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同工同酬却视同早退?18年视同年限反致养老金减少,企业负担加重,员工事多薪少之谜

为何同工同酬却视同早退?18年视同年限反致养老金减少,企业负担加重,员工事多薪少之谜"/

这个问题涉及到中国养老保险制度中关于视同缴费年限和实际缴费年限的计算方式,以及不同类型企业(如事业单位和企业)在养老金计算上的差异。以下是一些可能的原因分析:
"1. 视同缴费年限与实际缴费年限的权重不同:"
"事业单位:" 在计算养老金时,事业单位的视同缴费年限和实际缴费年限通常"权重相同"。这意味着,即使视同缴费年限只有18年,其养老金计算结果也会比实际缴费30年的人高。 "企业:" 企业的养老金计算方式可能更侧重于"实际缴费年限"。虽然视同缴费年限也会被认可,但其权重可能低于实际缴费年限。因此,即使企业员工的视同缴费年限同样为18年,但由于实际缴费年限较短,其养老金水平可能低于事业单位员工。
"2. 缴费基数和比例的差异:"
"事业单位:" 事业单位的缴费基数和比例可能相对较高,尤其是在早期。即使视同缴费年限较短,但由于缴费基数较高,其养老金计算基数也会相应较高,从而影响养老金水平。 "企业:" 企业的缴费基数和比例可能相对较低,且可能随着经济发展而有所调整。较低的缴费基数和比例会导致养老金计算基数较低,从而影响养老金水平。
"3. 计算基数和系数的差异:"
"计算基数:" 养老金的计算基数通常基于缴费工资

相关内容:

#从bZ5身上感受到丰田认真了#

谈企事公式都是重复的视同年限计算,企业内部迟退人员比早退人员视同年限少18年,反而视同年少的养老金反而高?而企事同年退休对比,同工龄、同指数企业比事业视同年限少18年,过渡养老金少几千,两项养老金少一倍多?早退企业比迟退事业两项养老金少3.5倍。

请看统筹养老金两项公式:

①基础养老金=计发基数x(1+平均指数)÷2x0.01×(视同年限+实缴年限);

=【 计发基数x(1+平均指数)÷2x0.01×视同年限 】+【 计发基数x(1+平均指数)÷2x0.01×实缴年限】;

②过渡性养老金=计发基数x过渡指数x视同年限×0.01~0.014;

(企业过渡指数=平均指数,平均指数是视同指数=1与实缴指数的平均值,事业过渡指数=视同指数一般大于实缴指数,为1.3~3)

大家看上面基础养老金中分成两项后,用视同年限有一次计算,用实缴年限有一次计算,而过渡性养老金中用视同年限又有一次计算。总计两项公式中用视同年限有两次计算,而用实缴年限只有一次计算。我们说企事中人养老金计算公式中是用视同年限重复计算,所以应该是谁的视同年限多过渡性养老金就多,基础养老金是视同多实缴少。视同年限少而实缴年限多,只要实缴与视同指数等同,工龄一样,基础养老金会一样。关键是过渡性养老金看谁视同年限多谁的养老金多。

这个公式对视同年限多的人是利好,对视同年限少的人是利差。所以我们说这种重复计算公式是造成机企养老金差距的重要原因之一。它可使同年退休的企业职工比事业职工少3000~5000元不等的过渡性养老金差距,不包括视同指数差距。

而实际计算中企业内部迟退与早退也有视同年限差距18年,以湖北三线城市40年工龄、实缴指数1.8为例,企业早退人员视同年限多18年,理论上过渡养老金应该多=6826x1.8x18x0.012=2654元,但实际中由于企业视同指数=1干扰,平均指数都被降低,且早退人员平均指数由1.8降为1.22,迟退人员由1.8降为1.6,早退与迟退都降了平均指数,但早退少迟退平均指数0.38,但它又有计发基数与调整涨幅差距抵消后,反而迟退养老金多早退休人员调后养老金很多,事业又有年金,迟退多早退更多。而企业与事业比较呢?

由于企业早22年改革建账,少事业18~22年视同年限,视同指数又不同,而且企业用平均指数计算过渡性养老金,事业用视同指数计算过渡性养老金,企业用视同指数=1会因视同年限不同降低平均指数的程度不同,而且事业视同指数比实缴指数一般高,会抬高平均指数。所以综合作用于重复的过渡性养老金公式身上,所以事业过渡养老金多企业几千元,加上基础养老金的平均指数的差距作用,视同年限长,同时退休养老金差距巨大。这只是一个方面,机事现退多企业现退18年视同年限,企业早退多企业现退18年视同年限,都是视同年限多18年,但多者含义是不同的,都用重复公式计算比比看如何?

