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三大山脉,探寻物产丰饶与名胜古迹的瑰宝之旅

京津冀三大山脉,探寻物产丰饶与名胜古迹的瑰宝之旅"/

京津冀地区拥有三座主要山脉:燕山、太行山和努鲁儿虎山(通常与燕山连片或视为其东延部分)。这三座山脉不仅构成了区域的地形骨架,也孕育了丰富的物产和承载了众多名胜古迹。
"一、 燕山山脉 (Yanshan Mountains)"
"地理范围:" 主要位于北京市、天津市和河北省北部。西接太行山,东临渤海。 "主要山峰:" 居庸关、八达岭、百花山、云岫谷等。 "物产:" "矿产:" 燕山是重要的矿产分布区,尤以河北北部最为丰富,有铁(如迁安铁矿)、铬、锰、钒、钛、石棉、滑石、玉石(如花山玉)等。北京周边也有煤炭资源。 "动植物:" 山区森林茂密(以松、柏、栎等为主),是重要的木材和林产品基地。动植物资源丰富,有麋鹿(野化放养)、斑羚、金钱豹、猕猴等野生动物,以及各种鸟类和珍贵药材(如党参、柴胡、黄芪)。 "旅游特产:" 北京的核桃、板栗,以及山区的一些土特产。 "名胜古迹:" "关隘长城:" 居庸关、

相关内容:

#这么近 那么美 周末到河北##河北文旅看图识景##奋进新时代 美丽石家庄##大美秦皇岛 奋进新时代#

在太行、军都、燕山三大山脉的山上山下,可以说是物产富饶,名胜古迹遍布。这是这三大山脉的突出特点。《战国策·苏秦将为从北说燕文侯》篇说:“燕东有朝鲜、辽东,北有林胡、楼烦,西有云中、九原,南有呼沱、易水。地方二千里,带甲数十万,车七百乘,骑六千匹,粟支十年。南有碣石、雁门之饶,北有枣栗之利,民虽不由田作,枣栗之实,足食于民矣。”说客苏秦的这番话,清楚地说明了战国时燕国的富庶和实力。当然,燕国的富庶,也包括其山区的物产之饶。

黄崖关——位于天津市蓟州区,属于燕山山脉(振阳摄影)

说到京津冀三大山脉的物产,首先应说一说山上的林木。历史上,太行山、军都山、燕山上的森林十分茂密,这见于不少文献的记载。例如,《水经注·湿馀水》记载的居庸关是“崇墉峻壁,非轻功可举。山岫层深,侧道褊狭,林鄣邃险,路才容轨。晓禽暮兽,寒鸣相合,羁官游子,聆之者莫不伤思矣”。可见当年的居庸关通道是山林茂密、禽兽众多的景象。《大明一统志》记载:“柏山,在(顺天)府西北清白口社,山四旁多产柏,故名。”“碣山,在平谷县东五十里,峰峦峭峻,林谷深邃。”“白檀山,在密云县南二十五里,山之阳古有白檀树,故名。”“楸山,在灵寿县西北五十里,山多楸树。”“柏山,在行唐县西北三十五里,上有古柏,大数十围。”“都山,在迁安县北一百五十里,高耸秀拔,群山莫及。上多木材。”“偏山,在滦州西北八十里,涧谷逶迤,山下多产果木。”清《嘉庆重修一统志》记载:“雾灵山,在密云县东北一百八十里,南距边四十里……山之左右峰峦攒立,深松茂柏。内地之民多取材焉。元有雾灵山伐木官。”“盘山,在蓟州西北二十五里……上盘之胜以松,中盘以石,下盘以水。”“黄花山,在蓟州东北四十五里,雄踞平原,路径屈曲,多松林葱翠。”“岣岣崖,即沟沟崖,在昌平州西北德胜口西三里……深山叠嶂,秀石缘空,三十余里悉履石攀葛,始达其巅。清流缭绕,奇树扬芬。旁有兰若数区,为州之胜。”“荆山,在(保定府)满城县西北十五里。山多产荆树,故名。旁有松山,多松树,风雨撼之,每作笙簧声。”

