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来分别解释一下:
"1. 传说中的雷神和火神是谁?"
"雷神 (Léi Shén - Thunder God):"
在中国古代神话体系中,并没有一个像 Thor(雷神托尔)那样唯一、至高无上的“雷神”。雷、电、风、雨通常被视为自然力量的表现,有时与水神或天神相关联。
最常被提及与雷声、闪电相关的神祇是 "轩辕 (Xuānyuán)"。轩辕被尊为中华人文始祖,传说他发明了弓箭、指南车,并在战胜蚩尤的战争中,利用了风、雨、雷、电等自然力量。因此,他常被赋予掌控风雨雷电的权力。
另一位有时与雷相关的是 "雷震子 (Léizhènzi)",他是《封神演义》中的角色,是雷部正神,拥有控制雷电的能力,形象常与风雷相伴。
在民间信仰中,也有地方性的雷神,有时被描绘成一位骑牛或驾驭云车、手持锤斧、威猛有力的神祇,类似于西方的雷神形象,但影响范围和具体形象不一。
总的来说,"轩辕" 是与雷声最密切相关的古代神祇之一,而 "
相关内容:

rc="https://p3-sign.toutiaoimg.com/pgc-image/dcedb76bc6014700a4778c8dd59bbc59~tplv-tt-origin-web:gif.jpeg?_iz=58558&from=article.pc_detail&lk3s=953192f4&x-expires=1754513822&x-signature=6evJgUUSkD9hfI8uD%2BJXkrSr074%3D">rc="https://p3-sign.toutiaoimg.com/pgc-image/426f98b93a924eacbda2c9f5b45ec367~tplv-tt-origin-web:gif.jpeg?_iz=58558&from=article.pc_detail&lk3s=953192f4&x-expires=1754513822&x-signature=QMZsjiBnQwQ07n9%2Fgwhj11w74l4%3D">rc="https://p3-sign.toutiaoimg.com/pgc-image/8c1aa227da9944ff9510d7960ee9586a~tplv-tt-origin-web:gif.jpeg?_iz=58558&from=article.pc_detail&lk3s=953192f4&x-expires=1754513822&x-signature=GTELIsAJGj7CmZoc%2BZLLDDzZzXE%3D">rc="https://p3-sign.toutiaoimg.com/dfic-imagehandler/a1d7a304-caad-4082-a370-797234cb192f~tplv-tt-origin-web:gif.jpeg?_iz=58558&from=article.pc_detail&lk3s=953192f4&x-expires=1754513822&x-signature=rNw3ZX016WIu3CRU2LTUMx3RoP4%3D">rc="https://p3-sign.toutiaoimg.com/pgc-image/80ccbfdff28d460c8f9ca1e5d1a953c5~tplv-tt-origin-web:gif.jpeg?_iz=58558&from=article.pc_detail&lk3s=953192f4&x-expires=1754513822&x-signature=jcHzZJ393YElprKftCO%2BNtobiPI%3D">rc="https://p3-sign.toutiaoimg.com/pgc-image/df6a8f1bbad7458ea0a7b1d3f8a682af~tplv-tt-origin-web:gif.jpeg?_iz=58558&from=article.pc_detail&lk3s=953192f4&x-expires=1754513822&x-signature=1gN58T6hAuwwBFcZVjvdGyaljKg%3D">rc="https://p3-sign.toutiaoimg.com/pgc-image/76ebf26968ea4fc9bf37ae93e66d1805~tplv-tt-origin-web:gif.jpeg?_iz=58558&from=article.pc_detail&lk3s=953192f4&x-expires=1754513822&x-signature=re%2BlRnTD%2BDnZQ%2Buqqyil0apDqlo%3D">rc="https://p3-sign.toutiaoimg.com/pgc-image/0e233bf152e64184bcb1cda73d3ed46a~tplv-tt-origin-web:gif.jpeg?_iz=58558&from=article.pc_detail&lk3s=953192f4&x-expires=1754513822&x-signature=sF6CyxyzOw6TftV4Fg3CoMi7Vuc%3D">rc="https://p3-sign.toutiaoimg.com/pgc-image/629dfdf85f64456e8409e8b367ec7cbd~tplv-tt-origin-web:gif.jpeg?_iz=58558&from=article.pc_detail&lk3s=953192f4&x-expires=1754513822&x-signature=PYemWkaCHIVkN6YZ4gbstih2lAE%3D">lass="xiangguan" id="content">
作为一个有着五千年文化底蕴的大国,我们从来不缺少历史和神话。就比如说大家都经常会听说的雷神和火神,不过因为中国神话体系庞大,大致有四个分支:上古神话体系、民间信仰神话体系、道教神话体系、佛教神话体系。
所以一说雷神和火神都知道,但是到底指的是哪位神仙,我们却是不知道谁的。而且在“群经之首”——《易经》中,也有“雷火交加”一说,这个到底是什么意思呢?接下来我们就带着这两个问题来看一下。

