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离开广州了,想带点能代表这座城的东西,可翻遍攻略越看越乱——要么太普通,要么不好带,要么怕买贵了踩雷。

皇上皇的二八肠要选肥瘦3:7的,咬开有玫瑰露酒的香,配米饭能吃两大碗。腊鸭选沧洲栈的清远乌鬃鸭,肉紧有嚼劲,跟芋头蒸着吃,香得连汤都喝光。

成珠楼的小凤饼还有冰肉,咸甜口带点酒香,咬开是软乎乎的,别买那种太干的,没灵魂。铁罐装的能放久,送朋友拿得出手。

泮塘的马蹄粉要选能看见碎马蹄的,做马蹄糕Q弹清甜,比纯粉的更有嚼头。现在有即食杯装的,热水冲就能吃,方便得很。

北京路绣品斋的小扇,一面是荔枝,一面是孔雀,蚕丝线在光下会变颜色,摸起来滑溜溜的,送外国朋友能讲半天海上丝绸之路的故事。

陈李济的十年柑普茶,一颗刚好一泡,冲开是深红的汤,先喝普洱的醇,再回陈皮的甜,喉咙里像含了块蜜。铁罐装的方便带,长辈爱喝。

沙湾奶牛皇后的即食姜撞奶,用85度水冲,三分钟凝固,姜味刚好,不冲也不淡。瓷瓶包装有镬耳墙,送北方朋友能尝尝岭南的甜。
对了,腊味别买散装的,夏天容易坏;鸡仔饼别买加太多瓜子仁的,原味才正宗;陈皮普洱茶别贪便宜买年份短的,不然没味。
其实这些东西没什么贵的,却藏着广州人的日子——腊味是秋风起的期待,鸡仔饼是西关的旧故事,姜撞奶是番禺的甜,每一样都像在说“我在广州,好好过了几天”。
最好的特产不是华丽礼盒,是能让收礼物的人尝到“广州味”的东西——比如带包马蹄粉教朋友做马蹄糕,带盒柑普茶跟长辈聊天,比什么都强。
你有没有在广州买过什么特产,觉得特别值?评论区跟我聊聊呗,下次我再去的时候也试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