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华为内部持股奇迹,不离职便负债,员工终身与华为利益绑定!

揭秘华为内部持股奇迹,不离职便负债,员工终身与华为利益绑定!"/

华为的员工持股制度确实是一个独特的、备受关注的模式。它通过虚拟受限股和员工持股信托计划等方式,让员工能够分享公司成长带来的收益。
你提到的“一直欠华为的钱”这个说法,可以从几个角度来理解,它既有一定的道理,也有些夸张:
1. "从财务角度看,存在持续的资金需求:" "分红来源:" 华为的分红来自于公司的税后利润。这意味着员工获得的分红,本质上是公司运营产生的利润的一部分。为了持续分红,公司需要不断创造利润,这需要持续投入和运营,从而形成一种持续的资金需求。 "持续贡献:" 持股员工通常也是公司的核心员工,需要持续为公司创造价值,贡献业绩,才能保证公司有足够的利润来支撑分红。
2. "从股权结构角度看,存在“负债”因素:" "员工持股信托:" 华为员工持股是通过员工持股信托计划实现的。这个计划通常由华为工会作为唯一委托人,信托公司作为受托人,为员工设立持股平台(持股单位)。员工持有的不是直接的公司股份,而是向信托计划投入资金后获得的“虚拟受限股”或信托受益权。 "工会垫资:" 在实践中,为了帮助员工获得初始的持股资格,华为工会常常需要垫付资金向信托计划投入。员工需要通过未来的分红来逐步偿还这笔垫资

相关内容:

在任何一家企业,钱都是企业和员工间的桥梁,员工进一家企业最开始的动力就是钱。企业要长远发展,尤其是高科技企业,单单给够钱还不够……


华为在竞争激烈的电信行业,在创办初期如何留住人才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尽管当时华为的工资高于国内同行,但对比国外巨头还是差了一截。


你给年薪一百万,对方给年薪两百万,这人才可能就“迷茫”了!在公司整体收入还不如国外巨头的情况下,钱就显得有些无力了!


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华为的内部持股制,无疑是在创办初期,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核武器”。

比如说,一位技术人才1998年除了工资外,获得的两种奖金是4万元,因为能力出众,还获得了价值8万元的股票。


这股票按1元1股来算,自己还要掏8万块去买,那到底买不买?人才一想,这几年公司发展的挺迅猛,这股票买了,说不定明年可以狠狠的赚一笔。


一狠心,一跺脚,找公司买了!可是自己的钱不够啊,4万的奖金花了,还差4万!这时候,公司说了,钱不够不要紧,公司借给你!


这一算,1998年一年下来奖金没拿到手上,还欠了公司4万块。


到了1999年,人才的表现更加“威猛”,年终奖金翻了一倍,获得了8万,同时还获得了18万的股票!不得了啊!


这18万的股票买还是不买?人才一看工资单,乖乖啊,去年买的8万股票,分红将近60%!正好可以还上欠公司的钱啊!今年必须买!


图片来源于网络

结果,奖金花了,又找公司借了10万。这样算下来,两年里,这位人才奖金一分钱没拿到,还欠了公司10万!这可相当于他两年的工资啊!但是,人才拥有了总计达26万元的股票!假如2000年,这位人才离职,那么他手上的股票可以1:1兑换成现金26万!相当于5年的年薪!


华为曾经的三号人物,李一男,1992年到华为当实习生,2001年离开华为,据说其存款高达千万!可想而知,华为是真敢给。


让员工与华为坐在一条船上


华为的内部持股制,从1992年-1996年,分红比例高达100%,1997年为70%,之后递减到2002年的20%,一年发一次红利,红利自动滚入本金。


有些人才因为一些原因想离开华为,可是转念一想,如果走了,自己岂不是要损失一大笔分红?再加上年底还有配股,这就有点割舍不下了,算了吧,还是安心留下来。



华为早期正是通过这种方式,把员工当成了“投资人”,来投资华为。如果华为赚钱,大家愉快的一起分钱,如果华为破产,那么大家一起“沉没”。


任正非通过让出98.6%股票收益的方式,让华为成为中国最多中产富裕阶层员工的公司,据2019年最新数据显示,华为人均分红达70万元!


任正非把这种方式叫做“知本主义”


技术人才拥有的是知识,你出知识,我给你相应的工资,同时让你拥有出资权,可以购买公司股票,成为一条船上的人。


反过来,公司付出大量的资本,去培养人才,让人才拥有更多的知识,能够在未来有机会获得更多资本!


这就成了人才在企业的良性循环!把有形的资本变成了无形的知识,把无形的知识换成了有形的资本!


高!实在是高!任正非完美诠释了,什么是财散人聚!值得大家学习!


参考资料:《华为研发》

发布于 2025-07-29 17:58
收藏
1
上一篇:【诗与远方驿站,抵边村践行“四力”发展采访纪行】 下一篇:香港深度游攻略,必去景点推荐,让你玩转几天不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