我们先来看一下雷神和火神。
雷神
雷神之怒,雷神的雷破坏力极强,恶魔若把他惹怒了,一道雷将他们全劈死。
雷神,神话中负责打雷的神,也能驱鬼等。提起雷神,大家最熟悉的是《封神演义》里的雷震子了。

他是雷神,但只是小说里的。
其他还有《山海经》里的雷神,形象非常的特异,“龙身人头,鼓其腹则雷”。
神话体系里的雷神,也有很多位,道教神话体系里的也雷部诸神都是雷神,所以这个雷神具体指谁,还是看大家自己的意见。

火神
我国古代传说中与“火”有关的“大神”有三个:远古时期的燧人氏;炎帝;古代掌火之官祝融。
传说燧人氏最早发明钻木取火,使人们告别了菇毛饮血的原始生活,被后世奉为“火祖”。

炎帝就是尝百草的中国医药之祖神农氏,他也是“三皇”之一,为“地皇”。传说神农氏“作火”,发明了火种的保留和使用方法,史称“以火德王天下”,被后世奉为“炎帝”。
祝融,又名重黎。在《山海经》中,祝融的形象是“兽面人身,乘两龙”,为掌火之官。帝喾高辛氏时,重黎为“火正”。因重黎掌火有功,“能光融天下”,造福于民,帝喾又命其名为“祝融”,后世遂奉祝融为“火神”。

而后世公认的“火神”,主要是炎帝和祝融。《吕氏春秋·孟夏记》云:“孟夏之月:......其日丙丁,其帝炎帝,其神祝融。”即奉司夏之神炎帝为“火帝”,奉祝融为“火神”。
《易经》中“雷火交加”的含义
“火神”和“雷神”均为传说中能克制病魔、瘟疫的“大神”。《易经》中火为离卦,雷为震卦,而离卦和震卦又组成噬嗑卦,这也就是所谓的“雷火交加”。
火和雷,在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中,有着深刻的含义。两者在八卦中,都有克制邪恶的意思。用雷火之威排除万难,建立和保持秩序的稳定,阻止祸患罪恶的蔓延,是寓意很好的。

看到这里,大家应该都清楚了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了吧,其实易经是一部涵养福报的典籍。
1990年11月26日,北京友谊医院里面,一位奄奄一息的老人在嘱咐完遗嘱之后,他旁边的学生询问是否还有什么要留下的。
这位老人想了一会,只留下了一句遗言:“中国将来一定会大放光彩,要注意《易经》。”
这位老人,就是《中国哲学史》、《中国哲学简史》、《中国哲学史新编》、《贞元六书》等的作者,被誉为现代新儒家的冯友兰先生。

有人说:西方智慧的源头是柏拉图,印度智慧的源头是《奥义书》,中国智慧的源头是《易经》。
在远古知识匮乏的年代,周易就相当于今天的“百度知道”,自古以来,无数人受到周易的启发改变命运......
但是很多人觉得《周易》这本书晦涩难懂,上面都是文言文,不知道从哪里下手开始阅读。

今天就给大家推荐这本《图解易经》,他使用图文结合的方法,把难懂的古文用白话告诉你,把深奥的原理一一图解给你看,从起卦到讲解,结合生活中具体的例子,让你即使读不懂文言文,也能了解易经所说的知识。

从五行、天干、地支、太极和八卦的讲解,再到《易经》中的象、数、理的介绍,最后引入到《周易》,以图解文的形式,全面系统地为您讲授学习《周易》所需要的基础知识。

厚厚的一大摞书,讲述了易经全文原文、译文与给后人的启示。每天睡前读一读,丰富自己的阅历,增加自己的人生感悟,何乐而不为?
这本图解易经,才56元钱,如果您想购买的话,点击下面的商品卡,就能直接购买了。
赛威 图解易经精装本 ¥56 购买 <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 src="//mp.toutiao.com/mp/agw/mass_profit/pc_product_promotions_js?item_id=6800604235047109131"></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