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知道五道口在哪里,五道口也是京华学子聚集的地方吧,因而这里的人的素质或高一些,朝气蓬勃。
一座大城都也,但并不均质,东城、西城,海淀、宣武、门头沟、朝阳,大兴,密云等,文化特质不一样的,朝阳不是门头沟,丰台不是海淀。
都说海淀有文化,北师大就在海淀区,但细想海淀两个字,什么沉淀呢,以前是不会想的,六十岁以后才想到,那里是不是地势低洼呢。
一通通往开窍,也是因为小孩早年考上了中农,头两年在东校区,所以才注意到五道口的。而以前的在京七年,全然不知,只知道北太平庄。
道口即火车道与马路的交叉口,那个道口有两个意思,一是从铁路纵向上看,基于列车司机与列车乘客角度,二是从马路上的行人角度。
但从五道口“五”字角度,应该是从铁路上看的,不是从马路行人角度,因为行人不知道那是第几道口,而只有乘火车的人知道是第几站了。
铁路是重要的,铁路优先,汽车行人让火车。而马路的上的汽车三轮车自行车行人多,虽然铁路优先,但作为老二的公路也重要。
行人叫一道街、二道街,就如哈尔滨,两道街之间距离不远,火车叫道口,道口之间距离较远,可以细品铁路与马路的区别。
当铁路刚刚引进时,吓坏了,那东西如此之大,冒着烟,巨吼着,竟然不走在路上,却走在了铁轨上,那是不是“鬼道”呢,就好像走在车轧出来的窄窄的道上,双轨也,,“车九”也。
所谓的“道口”,那就是“卡口”,有开有合,那才是口。
在本土看来,轨(鬼)道,空路(航线),“悬浮列车”,这“鬼空悬”三个字,在语言的初始语境中是不是都有点不靠谱乎,铁路也是由海外引进的技术。
由五道口,让人想到而什么是“口”呢,口即嘴,可开可合。张开嘴是舒服的,任凭重力下颚,呼吸痛快,氧气充足,但问题是口容易干。
但若津腺发达,口水多,也就无所谓了,闭上嘴是需要神经控制的。记得小时候老被家人说把嘴闭上,不然就显得有点二了,那时确实迟钝。
所谓五道口,即第五个铁路与马路交叉口,京张铁路由西直门发车,通往张家口,还没开出北京城的第五个道口。 京张铁路是 谁设计的。
当年送孩子入学去过五道口,虽然距前门那一带远着呢,但还是有点紧张,而其实不必,毕竟80 - 87年在北师大待了七年。
在地理空间上,五道口应小于县城,县里还有南道口、北道口呢,当然五道口的产值高。
想起来了想起来了,当年好像是在晚上6点钟吧,即08年9月初,由东向西过那道口,赶上来火车了,很多人都等着,很多年轻人背着双肩包。
与北道口一样,只是五道口旁边高楼大厦,年轻人多。当有列车通过时,需要用栏杆挡住车辆与行人,而在2016年11月1日这一天结束了。
五道口铁路被拆除了,是车站停止了,那铁路还在不在,京张铁路变线了么,可以问问。升级换代好,但历史“没了”。

说是京张铁路由北京北站发车,那是哪里,一查原来西直门站,这就清楚了。87年离开北师大,而刚离开1年就改为北站了。
记忆中西直门是在西边的,在西城区,不是北边,不知为什么要改名,有些地名改来改去的,觉得可关注内涵建设。
就像辽宁的调兵山市,原来就是法库县,或也铁法市,而凌海市是哪里呢,原来是锦县。就觉得尽量不改,而一旦已经改了,那就不动了,再改回去也行。
觉得名字最好不要变,这样后人查找起来也方便。就像改年号,建安多少年,只有史学家知道,觉得可以有字、号、表、别名等,可以同时存在。
说说地理意识吧,一座城分大小,小城的话,出城问东西,看日头,定方位,而大都市或不是,而是以城门定,如东关街,可意识大小城有别。
沈阳也有北站,营口有东站,这个方位上的命名,如何体现与聚落大小的关系,就如东京、京都不叫市,而是都,大都下面若干市。
五道口是交叉口,也是铁路乘降站,乘降站说法或来自日语,本土说法是“有一站”,所以这里繁荣,是青春商业中心,也是街道行政机构的地方。
不知总共有多少人来到了五道口,不知有多少人考上了北大、清华、中国农大、北京林学院、语言大学、中国矿业大学等。
忽然想到那首老歌了,“提起了宋老三,柳叶尖上尖”,《探清水河》是说唱哪里呢,应该不是一个地方。
以故宫紫禁城为中心,每个方向方位上都有一个人文特征,前门不同于西直门,地安门不同于丰台大营,中间一条中轴线,再加几个环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