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宜早教授带你探索南京市民学堂,金牛湖与龙池的民间传说故事解析

王宜早教授带你探索南京市民学堂,金牛湖与龙池的民间传说故事解析"/

王宜早教授走进市民学堂,讲解南京民间传说,特别是关于金牛湖和龙池的故事,这听起来会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富有文化内涵的活动。
虽然我无法直接听到讲座的具体内容,但根据“王宜早教授”和“南京民间传说”这两个关键信息,以及“金牛湖”和“龙池”这两个地点,我们可以推测讲座可能涵盖的主题和内容方向:
"讲座可能涵盖的主题:"
1. "南京民间传说的魅力与价值:" 王宜早教授可能会首先介绍南京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其民间传说的丰富性和独特性。 强调民间传说在反映南京历史、地理、风土人情、百姓智慧方面的作用。
2. "金牛湖的传说故事:" "金牛湖的由来传说:" 讲述关于金牛湖名字的起源,可能涉及古代的神话、传说故事,比如是否有关于金牛出没、仙人点化、或者与当地历史事件(如战争、迁徙)相关的传说。 "与历史人物或事件相关的传说:" 是否有与金牛湖地区相关的历史名人(如帝王、将相、文人墨客)的传说故事?或者与特定历史时期(如六朝、明朝)相关的传说? "当地风物传说:" 湖中某些岛屿、山丘、古迹(如果存在的话)是否

相关内容:

市民学堂|王宜早讲“南京民间传说与风俗”(中)

时间:2020年5月9日上午9点

地点:南京广电大厦

主题:南京民间传说与风俗

主讲人:南京晓庄学院王宜早

主持人:南京广电主持人

速录师:南京亚伟速录会议服务中心

王宜早演讲中

南京山川风物美不胜收,而且历史悠久,就有许多神奇的传说。这里我要说一个金牛,六合的金牛,大家知道有一个金牛湖,它是一个最大的人工湖,没有多少传说,它旁边这个山有传说。特别是用它来命名的金牛山就有一个传说,这个传说好像跟朱元璋也有点关系。因为朱元璋出身贫穷,有很多遭遇,因此很容易拿来做成传说。我这句话我想停一停,声明一下,很容易拿过来做成传说,那就说明这个传说是编造出来的。是不是?根据一些历史有影的,没影的,根据它来编造成这样的传说。所以传说往往就是这样,神话呢?关于神的话,神奇的话都叫神话。你不能限定就是后羿射日这件事或是我下面讲的金牛湖的传说。

金牛湖 瓦希里摄

远处的山叫金牛山 瓦希里摄

说是朱元璋小的时候很穷,他有个舅舅住在这个旁边,说家里人把他送到这儿来,在这儿给人家放牛,有许多小伙伴在山里头他们就扮演各种各样的角色了,是不是?一扮演就选出朱元璋是他们的头,选他是头,他很开心,说要犒劳你们,怎么犒劳?他把放的牛杀了,把那个头埋在山的一边,把尾巴埋在山的后面,当中就把它吃掉了,那些小伙伴固然很高兴,但是回去交代不了,他要向他舅舅交代,牛呢?结果他灵机一动,扯了一个谎,说这个牛太可怕了,他一头钻到山里面去了。怎么也拉不出来,拉他的头他就吽吽的叫,拽尾巴也叫,钻到山肚子里面就没有办法了。舅舅一听,我们也知道的,他是胡扯,舅舅没有戳穿,就说你带我去看。朱元璋带他舅舅到山里面一看,把那个牛头朝外拽。一拽,里面叫,到尾巴那儿去拽,也拽不来,他就相信了。

说这个牛跑到山里面了,我想把头和牛尾巴埋到山里面可以做到,但是怎么叫牛叫呢?这个说不清楚,传说嘛,不管它真实不真实,用不着管。而且那些小伙伴在山上演了很多戏,对不对?选他当皇帝啊,说那个椅子你上去坐,他就上去坐,稳稳当当的。别的小伙伴去坐呢,就晃啊晃的掉下来了,这个也是传说,你想考证是做不到的,哪有这些事情呢?所以金牛山上有好多的景点现在就以朱元璋的传说来命它的名,好多。山不大,你在山上转一圈会听到这方面许多的传说。

