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文化之源,探寻“四川从哪里来?”的历史足迹

四川文化之源,探寻“四川从哪里来?”的历史足迹"/

四川是中国的一个省份,位于中国的西南部。关于“四川从哪里来”这个问题,可以从地理、历史和文化等多个角度来回答。
1. "地理角度":四川盆地是中国的一个大型盆地,大约形成于新生代,大约在2500万年前。四川盆地的形成与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的碰撞有关。
2. "历史角度":四川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中国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在新石器时代,四川盆地就已经有了人类活动。四川在秦朝时期成为郡县制的一部分,正式成为中央政府直接管辖的区域。
3. "文化角度":四川文化源远流长,有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遗产。四川是中国四大发明之一的造纸术的发源地之一,也是中国茶文化的发源地之一。
综上所述,四川从古至今都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的形成和发展与中国悠久的历史和地理环境密不可分。

相关内容:



四川

景观多样、文化多彩


当我们说起自然景观时

它是贡嘎山、四姑娘山

它是九寨、黄龙

它还是

亚丁三神山、雀儿山、格聂山

若尔盖、泸沽湖、新路海

以及更多数不尽数的高山峡谷、江河湖泊

(请横屏观看,亚丁三神山,夏诺多吉、央迈勇、仙乃日同框,摄影师@习小远的视界)


当我们说起万物生灵时

它是大熊猫、小熊猫

它是高山杜鹃、蜀南竹海

它还是

川金丝猴、雪豹、白唇鹿、矮岩羊、牛羚

绿尾虹雉、藏雪鸡、红腹角雉

以及更多数不尽数的森林草原、飞禽走兽

(下图依次为:牛背山高山杜鹃,图源@视觉中国;大熊猫,摄影师@周孟棋;川金丝猴,摄影师@薛康)


当我们说起人文景观时

它是青城山、都江堰

它是峨眉山、乐山大佛

它还是

三星堆、金沙遗址、武侯祠

杜甫草堂、阆中古城、剑门关

以及更多数不尽数的四川美食、人间烟火

(会理古城,位于凉山彝族自治州最南端,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摄影师@五十万加仑)


如此丰富多彩的四川

究竟从何而来?


当我们从太空俯瞰

就会发现它是中国大地上最特别的存在之一

其西部群山耸立、万峰插天

东部则相对下陷

形成一个大型盆地

东西两部赫然对立

(四川位置示意,制图@陈志浩/星球研究所)


这种对立

让四川不仅仅成为

适宜人类生存繁衍的天府之国

更是塑造出山地盆地互为补充的

自然人文并强的

两大超级天府


这一切

需要从它的地下说起



01

碰撞地带


数亿年前

中国南方大地还没有成形

大大小小的板块相互分离

或碰撞融合、你侬我侬

或一拍两散、分道扬镳

其中一块被地质学家称为扬子板块

中国最古老的板块之一

(因后来大致位于长江流域而得名)


距今2亿多年以来

无数的板块之间开启了一场大拼合

扬子板块身处其中

被四面夹击

但此时扬子板块的一部分因为岩石变质

已经变得极为坚硬


错综复杂的碰撞中

周边地块大幅变形,隆起为高山

坚硬的扬子板块却几乎岿然不动

(距今2.1亿年中国区域板块运动示意,制图@罗梓涵/星球研究所)



于是周边隆起、内部相对下陷

一个大型盆地诞生了


盆地以北

海拔1500-3000米的

秦岭、米仓山、大巴山

峥嵘崔嵬

(请横屏观看,米仓山,摄影师@赵永清)


盆地东南

海拔1500-2000米的

雪峰山、武陵山、七曜山-大娄山

层峦叠嶂、漫无边际

(请横屏观看,雪峰山、武陵山、七曜山-大娄山是四川盆地东南一侧的盆周山地,现主要分布在鄂湘黔渝四省市境内,图为重庆东部及鄂西山区的山地,摄影师@山风)


盆地西南

海拔3000-4500米的

大小相岭、大凉山、峨眉山等

直插云海

(请横屏观看,峨眉山,屹立于四川盆地西南缘,摄影师@邹滔)


而盆地西部的川西高原

整体隆升高度更是超过4000米


其中

岷山、邛崃山、大雪山、沙鲁里山

四列呈南北走向的山脉

紧密排列、隔断东西

这便是四川的

横断山

(请横屏观看,邛崃山,摄影师@行影不离)


