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世界上穆斯林人口最多的国家不在伊斯兰教的起源地西亚,也不在靠近西亚的北非,而是离伊斯兰教圣地麦加直线距离7000多公里的东南亚岛国印度尼西亚。

据2024年的统计数据,印度尼西亚人口约为2.76亿,其中穆斯林人口占比86.8%,约2.4亿人。
虽然印尼目前有近九成的人口信仰伊斯兰教,但回顾这个国家的宗教发展史,伊斯兰教其实是较晚才传入的。
印尼的宗教有三波发展阶段。
第一波,印尼和其他地方的文明发展一样,当地土著大多信仰本土产生的各种原始宗教。
第二波,印度文明兴盛后,其主流宗教逐渐传入了隔海相望的印尼各岛。
公元1世纪印度教开始传入印尼。公元3世纪佛教传入印尼。
印度教和佛教的传入对印尼当地的宗教信仰产生了深刻影响。印尼本土宗教逐渐被这两大宗教代替,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
印度教和佛教经过几百年传播,在印尼信徒众多,影响很大。
公元7世纪时,起源于苏门答腊岛巨港的佛教国家三佛齐王朝(又称“室利佛逝”王朝)逐渐做大,鼎盛期的领土范围一度包括苏门答腊岛、马来半岛和爪哇岛的大部分土地,这个国家也成为了东南亚的佛教中心。
到了14世纪,印度教王国满者伯夷取代三佛齐王朝称霸印度尼西亚各岛。其全盛期时控制的疆域已和今天的印尼相差无几。
第三波,伊斯兰教的传入和普及。
公元八世纪左右,阿拉伯商人将伊斯兰教信仰带到印尼各岛,到16世纪后就发展成印尼地区的主流宗教,原先主流的佛教和印度教则成为少数人的信仰。
伊斯兰教之所以这么快地成为印尼主流宗教,有几个方面的原因。
首先,穆斯林的传教热情远高于佛教徒和印度教徒。
其次,有经济利益驱动的影响。印尼当地的封建领主和地方实力派在与阿拉伯穆斯林的商贸活动中赚了很多钱,自然会更亲近他们的信仰。
另外,还有政治原因。印尼一些地方领主和商人为了扩大自己的政治影响,把皈依伊斯兰教当作对抗尊崇佛教或印度教政权的重要手段。
到了17世纪,伊斯兰教在印尼的主流地位迎来了另一个世界重要宗教基督教的挑战。
1602年,荷兰成立了“联合东印度公司”,专门负责远东地区的殖民和贸易活动,印尼各岛是其殖民活动的重点。
1619年,荷兰占领了现在的印尼首都雅加达,将其命名为巴达维亚城,以此为主要据点,持续蚕食印尼各岛。
17世纪中期,荷兰殖民者已基本占领并控制了印尼全境。直到1945年印尼宣布独立,荷兰才结束了在印尼的殖民活动。

荷兰是信仰基督教的国家,但被其殖民长达300多年后,印尼公民信仰基督教(包括天主教和新教)的比例不过10%左右。
为什么荷兰在印尼殖民这么久,对于当地以伊斯兰教为主流信仰的格局影响甚微?
主要有两方面原因。
一方面是荷兰殖民者的传教热情不高。
荷兰人信仰的是基督教中的新教,其传教热情远不如葡萄牙和西班牙这些信仰天主教的欧洲殖民者这么高涨。
加上鼎盛时期号称“海上马车夫”的荷兰以商业立国,其殖民活动以获取巨额商贸利润为宗旨,对于转化当地宗教信仰的文化活动并不热衷。
另一方面,尊重印尼当地以伊斯兰教为主流的宗教信仰也是保持荷兰殖民统治稳固的需要。
荷兰是人口较少的小国,无法从国内派大量官员和军队维持在印尼的殖民统治。只好退而求其次,依靠印尼信仰伊斯兰教的当地土豪或地方实力派来维持统治秩序。
荷兰这样做虽然能节省不少人力和财政资源,但要利用当地人进行统治,就得给予这些殖民代理者相应的报酬,包括政治上的权力,经济上的利益和信仰上的自由,如此才会得到殖民代理者的衷心拥护和广泛支持。
于是,荷兰殖民者对于印度尼西亚以伊斯兰教为主流的宗教信仰,既无心控制也无力转化。
而印尼信仰伊斯兰教的人群在荷兰人的长期殖民统治期间不减反增,成了如今世界上穆斯林人口最多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