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昆明‘母亲湖’滇池——连续三年水质保持Ⅳ类,共筑碧波清流新篇章

守护昆明‘母亲湖’滇池——连续三年水质保持Ⅳ类,共筑碧波清流新篇章"/

这真是一个令人振奋的好消息!守护昆明“母亲湖”——滇池,其水质连续三年保持Ⅳ类,这标志着滇池治理和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这说明了以下几点:"
1. "治理成效显著:" 经过多年的努力,包括污染源控制、环湖生态建设、生态修复等措施,滇池的水质得到了明显改善。 2. "持续努力的重要性:" 水质保持稳定需要长期的、持续的投入和努力,而非一蹴而就。 3. "生态保护意识提升:" 这也反映了全社会对滇池保护意识的提高,以及相关部门治理能力的增强。 4. "对昆明的重要性:" 滇池不仅是昆明的重要水源地,也是重要的生态景观和市民休闲娱乐的场所,其水质改善对昆明的发展至关重要。
这是一个积极的信号,表明滇池的“母亲湖”正在逐步恢复健康。当然,要实现更高质量的水质改善(如达到Ⅲ类甚至更高),还需要继续不懈地努力。让我们为滇池的持续向好点赞,并继续支持保护好这片美丽的湖泊!

相关内容:

1月7日,记者从云南昆明市滇池管理局获悉,近年来滇池治理进入全面提速新阶段,深化河(湖)长制,抓好雨季溢流污染防治等截污治污重点项目,采取水质目标与污染负荷削减目标“双管控”,滇池及主要入湖河道水质持续改善。自2018年上升为Ⅳ类水质后至2020年,滇池连续三年保持全湖水质Ⅳ类。

2016年,滇池水质由持续了20多年的劣V类改善为全湖V类,2017年滇池全湖水质继续保持Ⅴ类,2018年上升为Ⅳ类,2019年、2020年滇池全湖水质保持Ⅳ类。蓝藻水华持续好转,发生中度以上蓝藻水华由2015年的32天减少到2020年的5天。35条入湖河道中,水质达到或优于III类的17条,比2015年增加了12条,纳入国家考核断面的12条河道均达到滇池“十三五”规划水质目标要求。

目前,滇池流域建成28座城镇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规模达到232万立方米;实施水质净化厂尾水提标改造,日提标规模106万立方米,出水总磷指标小于0.05毫克/升,已投入运行调蓄池100座,总容积为234.6万立方米,提高污水处理效率,最大限度削减入湖污染负荷。创新滇池流域河道生态补偿机制,累计收缴补偿金18.41亿元用于滇池保护治理项目建设。

此外,关停滇池流域及西山重点等区域内的采矿采砂采石点72个,恢复治理面积6171亩,完成滇池面山造林补植及幼林抚育面积4万亩,开展滇池草海片区湿地建设和滇池湖滨湿地提升改造,以加强生态修复,恢复提升湖滨生态湿地功能。

“十四五”期间,滇池治理将统筹推进水环境污染防治、水资源保护利用、水生态修复,持续实施水质目标和污染负荷削减双管控,重点抓好优化空间布局、推动绿色发展,强化控源截污、完善治污体系,强化生态修复重构、减少内源污染,加强尾水提标、增加河湖补水,强化智慧管理、实现精准治污等工作,到2025年,力争滇池水质稳定达到IV类,形成“有河有水、有鱼有草、人水和谐”的景象。

(总台央视记者 陈坚)


(编辑 黎佳易)

发布于 2025-07-26 20:27
收藏
1
上一篇:红嘴鸥回归昆明!收藏这份赏鸥攻略,最佳观赏宝典大公开→ 下一篇:大美云南,杞麓湖,遗落滇南的仙境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