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公斤重黄金面具!粤博带你探寻传说中的“黄金国”之谜

两公斤重黄金面具!粤博带你探寻传说中的“黄金国”之谜"/

哇!两公斤重的黄金面具,这听起来就非常吸引人!在中国广东省博物馆(粤博)寻找传说中的“黄金国”,这一定是一次令人兴奋的探索之旅。
“黄金国”这个传说,在中国尤其是岭南地区流传已久,常常与古墓中的奇珍异宝联系起来。虽然“黄金国”本身可能是一个带有神秘色彩的传说或误传,但粤博作为广东省的综合性博物馆,确实收藏和展出了许多与岭南地区历史文化,包括古代墓葬发掘相关的珍贵文物。
"在粤博寻找传说中的“黄金国”,你可以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 "岭南地区古代墓葬出土文物:" “黄金国”的传说往往与古墓有关。粤博收藏有大量广东、广西等岭南地区出土的古代墓葬文物,特别是汉代、南越国时期以及后来的墓葬。在这些展厅中,你很可能会看到一些金器,包括金饰、金片、金箔,甚至可能有金面具或类似的面具形饰物。虽然不一定能找到传说中“两公斤重”的巨面具,但可能会发现一些制作精美、工艺高超的金器,它们就是古代岭南先民智慧和财富的象征,也是“黄金国”传说在现实中的物证之一。 2. "南越王博物院(位于广州越秀公园内,与粤博同属省属博物馆系统,但常被联系在一起):" 南越王博物院展出了南越

相关内容:

两公斤重黄金面具、黄金头饰、黄金响铃……无不闪耀着“安第斯文明”高超的黄金技艺。1月22日至5月5日,广东省博物馆举办“黄金国之谜——秘鲁安第斯文明特展”,汇聚秘鲁11家博物馆收藏的历年重要考古出土文物,以及广东省博物馆藏品,带你探索神秘的安第斯古文明,探秘“黄金国之谜”!

展览现场

本次展品数量多达200余件,包括陶器、金属、纺织品、木乃伊等,品类丰富、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和艺术价值。展览共分为“复杂社会的雏形”“地方文化的多样化”“跨区域政治体系的建立”“最后的帝国:契穆王国和印加帝国”四个单元系统展现安第斯文明的发展历程。

安第斯文明是世界六大古文明中唯一一个在南半球的文明,长期以来与其他文明隔绝。安第斯文明以今秘鲁的库斯科盆地与秘鲁、玻利维亚交界的喀喀湖为中心,范围包括秘鲁大部,玻利维亚、厄瓜多尔、阿根廷和智利的部分地区。

在1.5万年前,来自亚洲的狩猎者穿越白令海峡来到这片神奇的土地。经过远古时期、成长时期、区域发展时期和列国时期的漫长发展,这里的人民最终创建了印加帝国。安第斯文明发展到极盛。16世纪初,为了寻找传说中的“黄金国”,西班牙殖民者踏上了这片土地。辉煌的印加帝国被迅速征服。

安第斯文明虽没有文字和车轮,但雄伟的马丘比丘宫殿建筑、壮美的库斯科古城、神秘的纳斯卡地画,以及绚丽的纺织品、多彩的陶器和精致的金银制品……处处闪耀着智慧的光芒。

精品文物:

女性小雕像 初创时期——曼奇文化(前1000-前800年)

秘鲁考古学人类学历史学国家博物馆藏

美洲最早的陶器来自公元前4400-前3700年的南美洲西北部,即现在的哥伦比亚和厄瓜多尔。而在秘鲁南部,精致的陶器在约公元前 1800-公元前1500年间才发展起来。为什么它们与毗邻的北部文化相比发展得如此晚,至今尚未可知。

这件有精美发型的年轻女子的陶器,利用了当时精湛的着色工艺制作完成,原型应是来自现在秘鲁首都利马海岸边的女性形象。与中国上万年的陶瓷制作历史不同,秘鲁南部直到公元前1800年至公元前1500年才开始发展精致的陶器制作工艺。

黄金面具 西坎文化(750-1375年)秘鲁西坎国家博物馆藏

这套头饰属于西坎文化时期的某个统治者,是古代秘鲁流传至今最大和最精美的一件金属装饰品,呈现出古代南美黄金技艺的巅峰状态。总重量达2公斤,高度连同附着的真实鸟类羽毛超过1米高,宽为0.6米。想象一下,西坎皇家贵族戴着这件头饰,身上佩戴着各种黄金饰品,坐在轿辇上游行,是何等的威严!

