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韵新境,江苏宜兴以特色IP驱动文旅流量新增长

陶韵新境,江苏宜兴以特色IP驱动文旅流量新增长"/

我们来探讨一下江苏宜兴如何利用其独特的“陶”文化IP,撬动文旅流量,创造新的消费场景。
宜兴,素有“陶都”之称,拥有数千年的制陶历史,窑火连绵,技艺精湛。这不仅是宜兴的文化根脉,更是其区别于其他旅游目的地的独特标识。近年来,宜兴积极挖掘和活化“陶”文化IP,将其转化为吸引游客、刺激消费的强大动力。
"核心策略:从“陶文化”到“陶生活”,构建沉浸式体验"
宜兴并非简单地将陶瓷作为旅游纪念品出售,而是着眼于更深层的文化挖掘和体验创新,将“陶”融入游客的衣食住行、休闲娱乐等方方面面,打造“陶生活”新场景。
1. "IP内容挖掘与活化:" "历史传承展示:" 依托宜兴陶瓷博物馆、丁蜀镇历史街区等,系统展示宜兴陶瓷的历史脉络、工艺流程、大师作品,让游客了解“陶”的底蕴。 "大师IP打造:" 将国家级、省级陶瓷艺术大师及其作品作为核心IP。通过大师工作室开放、大师现场演示、联名款产品推出等方式,提升文化吸引力和产品附加值。游客可以近距离感受大师的创作过程,甚至参与互动。 "陶瓷美学提炼:" 将宜兴陶瓷的釉色、器型、纹饰等美学元素

相关内容:

随着国内旅游市场逐步提档升级,如何挖掘县域城市独有IP成为了各地旅游业差异化竞争的重点。江苏宜兴不仅经济体量长期位居全国“百强县”第一梯队,还拥有得天独厚的文旅资源。当地是如何通过打造特色IP,来撬动文旅流量?

“陶”韵悠长

传统文化赋能文旅发展

视频加载中...

江苏宜兴拥有7000年的制陶史,因此陶文化也成为宜兴鲜明的城市标签。刚刚过去的暑期,宜兴迎来了不少来自美国、法国、韩国等国家的陶艺爱好者。

不论是紫砂文化发源地蜀山古南街,还是“旧貌”换“新颜”的陶二厂,都在传承与创新中展示传统文化的魅力。

总台记者 李筱:在夏夜的宜兴这座小县城,陶二厂成了很多年轻人的首选,也是热闹之所在。经过一系列的改造之后,这里现在就变成了一个个年轻的紫砂手艺主理人的一个工作室,那除了在这样的老厂房的办公区间之外,在大街上还有很多热闹的小摊位,来自全国各地的年轻人都喜欢在夏夜到这里来走一走转一转,淘一淘自己心爱的小物件。

对于游客来说,别出心裁的文创产品往往是他们加深对旅游地印象的新途径。在持续高温天气里,宜兴陶博馆推出的两款文创雪糕深受游客喜爱。文创雪糕围绕陶元素,设计上各具风格,既有地标建筑,也有寓意美好的陶艺作品。

宜兴还围绕不同的文化IP,把主要景区景点、美丽乡村“点、成线、连片”。今年6月,宜兴发布了3条“东坡游径”,通过挖掘城市中的东坡文化元素,串联起苏东坡在宜兴的足迹,形成独具特色的小城文化标识。

老厂房成文创园

充满“年轻活力”

体验感是吸引游客的重要指标,在宜兴采访的时候,记者发现,这里的文旅正在与多个产业深度融合,激发消费新活力。

视频加载中...

在宜兴47号文创园,曾经的老厂房现已成为烟火气的代名词。许多年轻人也在这里开启了创业的梦想。

90后创业者孙晓东来自山东淄博,他经营着一家美食店,现在已经有了一批忠实的粉丝,月营业额在35万元左右。

在宜兴,乡村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更是随处可见,越来越多的游客是因为一场比赛、一次演唱会而奔赴这座城,文体流量正在变成文旅增量。

就在前几天,2024宜兴市杨巷镇金紫村的篮球总决赛火热开战。

今年是金紫村第二年举办村BA,参赛人员也从杨巷镇的篮球爱好者扩围至宜兴各地的13支篮球代表队。

杨巷镇金紫村党总支书记 张少东:我们希望通过举办篮球赛进一步推动我们村的农文旅产业发展。这次比赛吸引了线上线下超过10万人次关注。

(总台央视记者 梁丽娟 陈博 李筱 王昭顺)

责任编辑:翟子昊

发布于 2025-07-27 19:28
收藏
1
上一篇:宜兴土特产精彩亮相大湾区(广州)推介会,共谋发展新篇章 下一篇:西方先进文化,探索“西方的东西就是好”的时代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