这就是神话跟南京的山川风物互相渗透,跟历史也互相渗透。这个传说是干嘛的呢?表达一个什么目的呢?朱元璋当皇帝了,这个传说才会有,之前不会有的,那为了巴结皇帝,吹捧他。另外朱元璋毕竟是一个穷苦人当皇帝,因此老百姓还有一种扬眉吐气的那种心态呢。就是跟山川风物,跟历史人物互相渗透这是一种情况。这是说的金牛湖、金牛山、朱元璋的传说。还有龙池。

龙池在六合,在现在的江北新区,现在已经建设得很不错了,以前就是一个大水塘,我曾经想给他们建议,说你们来把它修理一下,修整修整,我看看现在岂止是修整了?已经建设得非常了不得了,我就不说了。以前那里面出龙氏鲫鱼,小嘴,肉细腻,是贡品,中外闻名。

这个龙池哪儿来的呢?这里面有一个传说。说以前那个地方有一个小村子,村子里面有一家人家,婆媳二人,传说媳妇是童养媳,很受婆婆虐待,除了做家务事之外,每天还必须给婆婆上山去打一篮子柴火来。这一天这个童养媳就跑出去到树林里面去拾树枝,看到一条蛇,黑蛇,尾巴上有一枝箭,被射在那儿不能动,小姑娘就跑过去帮助黑蛇拔去那个箭,黑蛇很感激地游走了。好人,好心,做好事,总会有好报的嘛!好报就是,第二天她又去了,经过那个地方,那条蛇又来了,来了之后嘴里衔了一枚蛋给这个童养媳,童养媳心里想,你感谢我也可能,我理解,这个拿一颗蛋,我也理解,没当回事就把它接过来了,那个蛇就走了,她把那个蛋拿在手上就放在篮子里面了,她以为是一个平常的事,没想到蛋一放到篮子里,这个篮子里面的柴火马上就变得满满的。童养媳觉得很神奇啊,回家去以后也不敢说,一天、两天、三天,那引起她婆婆的注意,说这个小孩怎么回事?这两天拾的柴火这么多?就偷偷地去侦查,发现她手里拿着一个蛋放在篮子里,篮子里马上装满了柴火,后来婆婆就逼着童养媳:你给我交代,把那个蛋交出来。交出来嘛,到了婆婆手里还会有什么结果呢?自然就是放在衣服柜子里,衣服柜子马上挂满了高档的衣服。放在盒子里马上充满了金银,放到粮囤里,粮囤里马上充满了粮食。这个,婆婆一看,宝贝啊!有一天她也是不小心,就把它放在水缸里,水缸里马上咕噜咕噜的朝上漫出了水,漫出了水缸、漫出了院子、漫出了村子,一下子就出现了一个很大的水塘。传说是这样,这就叫龙池,这是有那个小蛇带来的龙池,我听到的传说是这样。

王宜早演讲中

后来我又听到另外的传说,情节跟这个差不多,但是当中这个人物形象有了一点变化,刚才我说的这个人物形象是两个人物,一个不好要谴责的,一个是很好的,要同情的。那个童养媳还是值得同情的。婆婆好像没有表现出多么恶劣的品质,只是把它拿过来充分发挥这个蛇卵的神奇的效果。

那另外一个传说,这个人起了不同的变化了,大的情节还是这样,这两个人他像一个人一样的,没有矛盾了,媳妇儿弄回来一个卵,婆婆发现了,结果在家里生活就越过越好,越过越好,他们也不需要劳动了,变成懒汉了,后来,婆婆就把这个卵放在水缸里,从此就出来(水),我想两个人物形象不一样,这是一个传说也好还是两个传说?我说一个传说。相同的传说有两个版本,这两个版本表达了对人物的性格、品格,它的不同的态度,我说也蛮好的,要把它收集起来,整理起来可以整理成两篇,只是人物形象上特别的要加重一些线条吧。

