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里行间探寻,衣与裳之间,究竟有何不同?

字里行间探寻,衣与裳之间,究竟有何不同?"/

“衣”和“裳”都是古代汉语中的上衣和下裳。在古代,衣和裳是分开的两件衣服,分别指上衣和下裳。后来,随着服饰的发展,衣和裳逐渐合二为一,形成了我们今天所熟知的袍服。
衣和裳的主要区别在于:
1. 上下之分:衣是上衣,裳是下裳。衣位于身体的上部,裳位于身体的下部。
2. 长短之别:衣通常较短,只覆盖到腰部或胸部。裳则较长,通常及地或接近地面。
3. 男女之差:在古代,男女的衣裳在形制上有所不同。例如,男性的衣裳通常较为宽大,而女性的衣裳则较为紧身。
4. 色彩之辨:在古代,衣和裳的色彩也有一定的区别。例如,古代男子通常穿黑色或深色的衣裳,而女子则穿红色或浅色的衣裳。
5. 材质之异:衣和裳的材质也有所不同。例如,衣通常由较为轻薄的面料制成,而裳则由较为厚实的面料制成。
需要注意的是,衣和裳的形制和穿着方式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所变化。在周代,衣和裳的形制较为严格,有“玄端”等特定的礼服形制。到了汉代,衣和裳逐渐合二为一,形成了袍服。到了唐

相关内容:

衣和裳有什么不同?

我们现在总说“衣裳”,在古代,“衣”和“裳”并不相同。

“裳”是一个形声字,从衣尚声。其中,“衣”是形符,说明“裳”与衣服有关,“尚”是声符,用于表示读音。《说文解字》中说:“上曰衣,下曰裳(cháng)。”古人把上衣叫“衣”,把下衣叫“裳”。

裳和裙子很像,不同的是,裙子是一片布围一圈,而裳则分前后两片,一片遮挡身体的前面,一片遮挡后面,不论男女、尊卑都可以穿。到了汉代,裳的前后两片连在了一起,变成了裙。慢慢地,裙取代了裳,成为女性的主要服装。

(选自《汉字就是这么来的》)

(编辑整理:黄敬丹)

END

责任编辑:李会彦 | 责任校对:周春燕

审核:张呈炜 | 美编:丁然

发布于 2025-07-30 21:27
收藏
1
上一篇:汉字历史长河中的“褣”字,探寻古代生活的点滴印记 下一篇:别担心,栈桥海鸥美食盛宴!朋友圈刷屏海鸥,全靠爱心喂食守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