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批复!广州11区最新定位揭晓

重磅批复!广州11区最新定位揭晓"/

我们来解读一下广州11区的最新定位。
请注意,“重磅批复”这种说法通常指中央或省级层面对于城市发展战略、区域功能定位等重大规划的指导性文件或意见。这些文件会为市级后续的详细规划提供依据。因此,所谓的“最新定位”通常是基于这些宏观指导文件,并结合广州市自身的实际情况和发展需求来确定的。
截至目前(信息可能随时间更新,最准确的需查阅官方发布),广州11区的定位大致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核心方向,这些方向通常在国家级和省级的规划文件中有体现,并指导着广州市的区级规划:
1. "中心城区 (中心区 - 越秀、荔湾、海珠、天河、白云)" "定位:" 城市功能的核心承载区,承担着政治、文化、金融、商贸、居住、服务等核心功能。 "重点:" 提升城市综合服务能级和辐射能力,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加强历史文化保护和城市更新,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国际商贸中心、国际金融中心。
2. "北部重点发展区 (天河、白云、黄埔、番禺)" "定位:" 广州发展的新引擎,承担着创新驱动发展、产业升级、人口集聚的重要任务。 "重点:" "天河:" 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策源地和现代服务业中心。 "白云:" 建

相关内容:

3月5日,广州市政府网站公布了获批的全市11个区及空港经济区的区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


区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以下简称“区级总规”)是对各区国土空间保护、开发、利用、修复做出的总体安排和综合部署,是对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细化落实,是编制详细规划以及各类建设项目用地用海报批的规划依据。



根据本次批复

各区的发展定位和核心功能各不相同

区级总规结合各区特色、

优势和发展目标

提出面向2035年目标愿景

区级总规深化落实全市发展战略

和“一带一轴、三核四极”空间结构

明确各区空间结构和空间发展指引


越秀区


国际大都市核心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重要承载区、老城市新活力引领区要发挥好公共服务高地、现代服务业示范地、国际科技创新地等功能



长按识别上方二维码查看详细内容


海珠区


新质生产力创先区、世界级城市客厅、老城市新活力引领区要发挥好国际商贸中心重要承载区、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引领区、现代海洋服务和治理集聚区、城央湿地保护与利用示范区等功能



长按识别上方二维码查看详细内容


荔湾区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重要承载区、粤港澳大湾区广佛极点核心区、老城市新活力引领区要发挥好国际商贸和交往中心城市重要承载区、彰显岭南文化特色的文商旅融合发展示范区、现代都市工业创新集聚区等功能



长按识别上方二维码查看详细内容


天河区


世界级城市客厅、数字经济和总部经济集聚区、老城市新活力引领区、教育文化和科技创新中心重要承载区要发挥好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核心区、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引领区、现代都市工业集聚区、国家植物园城园融合示范区等功能



长按识别上方二维码查看详细内容


白云区


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重要门户、山水智慧城区、港产城融合发展区要发挥好国际商贸中心重要承载区、国际交往中心城市重要承载区、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重要承载区、全国民营企业科技创新示范区等功能



长按识别上方二维码查看详细内容


黄埔区


广州产业发展增长极、湾区科技创新主引擎、海丝国际合作先行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家知识中心、东部中心重要承载区要发挥好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重要承载区、国际交往中心城市重要承载区、新型国际贸易枢纽等功能



长按识别上方二维码查看详细内容


花都区


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重要门户、世界级航空都会区、国家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北部增长极重要承载区要发挥好国际商贸中心重要承载区、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重要承载区、大湾区国际开放新平台、国际级旅游目的地重要承载区等功能



长按识别上方二维码查看详细内容


番禺区


粤港澳大湾区优质生活圈、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重要承载区、智造创新引领区、狮子洋增长极重要承载区要发挥好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重要承载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重要承载区、海洋产业创新发展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等功能



长按识别上方二维码查看详细内容


南沙区


大湾区高质量发展新引擎、粤港澳全面合作新典范、高水平对外开放新高地、未来城市建设新标杆要发挥好国际科技创新中心重要承载区、现代化国际化综合服务枢纽、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重要承载区和国家南方海洋科技创新中心等功能



长按识别上方二维码查看详细内容


从化区


国际交往合作平台、国家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绿色发展示范区要发挥好国际会文旅体展融合发展高地、粤港澳大湾区特色合作新平台、绿色经济创新发展区、高新科技农业示范区等功能



长按识别上方二维码查看详细内容


增城区


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重要门户、国家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东部中心重要承载区要发挥好国际科技创新中心重要承载区、文商旅融合发展示范区、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重要承载区、生态经济集聚区等功能



长按识别上方二维码查看详细内容


空港经济区


国际航空枢纽、国家临空经济示范区、北部增长极重要承载区要发挥好国际商务合作区、临空高端产业集聚区、空港体制创新试验区、生态智慧现代空港区等功能



长按识别上方二维码查看详细内容


优先保障产业发展空间需求



落实底线管控要求

落实底线管控要求。将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纳入规划,并分解至各镇街,细化落实管理职责。

划定永久基本农田集中区,结合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推动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成片连片优化布局。


引导各区产业集中布局

优先保障产业发展空间需求。落实“12218”现代化产业体系,基于各区资源禀赋和产业带动能力,提出更加精准的产业布局优化策略,形成错位发展的特色产业体系。

结合各区产业布局情况及制造业发展用地需要,划定工业产业区块线,夯实产业空间载体,引导各区产业集中布局,打造成片连片产业园区,形成集聚效应、规模效应,支撑城市产业高质量发展。


着力建设全龄友好城市

推动优质公共服务均等化。向各区分解文教体卫等各类公共服务设施指标。着重加快外围城区优质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将涉及人民群众“生老病死、衣食住行”的各类公共服务设施纳入规划用地用海保障,着力建设“儿童友好、青年发展、老年颐养”的全龄友好城市。


加快推进城市更新

优化提升城市空间品质。加快推进城市更新,向各区分解300平方千米城市更新任务。加强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划定历史文化保护线。

细化城乡风貌特色分区,对珠江、南中轴、环白云山等重点景观控制区域提出城市设计管控要求。传导落实市绿地指标和空间布局,推动全域公园体系建设。


完善灾害风险预防应对体系

筑牢城市安全底线。统筹保障交通、水利、能源等基础设施空间。完善灾害风险预防应对体系,确定综合防灾减灾目标并明确地质灾害、洪涝等主要灾害防御措施。

提出主要防灾避难场所、应急避难、应急医疗和救援通道等布局。


来源丨广州日报、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

发布于 2025-08-02 13:57
收藏
1
上一篇:广州11区创新发展排名揭晓,前四强区榜单出炉 下一篇:广东最强30区榜单揭晓,珠海香洲第十,禅城力压龙岗,非珠城市仅湛江一区上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