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原名中起初没有哲字,而是革字,是我同龄人中非常普遍的一个姓名,也反映了">

我的名字来历,一段传承千年的家族故事

我的名字来历,一段传承千年的家族故事"/

您的名字来历是什么呢?如果您愿意分享,我很乐意听您讲述。

相关内容:

lass="xiangguan" id="content">

我的原名中起初没有哲字,而是革字,是我同龄人中非常普遍的一个姓名,也反映了当时的时代背景。据说是我外公给起的名。因此长大后还有很多亲戚朋友还是习惯性地叫我文革,让人好不别扭,因为我还能深刻懂得那两个字寓意。

革字改成哲字是我父亲的杰作。75年因父亲的工作调动,我们家从天宝山镇迁到延吉县,迁户口时父亲觉得我名字上的革字很不得体,我的理解父亲当时也对那个时代产生了不满和怨恨,就跟派出所提出给我改名,派出所同意改名但只能让父亲改一个字,父亲也没有多加思索就把革改成哲,就有了我现在的名字。

五十多年我也习惯了新名字,也记得原名字,能叫出我原名的亲戚长辈,好多年前已去世的去世,儿时朋友也都各奔东西,革字名只有留在了我的记忆里。

父亲随意改的哲字,后来他的堂弟堂妹们所生的男孩子名字里反而成为了根字,有了学哲,京哲,单名哲等等名字。

闲下来这些日子,在读中西方哲学书籍中突然冒起了抛开时代背景,革和哲,对我的人生又会产生什么的想法,有了想法就去追一下两个字的释义:

  • 哲 <形> (形声。从口,折声。本义:聪明,有智慧) 同本义 哲,知也。——《说文》。古文从三吉(嚞),字亦作喆。作悊 哲,智也。——《尔雅》 世有哲王。——《诗·大雅·下武》 哲夫成城,哲妇倾诚。——《诗·大雅·瞻卬》 敷求哲人。——《书·伊训》 或悊或谋。——《汉书·叙传》 知人则哲,能官人。——《书·皋陶谟》 又如:哲士(聪明智慧、见识超常的人);哲子(贤明的人);哲艾(指明达的老人);哲母(贤明的母亲);哲匠(指明达而富有才能的大臣);哲明(贤明的宰相、辅臣);哲夫(足智多谋的人);哲思(精深敏捷的思虑);哲妇(多谋虑的妇人);哲圣(才德超群的人) 哲 <名> 贤明的人;有智慧的人 尔庶邦君,越尔御事;爽邦由哲。——《书·大诰》 又如:先哲;哲人其萎(哲人萎,哲萎。为贤者病逝之典,今亦常用作慰唁之词) 哲学的简称 。如:文史哲 对别人的尊称、敬称 。如:哲兄(对兄长的尊称。后多用以称他人之兄,犹言令兄,贤兄);哲昆(对他人之兄的敬称);哲嗣(敬称他人之子)
  • 革 <名> (象形。金文字形,象被剖剥下来的兽皮。中间的圆形物,是被剥下的兽身皮,余下的部分是兽的头、身和尾。“革”是汉字部首之一,从“革”的字多与皮革有关。本义:去毛的兽皮) 同本义。皮的总称 革,兽皮治去其毛。——《说文》 齿革羽毛。——《书·禹贡》 执之用黄牛之革。——《易·遯卦》 掌秋敛皮,冬敛革。——《周礼·天官》 江南出梓、姜、桂、金、锡、连、丹沙、犀、瑇瑁、珠玑、齿、革。——《史记·货殖列传序》 又如:人造革;革带(皮带);革笥(用皮作的甲胄);革船(用皮革缝制的船) 用革制成的甲胄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孟子·公孙丑下》 车前的饰物 革车千乘。——《礼记·明堂位》 又如:革车(战车) 通“勒”。马络头。有嚼口的叫勒,没有的叫羁 故王良造父,天下之善御者也。然而使王良操左革而叱咤之,使造父操右革而鞭笞之,马不能行十里,故共之。——《韩非子·外储说右下》 姓 革 <动> 变革,更改 革,改也。——《玉篇》 鸟兽希革。——《书·尧典》 故因秦时,本十月为岁首,不革。——《汉书·任敖传》 愿革心易行。——《汉书·严助传》 天地阴阳不革而成。——《吕氏春秋·执一》 厉治革典。——《国语·周语下》 革法明教,而秦人大治。——《盐铁论·非鞅》 革故鼎新。——李德裕《次柳氏旧闻》 瑞锐意兴革,清浚吴淞、白茆,通流入海,民赖其流。——《明史·海瑞传》 又如:革心(改变心意,不再为非作歹);革面(改变旧面貌,转变立场);革正(改正) 免除或丢掉 今革旧从新,为里党之法,在所牧守,宜以喻民,使知去烦即简之要。——《魏书·食货志》 又如:革旧从新(指除去旧的章法,遵从新的制度);革去(除去) 革 <形> ji 通“亟”。 危急 成子高寝疾,庆遗人请,曰:“子之病革矣。——《礼记·檀弓上》 又如:病革(病重)

从上面的解释中,我突然发现,单纯名字,文革比文哲,更加文武双全,文哲反而光有脑,没有肢体支持。文哲是现在的我的状态,假如我还是文革,我现在又是什么状态呢?


发布于 2025-08-02 07:43
收藏
1
上一篇:中国北方赤都民俗用具探秘,实物笔录(十五)揭秘民间风情 下一篇:五年级语文上册全册课后生字读音、音序、部首、结构及组词汇总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