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事情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那就注定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俄罗斯远东地区面积约622万平方公里,相当于大半个中国陆地面积,这里有大量的矿产、农业、渔业资源。

广袤的远东,千里无人
远东地区探明的石油、天然气和煤炭分别约190亿吨、17万亿立方米和150亿吨;
各种金属及非金属矿产的储量,均超过了俄罗斯总储量的50%,居俄罗斯第1位。
粮食、木材及渔产品更是丰富得不得了。
俄远东地区资源虽然丰富,但开采程度却很低,主要原因是没钱没人、没钱、没基础设施。
这么大的区域,只有不到一千万的人口,基本是千里无人的状态,怎么开发?
另一方面,俄罗斯一直把重心放在欧洲,西部年轻人不到东方去,东方年轻人纷纷跑到西部;东部都是老人,很多人为了养老,甚至跑到邻国生活。
面对资源丰富,但没人去开发的状况,俄罗斯政府在2016年推出刺激人口向远东流动的“远东一公顷”法案:
每个俄罗斯公民只要申请,就可以免费获得远东地区1公顷的土地;实际经营5年,该土地就成为私产。
申请土地的俄罗斯人如果经营开发这片土地,俄罗斯政府提供贷款、物资等。

“一公顷政策”
也就是说:只要申请人去远东开发,政府给你兜底。
但政策出来后,响应者寥寥。俄罗斯政府又在2021年加码:
只要成功申请并经营了那“一公顷”土地的人,都可以再获得一公顷。
俄罗斯的土地有的是,用不完;政府还提供贷款、物资,保证你能有收获。
这么好的政策,还是没人去;不但没人去,远东的人还不断向西部跑。
据统计,从这个政策实施以来,每年申请土地并经营的俄罗斯人不到二万人;而远东流失的人口每年约十万。
实际上,俄罗斯如果真的想盘活远东,拉着边上的大国一起开发就行。
但俄罗斯一直没有这个意思,同时还收紧了针对大国的政策,消极应付:
两国间的交通设施建设,在俄罗斯一方非常落后;
港口、铁路都是苏联时期留下的设施;
针对大国人员去远东,俄罗斯政策也非常苛刻。

海参崴的港口,在远东算好的了
为什么俄罗斯这样呢?三个原因:
首先,俄罗斯自己也知道,他们的广大领土是怎么来的,所以,在俄罗斯内部,有很多人担心某种局面。
其次,自从苏联解体以来,俄罗斯既没有精力、也没有实力对远东进行开发,他们的中心一直在西部,即使西部那一点地方,不到1·5亿的人口也显得单薄。
最后,俄罗斯是个特殊的国家,虽然他们的武器库最霸道,但他们有时最没有安全感的。
一方面,他们有控制周边的想法,北极、欧洲、中东、中亚、远东等的,都是他们需要投入精力的方向;
另一方面,巨幅国土又让他们有“可能会被侵略”的焦虑。
所以,俄罗斯希望投资远东的资金,最好来自与自己没有历史争议的国家,而这样的国家实在是太少了,在地球上几乎找不到。
因为想投资远东,巨量的资金不是任何国家都拿得出来的;
其次,鉴于远东特殊的地理位置,也不是任何国家投资,都能赚钱的。

煤炭堆积如山,但是运不出去
真正有实力、有意愿,还有得天独厚条件的,只有大国,条件摆在那:
东三省的工业基础加上远东资源,依托大国十几亿人口的市场,是保证开发成功的基础。
开发成功了,俄罗斯经济实力会上一个台阶;东三省改革开放后渐渐低迷的工业制造也能焕发新的生机。
这是一举两得的好事。所以,最近俄罗斯有意向大国开放远东,这片区域占俄罗斯领土面积40.7%,约有690多万平方公里。
俄罗斯媒体《独立报》还特别点明:在这个史无前例的远东开发中,中方将直接参与投资俄罗斯79个重大项目,总投资额超过1600亿美元。
怎么看这件事呢?难道是俄罗斯想通了?
其实,很多事情,如果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那就注定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海参崴
一个国家的政策出台,无非是要改变自己所面临的的局面,这和国家的经济、政治、军事方面的改变息息相关。
从经济上来说,俄罗斯想“借力打力”,亮明态度。
“俄乌战争”爆发以来,西方对俄罗斯的经济制裁是全方位的。
虽然俄罗斯地大物博,家里什么都有,本身是不怕制裁的体质,但在信息高度透明迅捷的世界,一个国家与外界的差距会造成国家内部致命的分裂。
俄罗斯就是这样,在沙俄时期,他们国内的生活水平一直都很低下。但那时的世界并不联通,俄罗斯人也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是什么样的,他们以为欧洲国家人和自己一样,过着食不果腹的苦逼日子。
1812年,拿破仑攻入俄罗斯,沙皇亚历山大一世采用坚壁清野的策略,用空间赢得时间,拖垮了拿破仑的大军,并在1814年率军队反攻法国,打进巴黎,在巴黎阅兵。
亚历山大一世成为欧洲的“救世主”,沙俄帝国成为欧洲“反法同盟”的盟主,沙俄帝国成为“欧洲宪兵”;

