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冬年里的温暖奇遇,冬天真的不会冷吗?

暖冬年里的温暖奇遇,冬天真的不会冷吗?"/

“暖冬年” (Warm Winter Year) 并不意味着冬天就"绝对不会冷"。它通常指的是"整体上"比往年同期(比如近几十年平均)要暖和一些的冬天,或者极端寒冷天气事件发生的频率较低、强度较轻。
理解“暖冬年”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相对概念":暖冬是相对于“冷冬”或“平冬”而言的,是基于长期气候背景(例如近30年或50年的平均气温)的比较。它描述的是冬季气候的平均趋势或概率上的变化。 2. "概率增加":在暖冬年,出现零下低温、冰冻、降雪等寒冷天气的概率可能会比冷冬年少一些,或者这些天气过程持续时间可能相对较短。 3. "并非没有寒冷天气":暖冬年仍然会有冷空气活动,也可能出现寒潮天气。只是从整体统计上看,冬季的平均气温可能更高一些。所以,你仍然可能会遇到几天甚至十几天比较冷的天气。 4. "气候变暖背景":我们经常听到“暖冬年”,这与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趋势有关。全球变暖导致极端低温事件在全球范围内可能有所减少,因此冬季的平均气温也呈现出上升的趋势。
"总结来说:"
暖冬年描述的是冬季"整体偏暖"的现象,但这并不意味着整个冬天都是暖和的。寒冷天气仍然可能发生,只是可能不如“冷

相关内容:

一直以来,阴晴冷暖都是人们茶余饭后讨论的话题。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暖冬频繁出现,但当强冷空气来临时,人们又开始疑惑,不是越来越暖了吗?为何还这么冷?

很多人认为,都是暖冬了,就不应该冷了。其实这是公众的一个误区。暖冬是一个气候学的概念,即使在暖冬年中也会有阶段性的冷。暖冬年,天气过程的变化周期依然明显,也会出现强冷空气过程,比如1-2天内,最高气温从20℃降到10℃和从10℃降到0℃,人体的感觉都是很明显的。

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冬季和1998年冬季是我国有完整观测记录以来最暖的两个冬季,这两个冬季内,全国平均气温在大部分时间都比常年平均值高,但也都有明显的气温波动和气温明显低的阶段。

如1998年12月2-11日,1999年1月7 -16日和2月19-22日都受强冷空气的影响,平均气温均比常年同期偏低;1999年1月11 -12日,全国大部分地区气温均比常年同期偏低1-2℃,江南西部、华南西部及内蒙古中西部、新疆北部等地超过4℃。

再如2016年冬虽然是1951年以来最暖冬季,但仍遭遇了4次大范围冷空气过程(2017年1月8-12日,1月19-22日,2月6-10日和2月20-22日),冷空气影响过程最大降温幅度普遍有4~8℃,局地降温超16℃,此时人们感觉比较冷,但不能因此就说这个冬天是冷冬,这是不对的,混淆了天气与气候的概念。所以,“冷冬”“暖冬”反映的是整个冬天气温的平均状况,任何一小段时间内的“冷”或者“暖”的天气,都不能做为“冷冬”或者“暖冬”的依据。

摘自| 中国气象报社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发布于 2025-07-27 11:59
收藏
1
上一篇:什么是暖冬?今年是暖冬吗?权威说法揭晓! 下一篇:可怕的“圣婴”,揭秘神秘现象背后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