著名的元《卢沟运筏图》反映的就是元代在卢沟桥附近从卢沟河上游漂流下来的木筏。这些木筏是在卢沟河上游流域(即太行山、军都山山后)采伐的木材,编成木筏,藉卢沟河水漂运至卢沟桥,然后再用人力转运到大都城。元代的《卢沟运筏图》反映了当时卢沟河上游流域即太行山、军都山山后有茂密的森林。

京津冀三大山脉的资源更重要的是矿藏,煤、铁、金、银、锡及石材是三山中的主要矿藏。这从下面的文献记载中可窥一斑。《大明一统志》记载:顺天府的“土产”有铁、煤炭、石炭、琉璃、画眉石等。永平府的“土产”有金、锡、铁、石灰等。保安州的“土产”有银、砺石、石炭等。这些矿藏的开采历史悠久。明初《顺天府志》记载:“煤炭出城西七十里大峪山,有黑煤洞三十余所,土人恒采取为业。尝操鎚凿穴,篝火裸身而入,蛇行鼠伏,至深入十数里始得之,乃负载而出。或遇崩压,则殒于穴。故其沾污憔悴,无复人形。然乡民藉此衣食,终不舍也。”

连接京津冀的三大山脉,有许多风水宝地。在这些风水宝地,有的建为封建王朝的皇家陵墓,有的辟为达官显贵的家族墓地。历史上,辽、金、元、明、清五个封建王朝相继以幽燕为陪都或首都,辽称南京,金称中都,元称大都,明、清称北京。其中,金、明和清的皇陵都在京津冀山区。

金朝是女真族首领建立的政权,其国都原在上京,即今黑龙江省的阿城。海陵王完颜亮时迁都故辽南京,改名中都,遂将其皇陵建在大房山云峰寺,属太行山区。贞元三年(1155年)十月,金太祖、太宗的棺柩运到中都,十一月以礼安葬于大房山,分别称“睿陵”“恭陵”。正隆元年(1156年)十月,又将金始祖以下十人的棺柩迁运到中都,以礼安葬于大房山,分别称“光陵”“昭陵”“建陵”“辉陵”“安陵”“定陵”“永陵”“泰陵”“献陵”“乔陵”。迁都后的金代诸帝陵墓,除海陵王完颜亮因“欲为君则弑其君,欲伐国则弑其母,欲夺人之妻则使之杀其夫”等罪恶,死后远葬于金陵西南四十里之外,金熙宗、世宗、章宗、完颜永济、宣宗、哀宗等皆葬于大房山金陵。此外,大房山金陵还有一些后妃和诸王的陵墓。

当年的大房山金陵是规模很大、景象辉煌的一处皇陵,集中反映了金代文化。大房山云峰寺之地,原属良乡县。因为金室皇陵建在这里,故在金世宗大定年间将良乡县西部划出,另设一县,初名万宁县,后改奉先县,以便祭祀和保护皇陵。元代不能再奉祀金陵,遂取大房山之名,将奉先县改名房山县,这就是今房山县、区名称的由来。明末因明朝统治者对女真族后裔满族人的仇视,将金陵焚烧摧毁。清初曾加以修整,但并未恢复金陵的原貌。在今房山区周口店地区办事处北部龙门口村以北数百米处,仍可见到金皇陵的局部景象。这里应是金太祖、世宗、睿宗陵所在,地面上残存的建筑条石、柱础、石雕、三合土宝顶、黄琉璃瓦等随处可见。1986年,这里还出土金代“睿宗文武简肃皇帝之陵”石碑一座。

明朝永乐五年(1407年)七月,皇后徐氏病故,永乐帝命礼部尚书赵羾带领“风水先生”廖均卿等到北京周围地区选择吉祥之地,以安葬皇后,发现昌平县(当时县治在今旧县村)东黄土山为“风水宝地”,遂封为“天寿山”。永乐七年(1409年)五月,于天寿山营建“长陵”。从明永乐帝到崇祯帝,共有十四位皇帝,除明代宗朱祁钰(即景泰帝)死后葬于北京西山(颐和园北之山)之外,其余十三帝皆先后葬于昌平天寿山陵区,故昌平有明十三陵。

