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超南通票务争议事件
一

当“江苏一哥之争”遇上锁票、绑票,一张原价16元的球票硬是被炒到数百,南通的夏夜先沸腾后炸裂。
中超联赛刚刚在各地掀起“文旅+足球”的热潮,苏超却自剪羽翼:如皋奥体中心能装3万人,开票却只放出1.14万张,占比38%;购票页面75个区里26个亮绿灯,其余铁灰一片。
球迷点进去的第一反应不是买票,而是截图——这哪是买票,分明是抢不到的线上沙盘。
二
疑问很快指向江苏文旅票务。
先传出“买门票送啤酒套券”的商业绑定,再曝出“预留团票给旅行社”的内部操作,甚至还有给下级单位的“组织票”。

票价水涨船高,黄牛的手机屏里不断跳出三位数,甚至有人把16块票面价标到388元。
文旅部与公安部2023年才说过,大型活动必须公开售票85%以上;南通文旅这次只敢露38%,直接踩线。
球迷拨通热线,南通体育局一句“我也没票”,把皮球踢回南通文旅集团;南通文旅把前面的解释悄悄删除,一夜之间仿佛什么都没发生。
眼看舆论压不住,南通支云俱乐部7月17日出面“鞠躬+补偿”,却没人“还有多少票藏在阴影里”。
三
朋友圈里,有球迷把头像换成灰色球场,配文“向资本低头”。
专业律师发声:球迷可持购票截屏向相关部门投诉,未按规定售票已涉嫌违规。

体育局说要查,但查得到谁、查到哪一级,谁也不敢保证。
盐城球迷反倒乐见其成,隔岸喊话:“欢迎来盐城看球。”一时之间,“支持蓝衣军团”的盐城表情包刷屏,再比如皋还热闹。
四
苏超的招牌一直是低价入场的“平民足球盛宴”,搭着周末短途游的顺风车,场场两三万人的烟火气让外省球迷羡慕。
一旦锁票、绑票成了默认套路,群众基础就像沙子从指缝溜走。
对球迷而言,看那面看台上的声浪被条块分割的灰色座位掏空,比输球更难受。
对城市而言,文旅联动原本是“来都来了”的最佳理由,现在变成“绕路也不来”的尴尬。

五
接下来怎么收场?
最起码,南通文旅集团得站出来解释:1.14万张票是怎么算出来的?
4.86万张“蒸发”的座位到底送给了谁?
调查组不能只转发通报,得给出让人看得见的罚单和时间表;俱乐部也别只靠一份道歉信,应拿出一整套能增加公开票源的具体方案。
至于球迷,把截图、订单和诉求按规矩递上去,比在社交圈刷屏更有效。
当“主场”两个字只剩地图上的地理位置、不再指向看台入口,赛事的声誉就像被剪断的喇叭线——再响的口号也传不出球场。
那张16元的纸,能不能回归看台,其实决定的不只是谁在如皋赢了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