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高温预警,体感超40℃,路面68℃,极端天气频发?国家气象中心主任权威解读

河南高温预警,体感超40℃,路面68℃,极端天气频发?国家气象中心主任权威解读"/

根据公开报道,在2023年7月河南遭遇极端高温天气期间,确实出现了体感温度超过40℃、路面温度达到68℃的极端情况。
对于“河南天气是否越来越极端”这个问题,"国家气象中心主任(通常指宋连春,当时或之后任职的负责人)或相关气象专家"曾就此进行过回应,核心观点通常围绕以下几点:
1. "极端天气事件增多增强是气候变化的显著特征":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极端天气事件(如高温、暴雨、干旱等)的发生频率和强度呈现出增加的趋势。这是国际科学界的主流共识。 2. "河南地处气候敏感区":河南省地处中国中部,是南北气候过渡带,本身就容易受到季风气候、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等多种天气系统的影响,气候波动性相对较大。 3. "极端高温与气候变化密切相关":此次河南的极端高温,以及全球范围内出现的破纪录高温,都与全球变暖密切相关。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增加,导致地球能量失衡,更容易激发和维持极端高温过程。 4. "不能简单归因于单一事件":虽然此次河南高温极端,但需要从更长时间尺度和更大空间范围来看待气候变化。将单一天气事件直接等同于“天气越来越极端”的长期趋势,需要更多科学数据支撑。但普遍的共识是,极端天气的 总体 趋势在全球范围内

相关内容:

lass="xiangguan" id="content">

昨日(7月25日),一股强盛的暖湿气流覆盖河南,多地公众体验了高温与高湿叠加的“桑拿天”。

以省会郑州为例,16时气温升至37℃,而体感温度则因高湿度影响,攀升至近40℃。这种全天候的闷热感,预示着新一轮高温天气的开启。

根据省气象台最新预报,今日(7月26日),随着副热带高压进一步西伸增强,我省的高温天气势力将再度增强,范围也将从东部、南部、中西部部分地区,进一步扩大。预计未来三天,西北部、东部、东南部部分县市最高气温将达到37至39℃。

值得注意的是,高温并非未来天气的唯一主角。我省北部、西部、南部等地正处在副热带高压边缘,冷暖空气在此交汇,能量积聚,易触发局地性的强对流天气。

预报显示,今天下午到夜里,安阳西部、新乡西部、焦作、济源、三门峡、洛阳、南阳西部等地有分散性阵雨、雷阵雨,局部或伴有短时强降水、雷暴大风。

这种“东边日出西边雨”的天气格局将持续。明天,我省西部、东南部局部有阵雨、雷阵雨;27日,降水范围转移至北部、西部、南部局部;28日,东部、南部则可能出现分散性阵雨。

高温天气还带来了另一项“烤”验。气象监测模型显示,未来三天,在晴朗天气影响下,我省中东部、南部以及中西部部分路段,午后路面温度将超过62℃,局部路段甚至可达68℃以上。交通及应急部门提醒,公众驾车出行需注意检查车况,防范车辆爆胎风险,车内切勿放置香水、打火机等易燃易爆品。

为何近期天气呈现出高温与强对流频发并存的特点?国家气象中心主任金荣花在接受采访时指出,这与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直接相关,不是说天气热一点,雨下得大一点,就是极端天气。极端天气是对标气候平均态来界定的,只有远离平均态的才能叫“极端”。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大气波动变得越来越剧烈,偏离气候平均状态的频次就会增多,这也使得极端天气事件更容易出现。” 金荣花解释道,大气系统如同被加热的水,温度升高导致其活动性增强,不稳定性加剧,从而更容易产生极端天气。

这种不稳定性,也对天气预报的精准度提出了更高要求。针对部分公众感受到的“预报不准”问题,金荣花回应称,天气预报是基于现有数据和模型的预测科学,其准确性一直在持续提升。公众感受的偏差,有时源于天气系统本身的特性。

例如,预报中的“阵性大风”,其影响范围具有很强的局地性和突发性,可能预报区域内出现了大风,但并未覆盖到每一个具体地点。气象部门正努力通过技术攻关和改进信息传播方式,来缩小这种“信息差”。

转自:大河报

来源: 潇湘晨报

发布于 2025-07-30 15:58
收藏
1
上一篇:炎炎夏日感冒不慌!重磅研究揭秘,科学补营养,降低感冒风险! 下一篇:COLORFIRE MEOW R16 Pro评测,趣味设计碰撞高性价比,惊喜连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