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阳台种了几根萱草,原以为就是普通黄花菜。结果扒拉资料才知道,这玩意儿从《诗经》时代就开始被夸能“忘忧”,还是古代的母亲花。老家奶奶以前总说阳台上那丛草能解闷,原来真不是骗我。
这花看着普通,却是百合科多年生草本。叶子像带子垂下来成片,到夏天抽高秆开花。一朵花活不过一天,但一根杆子能开十来朵,从六月开到七月。能吃的黄花菜也是这个家族,不过观赏品种千万不能碰,吃坏了胃进医院。

古时候人拿这花当解压神器。《诗经》里有首诗说女人种忘忧草缓解相思,晋朝人还写吃能让人快乐。白居易和杜甫并列,说萱草能赶走烦心事。唐朝时候这花突然和母亲挂钩,传说唐太宗他妈想儿子,郎中让种这花让她喝汤剂,后来家里院子全种满。孟郊写诗说游子出门看萱草,娘亲在门口盼消息。
现在网上流行种阳台,方法其实简单。挑向阳不积水的地方就行,盆栽直径20厘米够用。春天三四月或秋天十月埋根茎,土干了再浇水,一星期一次。我之前种了一盆没管它,居然活得好好的,冬天冻不死,第二年照样发新芽。

北京八大处、上海辰山这些地方种得特别多。六七月去能看到大片橘红明黄的花海,比绣球花还招人。湖南植物园有两百多种,单瓣重瓣全有。不过别以为随便摘回家泡茶喝,有毒的那类吃了上吐下泻,弄死人。
有意思的是,《你好,李焕英》里插曲就叫萱草花,歌里唱着高山上的花送给闺女。原来这歌跟古代母亲花有直接关系,难怪听起来怪亲切的。老家奶奶包粽子总放几片萱草叶,说是安神,现在想想可能是代代相传的老办法。

前两天遇到楼下的李阿姨,说她小时候院子里必种萱草,孩子出门前总在花坛边上送。现在她孙女上学都带着晒干的萱草花瓣书签,说是能提神。原来这玩意儿在民间一直传着,只是没人细说背后的故事。
六七月花开得最旺的时候,随便走到哪儿都能看见。小区绿化带、公园角落地都有,但很多人不知道这就是《诗经》里的忘忧草。前天朋友来我家看花,掏出手机拍照说要发群里,结果评论区一堆人问能不能种,还有人跑题说想起奶奶做的腌黄花菜。

这花其实跟我们生活挺近的,就是大家平时没在意名字。买根茎也就十几块,比买花了便宜。现在我这盆开了半个月了,每天早上开新花,傍晚掉老花,活像钟表零件。每次浇水顺手摸摸叶子,突然觉得老祖宗把养生知识融进生活中,比现在那些养生APP靠谱多了。
今天又掉了一朵,随手夹在日记本里当书签。朋友圈有人晒八大处的花海照片,底下有人说想起妈做的饭菜。可能这就是萱草存在的意思吧,看着平平无奇,但偏偏能勾起些暖呼呼的记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