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余村,携手共建未来乡村新样本

浙江余村,携手共建未来乡村新样本"/

这是一个关于浙江余村“共建未来乡村样本”的介绍:
"浙江余村:从“开山采石”到“绿水青山”,共建未来乡村样本"
浙江安吉余村,曾是一个以开山采石为生的典型山区村庄。然而,通过坚定不移地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简称“两山”理念)的发展理念,余村实现了从“卖石头”到“卖风景”,从“靠山吃山”到“养山富山”的华丽转身,成为了全国乃至全球范围内探索和实践未来乡村建设的标杆样本。
"核心转变:“两山”理念的生动实践"
1. "停止开山采石,发展绿色经济:" 余村最核心的变革,是2005年左右,在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重要论断的指引下,毅然关闭了矿山,停止了曾经带来经济效益但也破坏环境的采石作业。 2. "依托生态环境,发展多元化产业:" 余村充分利用其优良的生态环境,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休闲农业、康养产业等。例如: "景区开发:" 建设了天荒坪大竹海景区、余村景区等,吸引游客。 "民宿经济:" 鼓励村民发展民宿,提供特色住宿体验。 "特色种植养殖:" 发展有机农产品、特色

相关内容:

lass="xiangguan" id="content">

上周末,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城居民徐先生带着家人来到余村,先到余村印象图书馆“遛娃”,再到国漫茶咖“打卡”,最后到了特色餐厅“尝鲜”,度过了开心惬意的一天。

“余村发生了特别大的变化,来到这里心情愉悦。”徐先生对记者说。

走进安吉县余村,翠竹摇曳,溪水流淌,层层叠叠的绿意伴着风中簌簌的声响,令人心旷神怡。2005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从余村发源。2021年,余村入选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评选的首批“最佳旅游乡村”。今年中秋国庆长假期间,余村总接待游客6.56万人次,旅游收入达到2900万元。

“现在的余村,无论是白天还是黑夜,游客都能找到适合自己游玩体验的地方。这里民宿、餐厅、咖啡厅、酒吧等业态一应俱全,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旅游目的地。”余村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汪玉成介绍说。

“清晨骑行漫步道,呼吸山间空气和阳光,上午在废弃矿坑改造的露营地里亲近自然,中午在大草坪上玩飞盘,下午去图书馆看展览,晚上不定期还有灯光秀、剧本杀活动……”余村“新乡人”、青年创业者张赟说,乡村旅游的“玩法”正变得越来越丰富。

乡村旅游氛围越来越浓,当地青年叶超槐感受颇深。几年前,他辞去收入不菲的工作,回到村里创办了“吾庐”民宿。自2022年7月开业以来,平时的客房入住率有50%,节假日的入住率更是达到了80%,一到旅游旺季,一家人围着民宿忙得不亦乐乎。

“‘吾庐’就是小家小舍、宾至如归的意思。”叶超槐告诉记者,在余村经营民宿,只需要做好服务和口碑,不用为客流发愁。

是什么让余村迎来了蝶变?汪玉成认为,一是坚定不移沿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走下去;二是抓住了青春力量,让乡村更加年轻化。去年7月,余村推出“全球合伙人计划”,围绕研学教育、乡村旅游、文化创意、农林产业、数字经济、绿色金融、零碳科技、健康医疗等8个类型,向全球发出一份共建未来乡村样本的“英雄帖”。

陈喆是余村“全球合伙人”之一,他在由水泥厂改造而成的乡村图书馆里开起国漫主题文创店。文创店不仅卖咖啡,还把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的IP引入余村。陈喆希望让国漫与绿水青山相结合,找到赋能乡村的更多可能性。

在余村,一年多达260场的文化社群活动,以及宽敞的青年创业空间、“大自然工位”、数字游民公社等新模式,让陈喆这样的青年带着电脑就能实现“旅居式办公”。

2022年,余村累计接待游客70万人次,集体经济总收入1305万元,村民人均年收入达6.4万元,绿水青山已是村民们的幸福靠山。

为丰富旅游业态,余村今年还大胆地推出了“大余村O2生态文化圈计划”。在今年中秋国庆长假期间举办的首场集市活动中,琳琅满目的文创商品、多重风味的宝藏美食、多元精彩的游艺互动,令人耳目一新。精致竹编、编织饰品、竹制服饰等文创集市展区的文创手工艺品种类繁多,新奇而精致,吸引众多游客前来选购。

为了持续拓宽“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化通道,安吉进一步将3个乡镇的24个行政村“打包”发展“大余村”建设,形成以点带面、片区联动、整体提升的生动局面。

10月28日至30日,由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湖州市人民政府主办的世界最佳旅游乡村联盟成立暨浙江省乡村旅游“五创”行动启动仪式在安吉县举行。“乡村旅游的下一步该怎么走?与会者将一起探寻答案。”汪玉成说。(记者朱涵)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发布于 2025-08-01 10:13
收藏
1
上一篇:浙江余村,打造共建共享的未来乡村新样板 下一篇:浙江余村,探索共建未来乡村的样本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