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盛宴,上海海洋水族馆隆重推出中国鲎、大鲵、斗鱼等特色特展

国庆盛宴,上海海洋水族馆隆重推出中国鲎、大鲵、斗鱼等特色特展"/

这是一个很棒的消息!上海海洋水族馆在国庆期间推出以“中国鲎、中国大鲵、中国斗鱼”等本土特色物种为主题的特展,这无疑会吸引很多关注,特别是对本土生物感兴趣的游客。
这个特展可能有以下几个亮点和意义:
1. "聚焦本土物种:" 将目光投向如中国鲎(特别是濒危的北部鲎)、中国大鲵(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俗称“娃娃鱼”)和中国斗鱼等具有中国特色的水生生物,让游客近距离了解这些平时可能较少接触到的本土物种。 2. "科普与保护:" 展览通常会结合图文、多媒体等形式,介绍这些物种的生态习性、分布情况、生存现状以及面临的威胁(如中国鲎的“血色之灾”)。这对于提高公众的物种保护意识,特别是对濒危物种的关注,具有积极作用。 3. "国庆献礼:" 在国庆黄金周期间推出,既是为节日增添一份独特的观赏体验,也是对祖国的一种献礼,展现了中国丰富的生物多样性。 4. "丰富游客体验:" 为游客提供了除了常见的海洋生物之外,一个新的、更具本土特色的参观选择,增加了水族馆的吸引力和话题性。
"关于这些物种:"
"中国鲎 (Horseshoe Crab):" 特别是北部鲎,因其蓝色血液在医学上有重要价值而面临过度捕

相关内容:

你知道哪些水生生物的名字含有“中国”和“中华”吗?“十一”假期里,上海海洋水族馆将举办国庆特展,展示中国鲎、中华鲟、中国大鲵、中华鳖、中华鳑鲏、中国团扇鳐、中国斗鱼等众多我国特有的水生生物。展厅内还设有电视墙,通过生动的影像为观众科普相关知识,教大家分辨鳐、魟、鲼等外形相似生物。

此次特展的主角之一,是已在海洋中生活4亿多年的“活化石”——中国鲎。鲎的读音同“候”,是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形似蟹,包被硬质甲壳,长有4只眼睛。这种诞生于古生代泥盆纪的动物与大名鼎鼎的三叶虫“同辈”,但在漫长的历史中延续至今,且形态与4亿多年前没有大的改变。它有一条细长的剑状尾巴,是防御敌人攻击的有力武器。

鲎的血液是蓝色的,其体内富含铜离子的血蓝蛋白与空气接触后,就呈现蓝色。鲎血还有神奇的功能,可以抵御细菌的内毒素入侵。当内毒素进入其体内,就会发生凝结反应,从而阻碍病毒繁殖。发现这一生物学现象后,科学家研发出了鲎试剂,利用它进行内毒素检测。

中国大鲵也是一种“活化石”,诞生于恐龙时代,俗称“娃娃鱼”。作为现存最大的两栖动物,中国大鲵性情凶猛,处于山溪、河流生态系统的食物链顶端,基本没有天敌。这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皮肤颇为光滑,散布有小疣粒,受到刺激时能分泌出似花椒味的白浆状黏液。它们可以用肺呼吸,但由于肺部发育不全,需要借助湿润的皮肤来辅助呼吸。

中国斗鱼又名叉尾斗鱼、天堂鱼,雄鱼好斗且色彩斑斓,是知名的观赏鱼,广泛分布于我国南方的野外溪流、河沟、稻田等处。它们的神奇之处在于具有特殊的鳃上器官,可以直接呼吸空气,即使水中溶解氧很低,也可以生存。繁殖期的中国斗鱼吐泡沫为巢,将卵汇集在泡沫里,雄鱼有护卵的习性。

国庆特展现场还设有互动活动,观众可以聆听中华白海豚、扬子鳄、中国大鲵的叫声,摸一摸各种仿真生物模型,并观看中国鲎标本,近距离感受古生物的奥秘。

上海海洋水族馆表示,中国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也面临着生物多样性受威胁的考验。研究表明,近代物种的丧失速度比自然灭绝速度快1000倍,比物种的形成速度快100万倍。这意味着那些历经漫长岁月进化至今的物种,正在我们眼前慢慢消失,其中不乏我国特有的生物。馆方希望通过举办国庆特展,让人们了解珍稀水生生物,进一步树立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

栏目主编:黄海华 文字编辑:俞陶然

来源:作者:俞陶然

发布于 2025-07-28 05:27
收藏
1
上一篇:上新!商场里的水族馆与摩天轮,夏日治愈之旅,畅享清凉一夏 下一篇:夏日畅游世界水族馆,邂逅蓝色海洋的精灵奇遇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