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四季春夏秋冬,在一年中,如果以月份对应四季那就是,1、2、3月为春季,4、5、6月为夏季,7、8、9月为秋季,10、11、12月为冬季。但在24节气中,却是以“四立日”来划分四季的,“四立日”即:立春、立夏、立秋、立冬。由立春到立夏为春季,由立夏到立秋为夏季,由立秋到立冬为秋季,由立冬到立春为冬季。

春分是春季中间的一个节气,也可以说它平分了春季,是春季九十天的中间点,因此称春分,古人也称“分春”。春分这天黑夜与白昼时间等长,阴阳平衡,所以古人也称“日夜分”。
春分的交节时间在阳历上基本上是固定的,于每年公历的3月19日至22日交节,今年春分的交节时间是公历的3月20日,也就是农历的二月二十一。老话说“春分社日头,十人九个愁”这是啥意思?

什么是社日?
常言道“土载万物,土能生金”,土地对人类之恩德之情怀难以言表,因此,古人封土立社。“社”按照旧俗就是人们敬畏土地祭祀“土地神”的日子,一年有两个社日,春天举行仪式的日子叫“春社”日,秋天举行仪式的日子叫“秋社”日。春社日是祈求社神赐福、希望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秋社日是收获后对社神的感恩。

“春分社日头,十人九个愁”
这里说的“社日”就是指的春社举行的日子。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如果春分在社日前面就称“春分社日头”。春分社日头”按照老人的说法,有可能将预示着会出现干旱少雨的现象,在生产力落后、无灌溉设施、农作物靠降雨生长的条件下,干旱少雨对农作物是极其不利的,这直接关系着庄稼的收成,也说明这样的情况年景不太好,因此,农耕的人们十之八九都会发愁。
在老人们看来,春社日是祭拜土地神的日子,土地神是司职掌管土地的神,春分是阴阳平衡的时间点,阴阳协调,祭祀仪式的早晚与土地神有着莫大的关系。如果社日在春分前面就称“春分社日尾”,那将预示着此年会得到土地神的佑护,会是一个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好年景。

今年的“春社日”是在春分前还是春分后?
“春社日”是旧俗中祭祀土地神的日子,这是古人结合日子的天干而定的。戊的五行属土,确定春社日子,古人是以立春节气后的第五个戊日为春社日的。
“戊”是古代天干地支纪时方法中的十天干之一。十天干即: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古人把日子中带有天干“戊”字的日子就称“戊日”,十天一个循环,立春节气后的第五个“戊日”大约也就在春分前后。
按照立春后第五个戊日为春社日的说法,今年立春节气是公历的2月3日,天干地支为癸卯日,顺排下去,立春后第一个戊日是公历的2月8号的戊申日,以此类推,十天一个戊日,到3月20号的戊子日是立春后的第五个戊日,因此,3月20号就是老人们所说的春社日。

巧合的是3月20日这天也是春分,这也是一个独特的现象。按照老人们的说法,春分阴阳平衡,春社逢春分气场平和,是个符合天时、地利、人和的时间点,今年收成应该是比较好的。当然这也是所有人的盼望,愿大家在风调雨顺的年份中,加油!对此您赞同这样的说法吗?欢迎留言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