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地区传统风俗,祭祖大典“请家堂”的现状与传承

山东地区传统风俗,祭祖大典“请家堂”的现状与传承"/

是的,山东地区的祭祖大典,特别是包含“请家堂”环节的习俗,"现在仍然存在,但形式和规模可能因家庭、地域和社会变迁而有所不同"。
“请家堂”是祭祖仪式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常指的是在祭祖前,将祖先的牌位(家堂)从祖坟或专门的龛位请回家中,供奉在正堂或祠堂的祖先牌位前,以便进行祭拜。这体现了子孙对祖先的怀念和尊重,也是家族凝聚力的体现。
"现代山东地区“请家堂”和祭祖大典的情况:"
1. "传统家庭和宗族:" 在一些仍然重视传统、有较强宗族观念的家庭和地区,尤其是在农村或一些较大的家族中,“请家堂”和完整的祭祖大典仍然会按传统方式举行。这通常在清明节、中元节、重阳节或除夕等时间进行。 2. "仪式简化:" 随着现代化进程和城市化的加速,许多地方的祭祖仪式,包括“请家堂”,可能已经简化。例如,可能不再特意将牌位请回家,而是在墓地直接祭拜,或者在家中简单摆放供品进行纪念。 3. "形式变化:" 有些家庭可能会将“请家堂”的环节简化,或者用照片代替牌位,或者更多地通过网络祭祀等方式进行。 4. "文化认同

相关内容:

慎终追远,德归厚矣。出自《论语·学而》,意思说慎重地办理父母丧事,虔诚地祭祀远代祖先,那么老百姓们就会忠厚老实。

这句话,真让人费神,好好祭祀老祖宗,咋就和人的品德挂上了钩呢?

这不春节刚过,我们就聊聊祭祀祖先的事。

01 请家堂

小时候过年是最快乐的,蒸馒头、扫屋子、洗衣服、炸年货、送年礼、贴春联、放鞭炮,每一样都让人快乐,但要说记忆深刻的还是祭祖,感觉神圣不可亵渎。

年三十下午,除夕夜马上来临,家家户户的男主人就要收拾好菜品酒肉香烛等各类贡品,首先要到自家祖坟上烧香,你有吃有喝了,不能过年叫老祖宗饿着不是。这就是上年坟。

上完年坟还要再次到各个家堂祭祖,这次祭的就是同族祖宗和全村祖宗了,是重头戏。

我们那里过年是要设家堂的,家堂说白了就是祠堂的意思,不过只在除夕夜和大年初一设立。人要过年,天上的神也要过年,那底下的鬼当然不能落下,这就是中国人传统文化中“礼”的要义了,一定要面面俱到,谁也别忽视。

家堂一般是一族一设,然后全村再设总堂,我们那边几乎全村一个姓,老祖繁衍生息,逐渐分支扩散为八大门(支),但总起来算都算一个祖宗,故就要设一个总堂。

家堂设在哪?古礼规定谁家当年有人去世便要设立家堂,这样的人家三年不贴春联,还要设三年家堂供奉同族祖宗。

设家堂最主要的是要写家谱。小时候一到年底,家中总有族中老人来家和爸爸商量写家谱的事,上数五代各家祖宗有谁谁,今年有谁故去,要添名字,女性则均以某某氏代替,不兴有名字的。

那是我第一次知道在祭祀中女性的地位,自古女性再嫁从夫,连姓也成了夫姓。有点稀奇,也有点不可思议,嘿,原来我现在有名有姓的,等我老去,竟不配拥有名字啊。

后来又想,也还不错呀,若我一生碌碌无为,在这世上活一世,死去万事空,岂不是雁过了无痕迹?现在最起码还有几代子孙能记得你一个某某氏曾出现在这浩瀚时空里。哎,真是感激子孙后代呢,哈哈。

继而又觉得有了压力,戴其冠承其重。看来以后得努力啊,有点成就最好,最起码不能做个坏蛋,否则后代子孙都羞于提起你,岂不是给子孙们丢人?

扯远了,再说回祭祀家堂。男人们来到家堂,恭敬地将各类贡品摆放于长长大大的供桌上,对着列祖列宗牌位肃穆磕头祷告,嘴中念念有词:老祖们吃好喝好,保佑来年平安顺遂等等。

安顿好老祖们的吃喝,男人们便都各回各家忙年夜饭了。这还没结束,等家家年夜饭结束后,孩子们出去聚众疯玩比赛熬通宵,女人们则要收拾一番早起祭祀天地的物什,男人们呢,依然很忙碌,要去各个家堂磕头,顺便陪一下老祖们守岁。(话说男人的膝盖跪天跪地跪祖宗,还真是哈)