右边是意气风发的亚历山大一世
但同时,沙俄帝国军队的年轻贵族军官却被法国的繁华以及大革命带来的开放气息感染;
他们深深感觉到沙俄帝国的落后、愚昧,觉得自己被骗了,进而萌生“推翻俄国封建政府,建立新俄罗斯政府”的想法,这就是著名的“十二月党人”。
应该说,沙俄的灭亡和亚历山大一世这次“跃马欧洲、阅兵巴黎”有很深的关系。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联和美国全面对抗,世界各国经济都差不多;苏联是个“资源型国家”,因为世界工业复苏需要资源,苏联的出口经济搞得很不错。
现在的俄罗斯仍然是个“资源大国”,国内经济最大的支柱是能源、矿产出口。
从“格鲁吉亚战争”以来,美西方就开始对俄罗斯进行出口限制,2014年克里米亚问题出现,美西方几乎是在全面制裁俄罗斯。
资源出口遭到制裁,俄罗斯的收入锐减,国家内部当然好过不了;但欧洲能源供应、粮食交易很大份额是俄罗斯的,这方面一时半会断不了,所以,制裁的影响也有限。

美国人说:俄罗斯就是大号的沙特
“俄乌战争”爆发以来,美西方下死手了,特别是美国和英国,还炸“北溪管道”,让欧洲和俄罗斯彻底断开;欧盟又出台“俄罗斯能源限价”政策,这是在羞辱俄罗斯的同时,限制俄罗斯靠能源得到收益的手段。
偏偏俄罗斯以前因为各种心思,在向东输送能源方面不是很积极,没有做好资源市场多样化,他们还限制向东的资源输出。
所以,美西方的这一次制裁,让俄罗斯受伤很重,因为他们一时间找不到能填补自己出口份额的巨大市场。
很多人认为大国可以多进口,实际上这是对大宗货物不了解。
首先,大宗商品都是期货,买家要进行货品来源的多样化建设,很多长期合同都是早就谈好的,不是想怎么买就怎么买的。
另一方面,石油、天然气也没法储存,买多了放不住,就是浪费。
就拿天然气来说,大国和俄罗斯有合同,但也和中东、美国有合同。谁让当年俄罗斯不积极开拓东方市场呢。

地表白雪皑皑,地下全是黄金
所以,现在俄罗斯只能打出“开发远东”这张牌,这是一种经济转型,也是对美西方国家全面制裁小国的一种对冲:资源出口受阻,就直接在资源开发上做文章。
从经济上来说,这也是俄罗斯“借力打力”的好办法:西方不亮东方亮;远东开发,引进大量投资,俄罗斯不怕制裁。所以,将来也不要想用“解除制裁”为条件,让俄罗斯让步。
从政治上来说,这是“向东看”的决定性步骤。
俄罗斯这个国家非常特殊,他们的地域横跨欧亚,虽然俄罗斯的重心在欧洲,但他们从来没有放弃“向东看”的发展策略。
在俄罗斯,不管是温和的政治人物,还是民粹意识严重的鹰派人物,“向东看”从来都不是问题,分歧只是在“怎么看”上。
实际上,普京还是务实一点的,他在2014年之后,就认真考虑“向东看”的问题,各种石油管道建设也加速进行,比如,“西伯利亚力量1号”天然气管道就是那时候建成的。