展品中心元素推断为一只蝙蝠,它是皇家权力的象征物,根植于神圣的自然力中。上半部分顶部装饰着可自由活动的羽毛和金挂饰,在光线的照耀下熠熠生辉,凸显出统治者行使权力时无比神圣的效果。红色朱砂(硫化汞)覆盖了面具正面的大部分区域,象征着人类血液或者一种重要的生命力量,这种力量可以将逝者召唤回来。面具的外观与西坎神的面貌极其相同,西坎神是西坎宗教中地位最高、无所不能的神。西坎人认为这件面具的佩戴者具有神圣的权力和权威,并具有与神灵沟通的能力。

武士纹金耳饰 莫切文化(公元100年—公元700年)秘鲁拉斯哈卡斯神殿群博物馆藏

莫切文化的金属工匠技艺精湛,富有创新精神,制作了大量精致的装饰品。这对黄金耳饰互为镜像,图案上的战士一手持带旗帜的权杖,另一只手拿着圆形的盾牌和一对飞镖,以圆片装饰边缘。两枚耳饰都有红色朱砂彩绘。

在安第斯地区将大耳朵视为美丽、高贵的象征,耳洞的大小标志了其身份地位的高低。穿耳孔是每一个贵族男子在成年仪式上都要经历的一道考验。他们用金针在耳朵上穿出一个硕大的孔洞,并佩戴上代表成年的巨大金耳饰,此后金耳饰的重量还会不断加码,日复一日,耳孔越来越大,最后能容纳桔子般大小的圆环状耳饰。

大号黄金耳饰 西坎文化(1000-1050年)秘鲁西坎国家博物馆藏

在Huaca Loro寺东墓一个西坎中期的贵族墓中,同时出土了6对这种18K黄金耳饰,据推测,贵族在不同场合使用不同的耳饰。这些耳饰直径约10厘米,外层轮廓高度抛光,内部装饰用金线手工盘绕而成的花纹和小金珠,这些金属球在不使用焊料的情况下连接到了框架上。

当地人将大耳朵视为美丽、高贵的象征,耳洞的大小标志着其地位的高低。穿耳孔是每一个皇家贵族男子在成年仪式上都要经历的一道考验。他们用金针在耳朵上穿出一个硕大的孔洞,并佩戴上代表成年的巨大金耳饰,此后金耳饰的重量还会不断加码,日复一日,耳孔越来越大,竟然能容纳桔子般大小的圆环状耳饰。这样的耳朵令初次见面的西班牙人惊呼“阿雷洪人”,意思是“大耳朵”。

成人木乃伊 印加查查颇雅文化(1300-1550年)秘鲁莱梅班巴博物馆藏

这是一具保存完好的成年男性木乃伊,出土于秘鲁西北部查查颇雅省附近的岩洞中。通过自然干燥,用棉布条包裹而成。这名男子人为扩大了耳垂,极有可能佩戴过大型耳饰。右手中指佩戴的戒指表明他的地位很高。

大约比埃及的木乃伊还要早近千年时,安第斯山地区的原住民就发明了保存祖先遗体的木乃伊法。到印加文明时期,人们盛行将祖先的木乃伊放在自己领地或居室墙壁凹进去的壁龛里与自己共处,以便定期探视和膜拜。

制作木乃伊有两种形式:自然干燥和人工制作。自然形成的木乃伊对尸体基本不加处理,人工制作木乃伊大致步骤为:首先,去掉尸体的内脏、骨髓及大脑等器官,然后在体腔内填入香料,在外面涂上树胶,将尸体置于霜冻等环境中,待其自然风干、变硬后,再穿上华丽的衣服,带上各种珠宝首饰,与各种精美的陪葬品一起下葬。有时,还会为木乃伊制作一个假的脑袋——用贝壳做眼睛、木片做鼻子,将其置于裹尸袋的顶部,并且加上假发、帽子等饰物。木乃伊有时采取直立姿势,但大多数为坐姿。

与古埃及相比,印加的木乃伊更像一个大大的包裹,一层层裹尸布里包裹着此人生前的纺织物等用品。

采写:南都记者许晓蕾 摄影陈志刚

发布于 2025-07-27 23:29
收藏
1
上一篇:菲律宾亲美势力卷土重来,外长拒绝随波逐流,斥责挑衅南海 下一篇:鲁比奥未与王毅外长会面即在台湾问题上再触中国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