同时就使我产生了另外一个想法。传说故事它都不能作为历史去考证的,它只是流传在人们口头上的一种文学创作,至于它那个创作过程参入了许多因素,可以专门去说它。它既然是创作,它就会出现几种情况。一种情况,会出现不同的版本。既然是创作,它这个人物的形象就可以起变化。还有,既然是创作就会出现一个叫做异传现象,这个异传现象是我给它起的名字,异就是奇异的异,传播的传,就是有不同的传播,同样的事情有不同的说法,有不同的传播。

比如说我再回过头来举例,南京有一个射乌山,关于射乌山就有两种传说。一种传说就是后羿在这个地方射下了9个太阳,太阳掉落,形成汤山遍地温泉。

还有一个传说就小多了,说射乌不是射太阳,而是射乌鸦,过去这个地方有很多乌鸦在糟蹋农田,有一个小伙子下决心来射它,把这些乌鸦全部射掉了。但是这也很神奇啊,现实生活当中怎么出现这样的事呢?但是他射掉乌鸦,保护了庄稼农民都很感谢他,最后把他崇拜得像神一样。

同样是跟后羿射日有联系的,南京有一个射乌山,苏北有一个射阳县,为什么叫射阳呢?就是样,就是后羿射日,他们告诉我,这就是后羿射日,所以我们后来的名字叫射阳。但是当时他们那个宣传部里有一位同志跟我讲,别听他那瞎说,我说什么意思?他说根本不是这样来的,射阳县的名字不是这么来的,你说后羿射日时,这个地方还没有呢,我这里还是一片大海呢,是后来泥沙淤积渐渐成了射阳县,怎么可能有后羿射日呢?

射阳怎么来的,他给我考察了一下。后来我想了很久很久,我相信哪个呢?最后我觉得两个都相信,你历史考证的,我相信;你那个神话传说我也相信。但是我叫神话传说,不需要考证的。也考证不清楚的,越考证越糟糕。我们中国的神话传说,那里面你注意,关于地点,关于时间,你都没办法考证的,它只是表明了很久很久以前,有这么一个人,这么一个事。时间,好像历史上有这么回事,因此神话传说它就是想象当中的历史,是历史的想象,不能具体考证的。刚才为什么我说钟山烛龙,是南京的?我也是故罔言之,我是表明一下我的愿望而已。研究神话的学者肯定会跑来说我瞎说八道,我说你也不要说我瞎说八道,我也不要说我是真实可靠的,因为神话传说很难用真的、假的,可靠的、不可靠的来说明它。关于这个山川风物,因为南京的东西太多,所以再举几个例子。

江宁织造博物馆 瓦希里摄

一个很有名的,云锦,这个非常有名了,关于它的历史现在都已经考证得清清楚楚了。好像根据这样的历史没有什么传说好讲的,没有余地了,但是我在云锦研究所跟他们谈起来的时候,他们还是跟我谈了很多传说。而且我相信那个传说是不能考证的。

比如说从历史这个角度来讲,南京云锦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是一个历史。它起源于公元3世纪的吴国。我介绍几个小传说。

云锦怎么会织得这么漂亮呢?有的时候采来天上的云朵织到布里面去。怎么形容都可以。有云锦娘娘在教他们呢,什么花样、色彩啊!云锦娘娘是谁呢?我们的其他传说里头就给我们提供了这样的线索。一个,请大家回忆,牛郎织女的传说。说牛郎织女,织女就是会织云锦,称她为云锦娘娘。我相信!说还有一个,董永和七仙女,这个戏不是演过吗?这个故事传说,下面我还要说到的。那就是七仙女,她会织云锦,哪个是真的?都是真的,既然是传说,不要提问这个问题。