被寄予厚望的“西伯利亚力量1号”
大国也愿意和俄罗斯一起开发远东,甚至都规划了“重振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发展步骤。
但俄罗斯内部还有大量亲西方政治人物,他们反对这种政策,而是要加大与欧洲的合作,至于东方,就当做在政治上制衡西方的砝码吧。
所以,在内部意见不统一的情况下,俄罗斯与东方出现罕见的“政热经冷”现象:政治上看起来热络得不得了,经济合作却没有进展,合作问题也不了了之。
“俄乌战争”打到现在,俄罗斯内部亲西方人物基本失去重大影响,就连其代表人物也变得咄咄逼人,他们一直看不上的“向东看”战略的好处又重新被拿出来讨论。
“俄乌战争”的重要原因是俄罗斯反对乌克兰加入北约,出现北约武装直接面对俄罗斯边境。因为这种状况出现,将刺激俄罗斯内部分裂主义抬头。
由于地域太广,俄罗斯乌拉尔山脉以东地区一直不平静,虽然因为人口稀少,分裂活动不像车臣那样闹得声势浩大,但只要时机合适,这些地方比车臣还要危险。

俄罗斯有196个民族
“向东看”开发远东,起码有三重好处:
1、增长经济,改变经济发展形式是看得见的好处;
2、平息内部矛盾,稳定西伯利亚、远东是潜在的利益;
3、减轻西方在俄罗斯发展中的比重,增加俄罗斯和西方打交道的底气,是最直接的好处。
俄罗斯“向东看”还可以加强军方在俄罗斯政治中的力量。
众所周知,俄罗斯人对土地扩张好像有着与生俱来的爱好,近乎贪婪,虽然他们现在的困境与这种性格有关,但不妨碍这个民族一直以来在领土方面的坚持。
特别是俄罗斯军方,在传统上就是领土方面的强硬派,他们要在远方领土上建功立业。
俄罗斯在历史上,对用武力扩张领土的人都非常崇敬。
比如现在的“哈巴罗夫斯克”市,其实就是纪念沙俄时期的哥萨克人哈巴罗夫,而这个地方本来的名字叫“伯力”。
哈巴罗夫原本是沙俄时期的罪犯,服刑出狱后,在国内混不下去,这家伙就纠结一批哥萨克向东探险,实际上就是做起来强盗的勾当。

在远东不设防的清朝丢掉大片河山
因为在远东探险、抢劫大批土地有功,被沙皇封为服役贵族,还用他的名字命名他抢来的土地。
这样的做法,也让俄罗斯军队一直保持在边境建功立业的追求;富贵险中求嘛,现在的俄罗斯远东人口非常少,其中大部分都是军人。
俄罗斯国防部长绍伊古就是坚定的“向东看”的支持者,他甚至主张把首都迁到西伯利亚;
苏联时期的朱可夫元帅,最开始为人所知的,就是在东方打的“诺门坎战役”。
现在俄罗斯国防部的第一副部长兼总参谋长格拉西莫夫大将,原来是“西伯利亚军区司令”;
俄罗斯空天军总司令苏洛维金上将,以前是“东部军区司令”;
俄罗斯海军总司令科罗廖夫上将,以前是“俄太平洋舰队司令”······
在俄罗斯军队,远东干部都能得到很快的提升。因为这里远离中心,艰苦、孤单;另一方面,恐怕与俄罗斯历史上的传统有关。

俄罗斯的几大军头
从军事上来说,这是避免东西受压的绝妙办法。
俄罗斯开发远东,在军事上还有一个绝对好处:可以避免东西两个方向受敌。
二战时,苏联为了防止出现东西受敌的不利境况,和日本签订了一个“互不侵犯条约”;条约签订后,他们才可以专心在西线和德国死磕。
两线作战,是任何一个国家都要回避的不利情况。
“俄乌战争”打了快一年了,还没有停下来的迹象;现在,美国和北约只是暗地里支持乌克兰,给乌克兰一些武器,还没有全面介入到战争中。
如果战争规模扩大,战争升级到美国和北约直接对垒,那么,美国进攻俄罗斯的方向就有很多:
在欧洲方向介入,容易引起欧洲的反感;
从北极方向介入,则完全成为美俄之间的战争,很危险;
唯独从远东方向介入,是最合适的,美国可以放开日本,让北方四岛出现状况,进而威胁到远东的安全。

日俄战争中,沙俄被暴打
这是最合适的办法,因为日本本来就是美国布下的棋子,哪里需要放哪里,在“岛”的问题上,日本不是在美国的怂恿下不断挑衅大国吗?
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在常规战争的状态下,俄罗斯是顶不住的。
所以,现在搞起“远东大开发”,把大国力量引入远东,范围还特别巨大,这里可以说稳住了。
不管是美国,还是日本,如果打远东的注意,大国是绕不过去的。
总之,俄罗斯划出如此大的远东地域进行开发,不是一时冲动,而是有其深刻的考虑。
这里既有以前政策的延续,更有俄罗斯从军事、经济、政治上的考虑。
下一步就看能不能落到实处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