有意思吧,即使变成了鬼,也得守岁呢!好像死去的人还活着,和你一般生活。这样看,好像鬼也不可怕了呢。

这时候每个设家堂的人家必是热闹的,来磕头的人络绎不绝。我爸最讲究这个,吃完饭便拿一把香出门,挨个家堂磕头去了。磕完头要留在祠堂陪守夜的人唠嗑,唠啥,大都离不开今年收成如何以及贵家祖上名人轶事之类。简言之,祖上品德贵重,令人敬畏,后代当继承之。此时主人家便也倍觉有荣,反过来再教育年轻后辈,做人该当如哪位老祖如何如何……

我倒受影响也随热闹去过家堂虔诚磕头。主人家虽也热情,但嘴里总说着,客气客气,女孩子,不用,不用。看来咱的膝盖在祖宗面前不咋值钱,算了。



02送家堂

上面是请家堂,大年初一下午还要送家堂。

祖宗们吃好喝好了,也和子孙后代一起守完岁了,阴阳也该各归各位了,这就要开始送祖宗们回家了。

送客饺子迎客面。除夕夜包的饺子此时派上用场,女人们无论在外哪玩耍,下午到点都得赶紧回家煮饺子。此时族中重要男子领头带着族中子弟,各端仙汤(饺子,带汤)恭送祖宗回家。三跪九拜,纸宝燃起,鞭炮齐鸣。

此时才是显露各家族实力的时候。

家族兴不兴旺,看鞭炮烟花。老祖宗回家要鞭炮开路,烟花齐鸣。家族里男孩们被委以重任,挑竹竿放鞭炮,没有得此殊荣的便只好跑到鞭炮区里抢些哑炮,自己点来听个声过个瘾,顺便向小伙伴炫耀一番这捡来的宝。

新的一年开始了,子孙们还要向祖宗们献上一份金银供奉。香烛纸宝,那是应有尽有,火光冲天,烟火缭绕。老子有钱孩不愁,看见祖宗们腰缠万贯,子孙们便对祖宗的护佑和未来生活充满了信心和美好期盼。

这些香烛纸宝,鞭炮烟花由谁购买?举全族之力购置。年底时,要设家堂的人家便要向同族内各家凑份子钱,这家十元,那家五元,然后郑重其事将各家份子明细用大红纸张贴于告示栏供全村围观。这种钱不出挨全村人撅,估计老祖也会半夜入梦找你讨论几番。出钱多的当然也算全村瞩目,内心隐隐自豪。

鞭炮置办得多又好,是不是说明此家族人丁兴旺财力足,有兴旺之相。

送家堂都是全村出动,恭送祖宗嘛缺席当然不够尊敬,当然也是难得的热闹。顺便讨论下如今哪个家族更旺一些。

鞭炮放完,祖宗们算是回家了。这是一场隆重的祭祖仪式,当然也夹杂着各家族间的小小攀比。

这种攀比大约和现代人的攀比略有不同,没有太多的焦虑,只有对别人的羡慕和自己的勉励。什么暗下决心也要让子孙后代出人头地之类,即使生前受些苦也值得,子孙争气,死后也可与老鬼伙伴邻居们炫耀一番嘛,尤其在这种过年请家堂、送家堂的时候。看,我的孙子们给我怎么怎么滴……

这样看来,中国人大约是永生不死的,做了鬼也和人一样有七情六欲,顾念子孙生活未来。

在这场祭祀里,人人都能有光宗耀祖的念头萌生。


03尾声

再来说说“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这句话。

在这场盛大的祭祖仪式中,的确能让参与者心灵上添加一层道德和奋进的枷锁。有了道德枷锁人就不容易干坏事,有了奋进的动力,人也不容易做坏事。百姓也就好管理了。

这就和很多地方结婚以请酒席为准,去民政局登记只是按流程办事。有了亲朋好友的见证,这场婚礼才够郑重,新人足够正视,离婚的代价也相对更高。

在亲朋好友、列祖列祖眼皮下,人做坏事的几率往往大大降低。

很多人到陌生地方,全是陌生人,内心的恶魔就更容易蠢蠢欲动,犯了罪做了恶反正没人认识我,等回了乡,人模狗样的我又是那个族人眼里的“好人”。

流动人口难管理,第一关就是在此心态。

话说现代要移风易俗,讲究环保,讲究简单。这家乡的家堂是否还允许设立,起码鞭炮、香烛之类是不允许了。

年轻人适应的良好,只是觉得少了诸多年味而已。就是不知道老祖宗们是否适应了这新时代的节奏?

春节即农历新年,一年之岁首,春节历史悠久,由岁首祈年祭祀演变而来。上古时代人们结束一年农事后,新年岁首举行祭祀活动报祭天地众神、祖先的恩德,祈求丰年,自古以来人们强调岁首作为一年开端的意义。

发布于 2025-07-29 23:12
收藏
1
上一篇:年味读年画|上元花纸,探寻传统元宵节里的年画魅力 下一篇:值机现惊魂!机票已买却遇“锁座”潮,选座竟成额外开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