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其实没有标准答案,因为“真正长大”是一个非常个人化的体验,不同的人在不同的人生阶段,可能因为不同的事情而感受到这一点。但通常来说,让人真正感受到“长大”的事情往往具有以下一些特征:
1. "开始承担责任 (Taking Responsibility):"
"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不再像小时候那样,做错了事情可以轻易推卸责任或找借口,而是能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愿意承担后果,努力去弥补。
"对他人/家庭/工作负责:" 开始意识到自己是家庭中不可或缺的一员,需要关心和照顾父母长辈;或者在学业、工作中,需要对自己、对团队、对结果负责。比如,第一次需要照顾生病的家人,或者独自完成一个重要的项目。
2. "学会理解和共情 (Learning to Understand and Empathize):"
开始能够站在别人的角度思考问题,理解他人的感受和处境,即使自己并不认同对方的观点或行为。不再凡事都只从自己的需求出发。
比如第一次深刻体会到父母工作的辛苦,或者理解了朋友隐藏的痛苦。
3. "经历失去与面对挫折 (Experiencing Loss and Facing Setbacks):"
遇到失败、失恋、朋友疏远、亲人离世等打击,并且能够从中学习、调整,而不是被击垮。开始明白生活并非一帆风顺,学会在逆境
以前总觉得妈是铁打的。
她每天五点半起,煮完早饭去菜场,回来收拾屋子,中午接我放学,下午还要去给人做钟点工。我从没见她喊过累,顶多晚上坐在沙发上,揉着膝盖叹口气。
直到高二那年冬天,她在菜场摔了一跤,崴了脚。我放学回家,推开门看见她蜷在沙发上,脸色发白,脚踝肿得像个馒头。桌上空荡荡的,没有像往常一样飘着饭菜香。
我愣了几秒,放下书包就往楼下药店跑。买了红花油和膏药,回来学着她平时照顾我的样子,烧了热水给她泡脚,笨拙地涂药、贴膏药。她疼得龇牙咧嘴,却笑着说:"我闺女长大了,会照顾人了。"
那天晚上,我第一次自己开火做饭。手忙脚乱煮了面条,放多了盐,她却吃得干干净净。夜里我醒了好几次,听见她在客厅轻轻哼唧,想起来倒水,又怕吵醒我。
第二天我请了半天假,帮她去菜场退了预定的菜,给她的雇主打电话请假,还跑去超市买了一堆方便做的食材。看着她靠在床头,眼神里有依赖,也有欣慰,我突然就明白了:原来她不是不疼,只是以前有我要照顾,她不能疼。
那天之后,我不再等着她喊吃饭,放学就往家跑,学着做她爱吃的菜,周末帮她打扫卫生。她总说"不用不用",但我知道,有些事,该轮到我来扛了。
原来长大不是突然长了个子,也不是考了好成绩,是某个瞬间发现,曾经为你遮风挡雨的人,也需要你为她撑一把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