还有一个传说,中华门的西边有一个织工张延(音),母子俩都会织,云锦娘娘夜里派了两只仙鹤来帮他们织锦,他们发现以后感到很惊讶,但是没有伤害它,也表示感谢。但是东家的邻居知道这个消息,坏了,跑来要抓这个仙鹤。那个仙鹤就飞走了,也不能让他抓住,母子俩很思念仙鹤,就在他们织的云锦上织出一对仙鹤的图案,仙鹤的图案说是头顶上的丹顶不红,红得不理想,小伙子一急就急出了眼泪,这个眼泪变成血滴在那个地方,马上染红了丹顶,这个时候仙鹤忽然就活起来了,于是母子俩人骑鹤飞去。

还有一个传说,说是城南有一个挑花工叫金宝(音),母子相依为命,母亲曾经从老虎口下救下一只小梅花鹿,梅花鹿就回报她一支牡丹花的花苗,她栽在院子里面开出一朵金边的牡丹。很漂亮,他们就把这个牡丹画成花样织在云锦里面去,后来这个消息传出去了,皇帝派人来,把他们家的牡丹就挖走了,栽入皇宫,结果到了皇宫,这个牡丹只开花,没有金边了,从此之后金边牡丹就失传了,我不知道有没有了。我相信现在的云锦工人会把它恢复的。

城南还有一个织坊,为皇帝结婚赶制龙袍,织工劳累双脚,血染牡丹的花叶,上面怎么可以有血呢?得了吗?这是皇帝的新衣服啊!这个时候就飞来一只纺织娘,一个小虫子,躲在那个地方,把那个血迹盖住了,这个事情就启发了织工,干脆就在那个地方加织了一个纺织娘,从此变成一个传统图案,而且花的时间也不是太多,也没有耽误工期。这几个传说就是跟南京的山川风物有关联,南京的山川风物很多,特别是景点特别多,特别好。我刚才有一个没有说的就是方山,我们学校就在方山,关于那个地方的传说也是很多的,所以下面我会在适当的地方把它补充一下。

我列的这个里头讲了一个凤凰台画龙点睛、双女坟。行,来说一说。

凤凰台这个事情看怎么说。李白到那个地方写登祭灵(音)凤凰台,据说在李白之前就没有到凤凰台来写诗的,现在没有流传下来,就是说在这之前这个地方不是一个多么出名的地方,那么怎么回事呢?它这个传说是从哪儿来的呢?文献记载是有凤凰台,说是这个《建康实录》里面有说,元嘉14年,就是宋齐梁陈那个宋,宋文帝刘义隆,说凤凰二间居金石,有鸟起知(音),改永昌里为凤凰里,说有两只很漂亮的鸟在那个地方。另外一本书又记载下来,叫《福瑞志》(音)讲了有二鸟基于秣陵(音),王顗的园中李树上,两只凤凰,群鸟随之歌舞。有凤凰,这个凤凰,是我从这两个文献上看到的,他讲到这个事,当时是谁发现这个事?谁把这些地方都跟凤凰联系起来的呢?

原来是这样,东晋宋齐梁陈,宋是开辟了南朝,宋文帝刘义隆是个很能干的皇帝,他有一个弟弟叫做彭城王刘义康(音),也是一个很能干的弟弟。刘义隆生病的时候就把朝政委托给弟弟刘义康,说老弟,你代我来管理一下,刘义康那个时候是朝廷里都听他的。他也就产生了一些非分的想法,这个事情就在他很得意的期间发生的,说那个姓王的园中李树上来了两只凤凰,群鸟随之歌舞,说这是非常吉祥的事情,出现了一些珍稀鸟兽,这是在中国古代文化当中认为特别吉祥的事情。

说是有两只凤凰落在我们南京的谁谁谁家里,这在当时他们都是很重视的,这不得了,好,刘义康正是要借这个事情来扩大影响,他把这个事情报给朝廷,而且做了一系列的动作,当时那个地方叫做永昌里,马上改为凤凰里。那个地方有一个宝宁寺。那个宝宁寺后来就改名凤游寺,这些名字现在我们都知道的,那个地方建立一个凤凰台,山叫做凤凰山,街道名字叫来凤街,这一系列的事情,刘义康兴致勃勃地做了,但是他这个也是暴露得太过分了。过不了多久,引发了皇帝一系列反制措施,把刘义康的官给罢了,又给他废成庶人,最后找个借口杀掉了。这是后事了,总而言之,这件事情,他想要借这件事情来吹嘘自己管理国家的英明的措施,是这样的。