一、我们把企业和事业分开单独內部比较:

(一)企业内部比较:

人人都知道退休早视同年限长,实缴年限短,以2006退休为例,上述公式统一后开始实用。如2006年12月退休,40年工龄的,企业职工,以湖北省三线为例,视同年限29年实缴年限11年,2024年企业退休人员视同年限11年而实缴年限29年。2024年计发基数都是6826元,那么两个人比较两项养老金,肯定是迟退者多,虽然迟退视同年限短但养老金多。以实缴平均指数1.8为例:

①早退过渡养老金=828x1.22×29x0.012

=315.54元;

调后至2024年过金=315.54x3.5344

=1235.44元;

②迟退2024年退休过渡金=6826x1.6x11×0.012

=1441.65元,

早退虽然多18年视同年限,但反而少迟退206元过渡养老金。这是企业视同年限不同早退利好,被视同指数=1打压程度不同和计发基数计调差幅综合作用后利好变利空现象。

原因:

①早退多18年视同年限被企业视同年限=1把实缴指数1.8降为平均指数=1.22。而迟退视同指数=1把实缴指数1.8降为1.6,迟退多平均指数0.38,这是迟退视同年限少18年降的少,抵消了部分多的视同年限计算金额。

②还有迟退计发基数6826元早退828元,迟退计发基数增长8.24倍,而早退调整只有3.5344倍,计调差距2.3倍,所以不仅二项作用冲抵了早退视同年限多18年重复公式计算利好多出迟退养老金金额,反而迟退多早退过渡养老金206元。

所以机关事业不承认公式中视同年限计算重复,说机关事业多企业18.75年~22年视同年限,不存在不公平,他们说企业不也公式一样吗?早退多18年为什么晚退养老金还多呢?其实他不知道早晚退休不仅视同年限影响过渡性养老金,还有它与事业不同的是用平均指数计算过渡性养老金,平均指数迟退高于早退,可抵消视同年限多的因素,而且还有计调差距是迟退占优势,反而迟退过渡性养老金多206元。

还有基础养老金也是迟退多早退,所以养老金是迟退多早退掩盖了视同年限多18年早退过渡金多的因素。计算:

①早退基础养老金调至2024年

=828x(1+1.22)÷2×40×001x3.5344

=1299元,

②迟退基础养老金=6826x(1+1.6)÷2×40×001=3549.52元,

企业迟退多早退基础养老金2250.52元 。所以统筹养老金两项都缴指数1.8,晚退多早退2456.52元。

关键是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晚退多。

(二)应用事业新公式2025年退休与2045年退休比较分析:

与企业是一样的事业早退以2025年退休为例,视同29年实缴11年,迟退2045年退休视同11年实缴29年,虽然计发基数增长不同,养老金调整不同,但假设计调幅度与上面等同,那么基础养老金同样是晚退多早退2.3倍,过渡养老金迟退比早退稍多因没企业视同指数=1降指抵消,同样有计调差距抵消,具体数据不详。但可以肯定迟退又多20年的8%职业年金与20年个人账户养老金等同,那数额不会少,当然个人账户养老金和4%年金个人所交不算。总之迟退比早退调整后养老金多不少。

二、企事中人2024年退休,养老金为什么因重复公式和建账时间不同,企业少18~22年视同年限不公平?加上年金和视同指数不公,过渡系数选择不同,养老金出现巨大差距?

(一)如基础养老金中平均指数与视同指数相同为1.8同上例基础养老金企事应该等同,

过渡性养老金机事多企业多少?

1、事业过渡性养老金单纯因视同年限差距理论上差=6826x18.75×1.8x0.012

=2764.53元,

2、实际加上视同指数差距过渡养老金差距:

1)同年退休事业过渡养老金=6826×2x30x0.012

=4915元,

2)同年退休企业过渡养老金

=6826x1.6x10x0.012

=1310元,

3)同年退休过渡金企少事4915-1310

=3605元。

4)同年退休事业多企业18.75年视同年限,都缴1.8指数多视同年限的事业多过渡养老金3605元。

(三)基础养老金多多少?

(1)企业基础养老金=6826x(1+1.6)÷2x40x0.01

=3549元

(2)事业基础养老金

=6826x(1+1.95)÷2x40x0.01

=4027元

基础养老金多4027-3549=478元。

两项养老金多3605+478=4083元。

这是2024年机关事业与国企缴1.8人员两项养老金同退人员事业多国企4083元。但个人和单位缴费差距是国企多一倍不止。所以说国企与机事不能同缴指数即使多缴费不能同领等高养老金,要想养老金等高,必须拿国企钱多缴统筹用实缴指数3去拼机事1.8指数,用个人50万去拼事业个人15万,用单位85万去拼机事统筹30万才能领等高养老金。

那么早退企业比晚退事业同指数1.8同样多的视同年限为何少两倍养老金?

①企业早退养老金调整至2024年后:

过渡养老金=1235.44元,

基础养老金=1299元,

两项合计2534元。

②事业2024退休两项养老金:

1)基础养老金=6826x(1+1.95)÷2x40x0.01=4027元,

2)过渡金=6826x2x30x0.012

=4915元。

合计=8942元。

为何都是同等视同年限早退企业两项养老金只2534元,事业是8942元。差距3.4倍,而同退机企中人差距是8942÷4859=1.84倍。

企业内部早晚退休差距4859÷2534=1.9倍,早退少统筹养老金2345元。当然还有个人账户养老金差距不算。事业老人比晚退差距不足3000元。但差距是个人账户养老金和4%年金个人缴费部分。


发布于 2025-07-30 08:27
收藏
1
上一篇:西游补中的奇幻旅程,情梦交织与盗梦迷宫的奥秘探索 下一篇:大学生怒吼,旅游管理专业,为何成了吐槽焦点?该取消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