所谓“明十三陵”是指成祖永乐帝“长陵”,仁宗洪熙帝“献陵”,宣宗宣德帝“景陵”,英宗正统、天顺帝“裕陵”,宪宗成化帝“茂陵”,孝宗弘治帝“泰陵”,武宗正德帝“康陵”,世宗嘉靖帝“永陵”,穆宗隆庆帝“昭陵”,神宗万历帝“定陵”,光宗泰昌帝“庆陵”,熹宗天启帝“德陵”,思宗崇祯帝“思陵”。明十三陵四面环山,北为天寿山,南为卧虎山、龙山,西为虎峪,东为蟒山,中间是一个南北长约15公里、东西宽约2至5公里的盆地,人称“十三陵盆地”。

清代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十位皇帝中,除宣统帝外,另九位皇帝病逝后,分别葬于东、西二陵。清东陵在河北省遵化县西北的马兰峪(属燕山山脉),有世祖顺治帝的“孝陵”、圣祖康熙帝的“景陵”、高宗乾隆帝的“裕陵”、文宗咸丰帝的“定陵”、穆宗同治帝的“惠陵”,还有慈禧太后的陵墓。清西陵在河北省易县永宁山(属太行山脉),有世宗雍正帝的“泰陵”、仁宗嘉庆帝的“昌陵”、宣宗道光帝的“慕陵”、德宗光绪帝的“崇陵”。

清东陵——位于河北省遵化市西北的马兰峪,属燕山山脉 (振阳摄影)

京津冀山地,可谓青山绿水,环境优美。自古以来,佛门道家都选择一些吉地,建造佛寺道观,所以,在京津冀山地中,寺庙特别多。仅以北京西山为例,明王廷相《西山行》诗云:“西山三百七十寺,正德年间内臣作。华缘海会走都人,碧构珠林照城郭。”明王世贞《遊西山诸寺有感》诗云:“西山二百寺,蝉缓琉璃刹。”随着历史的演进和社会的变迁,现在北京西山的寺庙已没有二三百座了,但仍然不少。

据北京市文物局编绘的《北京文物地图集》知:石景山区山地有法海寺、承恩寺、慈善寺、双泉寺、兴隆寺、龙泉寺、永济寺以及八大处的长安寺、灵光寺、三山庵、大悲寺等,海淀区西部山区有上方寺、龙泉寺、普照寺、莲花寺、妙觉寺、大觉寺、十方普觉寺(卧佛寺)等,门头沟区有灵岳寺、小龙门村观音堂、大悲岩观音寺、双林寺、观音庵、南海火龙王庙、天仙圣母庙、三圣庵、盛泉岩道观等,房山区西部山区则有环秀禅寺、常乐寺、圆通寺、灵鹫禅寺、十字寺、北下寺、清源寺、天源寺等。

总之,北京西山中多佛寺、道观及民俗庙宇。这是历史上形成的文化景观。北京西山的寺庙,最早的应是潭柘寺,创建于西晋时期,故古有谚语云:“先有潭柘,后有幽州。”

除皇陵寺庙以外,京津冀山区还有一些皇家行宫,其中清代所建的避暑山庄尤为重要。

避暑山庄也称承德离宫或热河行宫,在河北省承德市,属燕山山区。始建于清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至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最后建成,前后陆续营建了八十多年的时间。《嘉庆重修一统志》记载:避暑山庄“为时巡、展谨、临朝听政之所。阴阳和会,灵境天开。俯武列之水,挹磬锤之峰。叠石繚垣,上加雉堞,如紫禁城之制,周十六里三分。南为三门,中丽正门,东德汇门,西碧峰门。其东及东北、西北门各一……宫左湖右山,山势自北而西,曰梨树峪,曰松林峪,曰榛子峪,曰西峪,迴抱如环。

湖水自东北延迤而南,至万树园之阳,净练澄空,沙堤曲径,如意洲在焉。其北为千林岛,瀑源来自西峪,垂于涌翠岩之巅,汇注湖中。湖岸曲榭长桥,引而东南,至德汇门之左为出水闸,以时蓄泄。敞殿飞楼,平台奥室,因地形,任天趣,不崇华饰,妙极自然。洵为玉塞之神皋,金庭之奥城”。承德避暑山庄是清代皇家在燕山深山区营建的一处避暑休闲的皇宫。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中外闻名的旅游胜地。

发布于 2025-07-28 15:43
收藏
1
上一篇:天津十大登山胜地推荐,揭秘天津爬山好去处 下一篇:盘山之旅,亲身体验京东第一山,值得一游的真心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