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着地名去识字,淄博妇孺皆知的这个字,你我都可能念错了

循着地名去识字,淄博妇孺皆知的这个字,你我都可能念错了"/

我们来循着地名的线索,认一个在淄博(特别是淄博市博山区)妇孺皆知,但很多人可能念错的字。
这个字就是 "“博” (bó)"。
"线索来源:地名“淄博博山”"
1. "淄博 (Zībó):" 这是山东省的一个地级市。很多人可能知道这个城市,因为它是齐文化的发祥地之一,也是淄博烧烤闻名遐迩的地方。 2. "博山 (Bóshān):" 这是淄博市下辖的一个区,也是县级区。这里是淄博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问题出现:念错的可能性"
很多人在念“博山”这个名字时,可能会下意识地把它念成 "“博 (bó)”" 和 "“山 (shān)”" 连读,变成 "“bó shān”"。
"为什么可能念错?"
"习惯性分拆:" 对于一些不太熟悉的地名,人们有时会习惯性地把每个字都单独念出来。 "发音相似字的干扰:" 虽然“山”的标准发音是 shān,但在快速或不标准的口语中,有时可能会被误读或简化。
"正确的读音和解释"
"正确读音:" "博山 (bó shān)"。这里的“博”读作 "bó"。

相关内容:

上一讲,我们认识了淄博东部峱山的峱字,今天讲讲淄博南边黉山的黉字。

黉的繁体字为黌。學(学),覺(觉)等与黌上部是一致的,上部左右指两只手,中间爻指算筹一类教具,秃宝盖就是屋子。學字义为在家里教孩子学习数学一类知识。还有一类字,如舆、盥、興、舉等字上方左右也是指两只手。

黌,形声字,读hóng(红音)。楷书黌从學(學省去子)从黄(表声),后简化为黉。本义为学校。黉门,古代称学校的门,借指学校。黉宫也指学校,恐怕比黉门的级别高一些。

因人们受黄字影响,常常错把黉读作黄,真那样读不黄都不算完。2006年4月19日,厦门大学举行隆重仪式,向连战先生授予法学名誉博士学位。连战挥笔写下:泱泱大学止至善,巍巍黉宫立东南。其中“止至善”来自于厦门大学校训:自强不息,止于至善。“立东南”表明厦门大学位于祖国大陆东南方。遗憾的是,在仪式上,一位高级知识分子把“黉”读作“黄”,听得连战脸都黄了。

不过,放在淄博,妇幼皆会读黉,原因在于此地有一座黉山。

黉山位于淄川古城东北十里处,是一座孤山。黉山有“小泰山”之称,古代山上的建筑仿泰山布局建造,如中天门、南天门、碧霞祠、玉皇阁等。黉山虽不高(海拔只有区区320米多一点点)但却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山,春秋战国时期著名军事家鬼谷子曾隐居此山,建书院,讲学,授徒。其弟子孙膑、庞涓、苏秦、张仪都不远千里来黉山求学,名满天下。

淄博黉门中学成立于2008年,是由淄博市教育局牵头市实验中学创办,专门从事复读教育的学校。

2018年5月,笔者同单位同事一起到鲁中监狱(位于张店东南十余里)接受反腐倡廉教育,猛然间看到高墙电网大院内矗立着一座黉院楼,专门用于服刑人员接受教育,估计黉院楼在全国监狱系统内是独一无二。

壹点号吴永亮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发布于 2025-07-31 10:43
收藏
1
上一篇:每日学一字,探寻古代学府的秘密——黉 下一篇:稷下学宫遗址确认,揭开中国“最早大学”的历史面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