尥,常挂嘴边却难落笔的字谜解密

尥,常挂嘴边却难落笔的字谜解密"/

“尥” (liào) 这个字确实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很多人在口语中常用,但实际书写时可能会写错,或者不知道正确的写法。
"“尥”字的主要意思和用法:"
1. "尥蹶子 (liào juězi)":这是最常见、最核心的意思。指马、驴等牲口后腿叉开,向前或向后用力蹬踏,表示不安、发怒或疼痛。也用来形容人突然发怒、撒泼、耍无赖,或者做出不协调、滑稽的动作。 例句:这马突然尥蹶子,把人给吓了一跳。 (The horse suddenly kicked out, scaring the person.) 例句:他跟朋友吵架,最后竟尥起蹶子来。 (He argued with his friend and ended up acting like a spoiled child / throwing a tantrum.)
2. "尥蹶 (liào juě)":单独使用,意思同“尥蹶子”。
"为什么容易写错?"
"结构复杂,笔画多:" “尥”字上面是“尢”(包含“小”和两点),下面是“兆”(包含“几”和四横)。这个结构相对不常见,容易记混笔画或部件。 "发音与字形不直接关联:" “li

相关内容:


生活中总会有一些常说的字不会写,或者写出来却不一定认识,更有甚者可能汉语中就没有这个字。今天就来说一个常说却不一定的字不会写。

尥,读作liào(读音:料)

平常我们也学会说“这头倔驴,一旦发起脾气,便会尥蹶子。”看到这句话,是不是一下就知道这个“尥”字是什么意思了?没错,它就是指骡马等跳起来用后腿向后踢的动作。但是这也只是“尥”字含义中最常见的一种。

《说文解字》截图

东汉时期的《说文解字》中解释“尥,行胫相交也。从尢,勺声。牛行脚相交为尦”。意思是说:尥,指行走时两腿相交。字形采用“尢”作边旁,采用“勺”作声旁。牛行走时两腿相交也叫尥。

尥蹶子

西汉时期著名学者扬雄《扬子·方言》以足钩之为尥。南宋戴侗所著《六书故》今人谓筋骨弱,举足不随为尥掉。可见,早期的是表示跛足者行走时,有如以脚为勺舀刮地面。即跛足之义,后又引申为用足钩,或走路时足胫相交。

尥蹦儿

“尥蹶子”一词也多用于形容人类的动作,并能表达两种完全不同的状态。一种是消极的不配合与放弃,例如“刚批评他几句,他就尥蹶子不干了。”在某些语境下,“尥蹶子”或“尥蹦儿”也可描述人因兴奋而动作夸张的状态,如 “瞧这孩子高兴得直尥蹶子!”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尥”字左边是个“尢”字,而不是“九”字。“尢”是“尤”的简写。

发布于 2025-08-03 00:57
收藏
1
上一篇:“歘”声日常,揭秘那些鲜为人知的同音异字之谜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