所以凤凰台凤凰台,它本身吉祥的含义被刘义康拿来朝自己的脸上贴金了,给自己增加光芒。这个事情没有引起太多人的注意,一直到唐朝李白来的时候,也没有多少人来写诗,歌颂他。但是李白来了以后,好多人就呼噜呼噜就跟来了,我们中国人有一个从众心理,李白作诗了,我们也来作诗,显出我还是有一点文才的。这样一来,凤凰台成了南京的名胜古迹了,其实原来就是那么小的一件事情。但是由于凤凰本身还有一个很好的含义,叫做:见凤凰了,天下安宁。安宁,这是我们的追求,不管什么时间,总还是一件好事情。凤凰台因为李白而出来的,李白也做了一件好事情。

王宜早在演讲

至于那个画龙点睛的事情我想简单说,不要多说了。唐代的张彦远有一个《历代名画记》有讲到这样一个故事,说梁朝有一个张僧繇在安乐寺里面画了四条龙,人家说四条龙不点眼睛?他说我不能点,我要点的话它就飞了。人家说不管不管,你点你点,好,抢不过,他点了两只,这两只龙突然就破壁而飞。这就是传说,画龙点睛它就起到这样的效果,我们把它作为成语与语言学,倒是把它拿过来讲得很对的。作为这个社会存在这个问题,它只能存在于那个传说当中。他绝对不可能存在于历史事实的记录当中,不可能的。这就看出来传说和历史记录它们之间的界限。很多事情就是这么搅杂在一起的,但是它毕竟是有不可逾越的界限。说两只龙飞走了,还有两只龙没有点,我们去看他有没有点,就这个事。

下面说一个事,双女坟。双女坟不知道在座的多少人听说过?好像我感觉到这个事流传得不太广。双女坟作为一个实物在什么地方?高淳县,比较远,去的人也少。它之所以形成一个传说,是由于唐代有一个人在这儿做官,叫崔致远。这个我要介绍一下,是韩国人或者叫朝鲜人,以前叫暹罗人,那个时候他是属于唐朝的属国,他可以派留学生到长安去学习,学习完了之后也可以因为成绩好,被选派在中国的各个地方当官,这个崔致远就是这样一个人。来的时间很长,所以成绩很好,毕业以后就分在南京做官了,做什么官呢?做溧水县的县卫,负责治安、保卫。

当时溧水高淳是一家的,有一天晚上崔致远吃过饭出来散步,发现路边有一个坟,跟他见的坟不一样,他就打听这个坟里是埋的谁。人家告诉他这个坟里面埋的两个女孩,因为她爸爸是个商人,要把她们嫁给商人,他们两人不同意,于是双双跳到湖里面自尽了,所以家人把她埋在这个地方叫双女坟。

崔致远一听,感觉很感伤,怎么这样呢?他就写了一首诗。说是听了这个故事很感动,要是有可能的话您来到我这个宿舍,我们谈谈吧,就是这个意思。这也有一点风流的味道,确实也有一点感慨。像唐代的时候经常出现有一种文体,传记,就是像小说。他写的这首诗,结果那样两个女孩听懂了,夜里真的跑到宿舍来了,三个人在那里说啊、讲啊,作诗啊,歌舞啊,玩了一晚上,就走了。

然后崔致远就写了一篇小说,记了自己这一段经历,而且把大家写的诗都录在里头,所以流传起来还蛮广的。本来这个事情就过去了。当时已经是唐朝末年,崔在中国混不下去就回国了。回国按照他的一段历史,当官、隐居,在文学界他地位升得非常高,就成了朝鲜汉学的鼻祖。你到韩国再去问他,汉语学的鼻祖,崔致远是第一位。

