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旅游遇冷,5年亏损10亿,游客锐减50万人次,究竟为何不再热门?

桂林旅游遇冷,5年亏损10亿,游客锐减50万人次,究竟为何不再热门?"/

桂林旅游面临的困境确实非常严峻,“5年亏损10亿,游客减少50万人次”这些数字反映了其深陷的危机。究其原因,并非单一因素造成,而是多种复杂因素叠加的结果:
1. "市场竞争白热化与替代效应:" "周边短途游崛起:" 随着高铁网络的发展,周边省份(如广东、湖南、江西)的旅游景点,特别是周末可达的短途游目的地,分流了大量原本可能选择长途前往桂林的游客。这些目的地往往交通更便捷,价格更亲民,能满足游客“说走就走”的需求。 "国内其他旅游热点:" 云南(大理、丽江、香格里拉)、四川(九寨沟、稻城亚丁)、海南等地的旅游产品不断升级,吸引了大量游客,尤其是在追求自然风光和民族文化的游客群体中。
2. "产品老化与创新不足:" "核心产品吸引力下降:" 桂林最负盛名的漓江游船和阳朔西街虽然经典,但多年来产品形式、服务内容更新缓慢,难以满足新一代游客(尤其是年轻群体)追求个性化、深度体验、互动性和社交媒体分享的需求。 "缺乏新亮点:" 除了传统景点,桂林在开发新的、有吸引力的旅游产品方面显得乏力,未能形成足够多的吸引点来支撑游客消费和延长停留时间。

相关内容:

桂林山水甲天下这句广告词喊了几十年,现在却成了烫手山芋。最近几年桂林旅游公司亏了快十个亿,游客比疫情前少了五十多万人。明明风景还在那里,为什么越来越没人来了?

公司手里捏着两江四湖、漓江游船这些好牌,可账上钱还是越输越多。2024年光是个季度就亏了两个多亿,把之前挣的钱全填了进去。景区门口挂着的牌子写着世界自然遗产,可游客量从2019年的九百万直接掉到去年五百六十多万,连十年前都不如。

有人去银子岩玩过发现,景区周边饭店的啤酒鱼标价吓人,一份菜收好几百。网上评论说很多旅行团玩的是套路,低价招揽人然后逼着购物。象鼻山以前收门票被骂,现在免费了又要卖高价文创产品才能进园。有游客吐槽,本来想好好看风景,结果被堵在门口推销。

罗山湖那地方折腾了十几年,一开始搞体育项目没人去,改成农旅也没人来,最后只能算损失一亿多。遇上2024年发大水,景区设施泡汤,损失更大了。公司说这是天灾,可其他地方灾后恢复得快,他们还是原地踏步。

年轻人更不爱去了。现在谁还跟旅行社报团?大部分都是自己玩,想怎么走就怎么走。桂林那边很多还是走的老路子,安排购物店给导游回扣,年轻人都嫌烦。反倒是隔壁柳州靠着螺蛳粉火了,北海海滩游客多,桂林自己反而没新招。

有意思的是阳朔,外国游客倒多了近两倍。他们喜欢骑车逛田埂、坐竹筏,体验慢生活。这说明风景没过时,就是玩法得变。桂林那边还在靠门票吃饭,人家阳朔早转成消费体验了,游客花得更多。

现在桂林旅游的人均消费才一千二,厦门那边比他们高两百块。人家搞会展、酒店、旅游一起打包,桂林这头除了看山看水没啥可留人的。文化演出《千古情》全国到处演,观众都看腻了,来桂林还得重复看一遍。

以前桂林是第一批开放的旅游城市,八十年代外国人挤破头来。现在大家更爱去哈尔滨看冰雕、淄博撸烧烤,这些地方会玩短视频直播,桂林在社交平台存在感越来越低。

阳朔的例子说明路子对了还是有机会,可桂林好像还没想明白该怎么改。山水还在那儿,问题是游客口袋里的钱该咋赚。要是再不调整,等下代人可能都不知道“桂林山水甲天下”什么意思了。

注:素材来源于网络

发布于 2025-08-03 01:57
收藏
1
上一篇:汉字里的“第一”,探寻中华文明的源头之光 下一篇: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一至四单元核心知识点梳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