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磕头拜年,传承文化,每磕一个头,深藏做人之道

山东磕头拜年,传承文化,每磕一个头,深藏做人之道"/

山东人磕头拜年是一种传统的习俗,它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道德教化意义。磕头不仅仅是一种礼节,更是一种表达敬意、感恩和祈福的方式。在磕头的仪式中,人们通过身体力行的方式,向长辈、亲友表达自己的敬意和祝福,同时也提醒自己要尊重长辈、孝顺父母、团结亲友,做一个有道德、有责任心的人。
磕头拜年所蕴含的做人的道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尊重长辈":磕头是表达对长辈敬意的传统方式,通过磕头,人们表达了对长辈的尊敬和感激之情,也提醒自己要孝顺父母、尊重长辈。
2. "感恩之心":磕头也是一种表达感恩的方式,人们通过磕头表达了对父母、长辈、亲友的感恩之情,感谢他们的养育之恩、关爱之恩和帮助之恩。
3. "团结友爱":磕头拜年也是表达团结友爱的一种方式,人们在磕头的仪式中,表达了对亲友的祝福和祈愿,也增进了解和感情。
4. "自我反省":磕头不仅仅是一种外在的仪式,更是一种内在的自我反省和提醒。通过磕头,人们可以反思自己的言行举止,提醒自己要做一个有道德、有责任心的人。
5. "祈福纳祥":磕头也是一种祈福纳祥的方式,人们通过磕头表达了对新年的美好祝愿,祈求新的一年里身体健康

相关内容:


万万没想到,今年讨论最热烈的是山东磕头拜年。


在我们山东人眼里,过年磕头拜年很正常呀,可是网上却吵得一塌糊涂,反对和厌恶的声音也很多。


甚至有些人还上升到文化糟粕高度进行批判,搞得人一头雾水。


上午围绕这个话题写了一篇文章,现在再具体谈谈自己磕头拜年的具体经历和感受。



网上发布的那些视频,凡是在室外野地一群群磕头的,那不叫拜年,准确地说是祭祖。


祭祖与拜年是两回事,祭祖是拜死去的人,拜年是拜活着的人,区别就这么简单。


我们家在村里是孤门独户,所谓孤门独户就是家族小,只有我爷爷这一支,其他老祖宗们或死或逃荒走了。


所以拜年的任务轻一点。


大年初一,我们还在睡懒觉的时候,父亲已经起床,放完鞭炮后到爷爷奶奶家去磕头拜年。


从爷爷奶奶家回来,父亲就完成任务。


大概从我上小学三四年级时开始,父亲就告诉我和弟弟,你们长大了,需要自己去拜年了。


我和弟弟起床后,母亲怕我们受凉,用开水泡一碗馓子逼我们吃掉,然后交代赶快去拜年。


我带着弟弟,先到爷爷奶奶家磕头拜年,然后再到二叔、三叔家磕头拜年。


从二叔、三叔家出来,再到同村的大姑、三姑家磕头拜年。


父亲会特别交代,到三姑家多磕一个头,因为三姑的婆婆也得拜。


这几家拜完后,还有同村的姨姥娘家得去。


到姨姥娘家要磕4个头,包括给大舅、大舅妈的两个。


以上全部是自己家长辈或亲戚,除此之外,还有几家与父亲私交关系好的异姓叔伯需要拜年。



我反复叮嘱弟弟,看着我磕几个,她就磕几个。


临出门前,父母还专门交代,到别人家拜年,给什么都不能要。


其实,去异姓叔伯家拜年,他们也不会给啥东西。


就是有一年,去大姑家拜年,大姑父正在喝酒,说我们兄弟俩学习成绩非常好,一定要奖励压岁钱,给塞了点钱。


回家后遭到父母好一顿埋怨。


后来考上大学,我们家在村里地位上升,慢慢与一些人走得关系近点,就有人到家里给我父亲拜年。


这时父母就安排我们再到他们家里磕头拜年,算是从礼节上还过去。


如果别人到我们家磕头,我们没去他们家磕头,这是十分失礼的行为。


所以,有一年我们兄弟几个在外面过年都没回家,父亲干脆把大门锁上,不让别人来家里拜年。


过年出门拜年,确实也有显摆的功能。


最初是看人数,哪个家族的年轻人多,就觉得有面子。


后来从数量变质量,既要有人数优势,还得财大气粗,吃好穿好,要不然也抬不起头来。


我们家孤门独户,人数优势最劣,家境又一般,就只好竞争学业。


有一年去村里远房姑老爷家拜年,姑老爷羡慕地说,全村就你们兄弟们厉害,其他人都不行。


他说这话的原因,就是我和弟弟都考上了比较好的大学。


除了在村里拜年,初二到姥姥家也要磕头。



工作之后,回家过年的机会少了许多。


偶尔回去过年,仍然需要满村去磕头。


这时候再磕头,有些长辈就会过来拉一把,说白头发都有了,磕头就免了。


客气归客气,该怎么磕就怎么磕。


一则还父母的人情,二则保自己的本色。


如果自以为在外面混得好点,回家后洼着一口普通话,连拜年都不出门,会让人瞧不起,戳脊梁骨的。


其实,现在想想,拜年磕头也有很多为人处世的道理蕴藏其中。


比如,尊尊亲亲,到底先给谁磕头,后给谁磕头,磕几个头,这些讲究反映了人伦社会的基本次序,非常重要。


别人给你家拜年,你也要把礼数还过去,这也是社交中的一个重要原则。


山东人的这些礼数,看着有些迂腐,可是任何社会都不能忽略的东西。


包括现在国宴的座次,都与山东人的酒场相差无二。


一切事情有了次序和规则,就有了遵循和规矩,就不会乱方寸、失章法。


这就是由磕头拜年想到的点点滴滴,以飨读者!

发布于 2025-08-01 18:13
收藏
1
上一篇:“吃绝户”现象兴起,养儿新风向,独生女人家成新目标 下一篇:梦想独享清净,却买来“他人房产”?装修惊喜变惊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