件”中被网友记住的还有革镇堡。
革镇堡的原名叫葛针堡,这个“葛针”就是指荆棘(也是人们说的酸枣)。传说在清朝康熙年间,满族人在这里开荒种田,漫山遍野荆棘丛生。据说以前这里生活的满族人比较多,而满语中称荆棘为葛针,葛针堡的“葛针”就是这么来的。至于地名中的“堡”,顾名思义就是指堡垒。韩悦行说,这里地势特殊,古时候,为了提高警戒,在这里东西两侧修筑了烽火台,所以把这里称为葛针堡。1905年,日本殖民当局在此建立了类似于镇级别的行政机构,于是将葛针堡改名为革镇堡,可能只是为了保持地名的谐音。
周水子原来叫臭水子,早年这里一片涝洼地,到处是杂草、积水,蚊蝇成群,臭不可闻,所以被叫做臭水子。1920年,日本殖民当局开发这里时,雇用了不少中国的劳工挖掘河沟,将原先的臭水引入海里,把洼地填平变成平地。从1921年起,正式改名为周水子。而这个名字的由来,据说是因为当时引水要经过一个村子,这个村子叫周家屯,周姓为村中大姓氏。加上周臭二字音近,便用周水子代替臭水子。到现在为止,这条河入海口的水域还是叫臭水套,周水子一称算起来已有90多个年头了。
马栏子在甲午战争的地图上,这个地方叫做马兰村。每逢四五六月份,这里漫山开着灰兰色的马兰花,所以当地的村民们将这里称为马兰村。后期为何变成了“马栏子”?据相关记载,在日本统治时期,这里的第二任村长上任后,村子里的居住人口越来越多,后来,他经过查阅清朝字典时发现,字典中兰花的“兰”与“栏”基本上是通用的,于是便将“马兰村”更名为“马栏子”,一直沿用至今。
南关岭位于周水子北8公里处,在南关岭东北处有个辽长城遗址,长约6公里,哈斯罕关是这段长城最重要的关口。
因在哈斯罕关以南的山岭中被称为南关岭,又称南关铺、难过岭、南三十里堡。以金州为中心南北各有一个三十里堡,时称南三十里堡、北三十里堡,而且又都是火车站。这种称谓既麻烦,又容易发生误会,于是在1919年11月南三十里堡被改称为南关岭。
香炉礁传说很久以前,香炉礁还是一片海滩。一天,一艘从山东开往沙河子(丹东)的船被刮到了这里。第二天风停了,船上的乘客都到海滩上捡海物,一个名叫王贵的人看见有个碾盘大的海龟伏在一块大礁石上,便抓住龟盖,发现龟盖里沿有一圈闪闪发光的珠子,就撬下十几颗。没想到,这些珠子十分珍贵。王贵因为拥有珠子,不但娶了客店掌柜的千金,还在遭遇火灾后东山再起,成了当地有名的富户。为报答大海龟,王贵找到大礁石,年年来此摆祭烧香。渐渐,礁石有神灵的说法传了出来,吸引了更多的人来此上香许愿,“香炉礁”由此得名。
小平岛最早的名字叫作比顽崖,当时在海边有一处山崖,直插入海底。后来海平面上升,漫过了山崖,就被人称为“比顽崖”,明朝的时候又更名为小滨岛。“虽然名字中带有的这个岛,但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岛屿,因为小平岛不存在于海中间,只是一个半岛。在明朝的时候,大多将一些在海边附近的村子,标注地名时,后面加一个‘岛’字。当时小滨岛是深入黄海的一个小半岛,形状就像鲸鱼的尾巴。后来小滨岛的名字叫久了便成了小平岛,这时大月氏清代的时候了。尚未有大连港的时候,小平岛曾是一个重要的港口。小平岛本是一个渔村,一直到清末,成为通往山东的水路要道和货物集散地,变成一个重要的渔港。
春柳上世纪20年代初,现在的春柳还是一片汪洋大海。住在这里的渔民,在岸边竖立了很多柳树桩子,用来固定渔船。那些柳树桩子就在现在的耐火材料厂一带,时间久了,渔民们把这里叫做拴船柳。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生了音变,拴船柳叫成“三春柳”。为书写方便,把“三”省略,便成了地名春柳。
侯家沟清朝康熙六年(1667年),侯氏祖先侯世秋从山东即墨县带着妻儿闯关东,来到这安家落户,成了这里的大户,于是便以姓命名,叫做侯家沟。随着时间的推移,在这里居住的侯氏子孙越来越多,按照居住人群的多少,分成了大小侯家沟。地名中的“沟”与水有关,而在历史上这里确实有条沟渠,受自然气候的影响,逢雨季这条沟常有流水,而到了旱季,行人和车辆便可以在此通行。同时这条沟还是大小侯家沟的分界线,就是现如今的沙城街。今天侯家沟的侯氏子孙们大多都是侯世秋长子侯显的后裔。他们的居住中心就在如今的中心医院和车家村周围。
来源网络,部分来源乐活大连
更多精彩,欢迎订阅“飞在大连”。敬请关注微信公众号&新浪微博 “@拔根韭菜当令箭”
投稿/咨询 请加微信 xiaoxia24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