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火车站飘了30年的香——上饶烤鸡腿

凌晨五点的上饶站还裹着薄雾,站台旁的铁炉已“滋滋”冒油。老周叔的烤鸡腿从不刷酱,只撒盐、胡椒和一把野山椒粉,鸡皮烤得像琥珀壳,咬开时滚烫的肉汁混着焦香直窜喉咙。

小时候跟着爸妈赶绿皮车,总攥着皱巴巴的零钱蹲在炉前,看鸡腿在铁丝网上转得金黄,油星子溅到袖口都舍不得拍掉。如今高铁呼啸而过,老周叔的推车还在老地方,撕开鸡腿的瞬间,还是当年那口带着烟火气的蛮横香。

② 铅山人早餐的魂——烫粉配瓦罐汤

铅山老巷的清晨是被骨汤唤醒的。大铁锅滚着奶白的猪骨汤,竹漏里的米粉在滚水里三起三落,浇上一勺熬了整夜的肉丝码子,淋勺辣油,撒把葱花——隔壁王婶总说:“烫粉要趁烫吃,嗦粉时舌头被烫得发麻才够味!”

我总爱配一盅瓦罐肉饼汤,用调羹敲开凝固的蛋羹,热汤混着米粉滑进胃里,连打个嗝都带着米香。在外打工的铅山人视频时,看着屏幕里的粉汤直咽口水:“等回家,先干三碗!”

③ 过年必锤的糯香——弋阳年糕

腊月廿八,弋阳乡下的石臼旁总围着一群人。壮汉抡着木锤砸向蒸得软糯的糯米,“咚—咚—”声里,米香混着水汽漫过青瓦屋顶。

奶奶总把刚捶好的年糕揉成小团,蘸白糖给我吃,热乎乎的年糕粘在牙上,甜得眯眼。现在超市里能买到真空包装的年糕,但总缺了石臼捶打时的热闹劲,还有奶奶围裙上沾的糯米粒——那是刻在记忆里的年味。

④ 婺源灶台飘出的烟火——蒸汽糕

婺源篁岭的晒秋时节,家家户户的蒸笼冒着白汽。蒸汽糕要用隔年的陈米磨浆,发酵后铺在竹匾里,撒上香菇、虾米、剁椒,旺火蒸一刻钟。

掀开笼盖的瞬间,米糕表面的气孔像蜂窝,咬一口软中带韧,剁椒的辣意混着米香在舌尖炸开。记得小时候帮外婆添柴火,总偷偷用手指蘸蒸笼布上的糕糊,被烫得直甩手却还想再尝。如今外婆走了,街角的糕点铺还在卖蒸汽糕,却再没人为我吹凉那口滚烫的甜。

⑤ 铜矿夜市的下酒绝配——德兴螺蛳

德兴铜矿的夜市,铁锅里的螺蛳“咕嘟咕嘟”冒泡。老板说秘诀在紫苏和本地辣椒,爆炒时香得整条街都扭头。用牙签挑出螺肉,吸一口壳里的汤汁,辣得直哈气也要接着吃。

那年和表哥在矿上打工,下工后揣着工资蹲在路边摊,一盘螺蛳、两瓶冰啤酒,听着矿石车驶过的轰隆声,把疲惫都嗦进了肚子里。现在想起,那口带着铁锈味的辣,是青春最野的味道。

⑥ 街头巷尾的“小灯笼”——灯盏粿

上饶老城区的巷口,总有人支着煤炉煎灯盏粿。米浆舀进铁皮盏里,在油锅里转一圈成了小灯盏,填上豆芽、笋丁、肉末,煎到外皮金黄酥脆。

张奶奶的摊子摆了四十年,每次去都要排队,看她用竹筷夹起粿往嘴里送,烫得直呵气却笑得眯眼:“妹崽,趁热吃,凉了就不香咯!” 现在路过那巷子,铁皮盏碰撞的叮当声还在,只是再没有张奶奶塞给我的、多放了半勺肉末的灯盏粿了。

这些藏在上饶街头的味道,早被时光揉进了当地人的骨血里。若你路过这座城,别忘了钻进老巷深处,咬一口烤鸡腿,嗦一碗烫粉——毕竟,能让本地人记挂一辈子的小吃,哪能吃够呢?#特色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