他的经历渐渐地也就没人知道了。后来中韩两国文化交流多起来了,他们还是提到,我们那个文学界有一个老祖宗好像在你们这儿还有一段风流趣事呢!一提,高淳这儿的人说,有,双女坟就在这儿,于是两边来往多起来了,成为两国民间文化交流的一个重要项目了。这边双女坟也修好了,立一块碑在那个地方,于是这段传说又增加了阅读量。

现在到了扬州市,说扬州还有一个崔致远的纪念馆,我们这个地方没有搞,经常两个国家的文化交流还是不断的。这几个故事讲讲都表明神话和传说渐渐混到一起了,和山川风物就渐渐糅合在一起互相渗透了,还有渐渐的和老百姓的生活也发生了联系,这就更多了。我这里也没有举很多,我举了两个事情来给大家简单说一说,等于提一提这个问题。

神话传说渗透到百姓生活当中去,很多。我这里讲两个。渗透进去无非就是表示民间老百姓的一种愿望,而且还会出异传现象。到了民间嘛,肯定要异传,有很多事情都会有异传的。比如说李白。李白在南京生活了好多年,三次到南京来写了200多首南京的诗,最后李白怎么死的?南京就有一个传说,说他是喝醉了酒从桥上跳到秦淮河里面捉月而死。这是一个传说,历史不能考证,但是也不能叫神话。

这个传说在安徽也有,采石矶,那个地方建了一个大塑像,还有他的衣冠冢。采石矶那儿也有他的传说,说李白是在他这个地方喝醉酒跳到下面捉月而死,到底是哪个地方啊?我说你不要去考证它,没有这个事。在哪个地方都可以,都说吧。

我的家乡有项羽,项羽是个盖世英雄,项羽有一个夫人,叫虞姬,这是《史记》上记载的,虞姬是哪儿人呢?常熟人说虞姬是我们常熟人,说项羽从江南起兵的时候经过常熟,在这个地方娶了一个常熟的女子,这个很顺当。为什么说常熟?常熟人说我们城里面有一座山,就叫姬山(音)。宿迁有一个沭阳县,那个县也有一个村,就叫虞姬沟。虞姬就是我们这个村里的人,说这个宿迁也是,大家说是的,异传现象都如此。天下关系一提真,只要大家都喜欢,那么都是真的。

栖霞山千佛岩 IC photo

我这个态度,有人说,你这个不讲道理,我说这才是真的道理。神话传说渗透着百姓生活,有许多事情就会有许多传说,那么比如说讲这个千佛岩。有一个石匠殿,这个大家都知道,到栖霞山,有一个栖霞寺,后头有千佛岩,一个洞一个洞的,那个洞搞得早了,南朝四百八十寺,从那个时候开始他们就在这个地方凿山建佛像了,不是那个时候完成的,后来历代都有增加,维修、新建。所以哪一个是最后形成的?这个事情说不出来了,但是传说当中就可以这样说,皇帝来验收了,我要凿一个千佛岩,一个个凿,凿了以后我要检查验收,这个事只能在传说当中才有。于是就是一个传说说那一天确实皇帝带着一帮人来验收了,我想这个验收应该是根据我们现有的正史说出来。但是不对啊,这个传说编的时候,我们这些现在的正史还没有呢,所以他那个时候肯定有他的想象,那个时候皇帝带着一帮人到千佛岩这个地方检查验收这个工程,可是这个催促的工期太短了,来不及啊,那天皇帝的脚步声在山下都已经听到了,上面才做了999间,还少一个,虽然洞凿好了,但是里面的佛还没有凿好呢,如果皇帝检查说你还没有完工对不起,这些工匠就要倒霉了,全部杀掉。其中有一个工匠为了救大家,他就收跳入这个佛龛,立地成佛。他立刻牺牲自己,跑那儿去,一下子他自己成为一尊佛像了,这样就通过了检查验收。这是一个传说。(未完待续)

王宜早,南京晓庄学院教授,学者、诗人、书法家。

发布于 2025-07-29 19:12
收藏
1
上一篇:打卡苏州白马涧龙池,探寻风景背后的传奇故事 下一篇:香溪流韵情绵长,探访昭君故里的人文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