就这样

大地碰撞的力量

在四川构建起最重要的两个地理单元

四川盆地以及

包括川西高原在内的周边山地

(四川地形示意,为显示四川盆地完整性,对重庆部分做了浅着色处理;制图@陈志浩/星球研究所)


同时

四川地处西南

从印度洋来的南亚季风

从太平洋来的东亚季风

两大季风在此交汇

水汽充足


其中

横断山与四川盆地高差显著

对气流的截迎效果最为明显

两者交界地带降水量可达1200毫米以上

是中国内陆降水最多的地区之一

即著名的华西雨屏

(请横屏观看,牛背山云海,摄影师@枫叶梧桐)


丰富的降水

重塑着四川的地貌


丰富的降水

重塑着四川的地貌


川西的极高山上

发育出大量冰川

(海螺沟冰川,摄影师@张扬的小强)


川西北的高原上

形成大片的沼泽湿地

(请横屏观看,红原湿地,摄影师@熊可)


在一些碳酸盐岩出露的地带

溶解于流水的碳酸钙重新沉积

形成钙华

制造出一众色彩天堂

(黄龙风景区钙华池,摄影师@翟东润)


在地势低洼之处

则积水成湖

形成梦幻般的高原湖泊

(请横屏观看,泸沽湖,位于四川与云南交界处;摄影师@陈小羊)


无数水流再汇成江河

包括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岷江

沱江、涪江、嘉陵江、渠江等等

(请横屏观看,沱江曲流,摄影师@杨建)


这些江河

除少量向北流入黄河

(请横屏观看,唐克黄河曲流,摄影师@陈二狗的摩旅)


绝大部分都从周边山地

汇入盆地底部

形成一条新的超级大江

长江

(四川水系示意,为显示四川盆地河流的完整性,对重庆部分也做了浅着色处理;金沙江与岷江交汇后称“长江”;制图@陈志浩/星球研究所)


与此同时

冲出群山的江河裹挟着泥沙

不断在盆地西缘沉积

还发育出四川最为肥沃的平原

成都平原

(成都平原,摄影师@姜曦)


就这样

四川盆地以及

包括川西高原在内的周边山地

两大舞台已经准备就绪

什么样的幸运儿

将会是这两块土地上新的创造者?



02

超级大盆


首先

我们从四川盆地说起


放眼中国大西南区域

贵州、云南、西藏都是群山林立

再也没有一块地方

像四川盆地这样

拥有极广阔的发展空间


而放眼全国

也再也没有一个大型盆地

能拥有四川这样好的水热条件

毫无疑问

这就是中国最富饶的大型盆地

(中国四大盆地分布示意,制图@陈志浩/星球研究所)

5000-4000年前

源自黄河上游与源自长江中下游的两支古人类

分别沿岷江、长江进入四川盆地

并在成都平原这片全新的沃土上相遇

由此揭开了古蜀人

大规模改造四川的序幕

(成都平原史前城址分布,4500-4000年前,古蜀人在成都平原上修建了至少8座大小不等的城池,其中以宝墩古城规模最大,故这一时期的考古学文化也被称为“宝墩文化”;制图@陈志浩/星球研究所)


4000-3000年前

古蜀人融合四方文化

又在成都平原创造出迥异于中原的

三星堆文化金沙文化

(三星堆遗址出土的青铜神树,集中体现了古蜀人的自然崇拜,摄影师@唐宇星)


之后秦灭巴蜀

中原王朝开始发现四川盆地的价值

它地形封闭、土地富饶

是统一天下时的战略基地

是天下纷争时的战略后方

还是经营大西南最重要的前哨堡垒

从而在各个历史时期

不断吸引四方之人

向四川盆地及周边山地汇聚


公元前256年前后

秦人兴建都江堰

将成都平原化为水旱从人的“天府之国”

并向四川大量移民

进而奠定了进军长江中下游、统一全国的基础

(都江堰,摄影师@巫栎鸿)


秦汉之交

刘邦再次以四川盆地为帝业之基

统一全国

(出自陈寿《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诸葛亮与刘备对话)

益州(四川)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东汉末年

刘备采纳诸葛亮的建议

带动大批中原移民入蜀

以四川为基地

从而奠定了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基础

(武侯祠红墙竹林,武侯祠是中国惟一的君臣合祀祠庙,由武侯祠、汉昭烈庙及惠陵组成,但人们习惯将三者统称为武侯祠,摄影师@李劭康)


秦汉三国时

四川的纺织业、漆器业堪称天下翘楚

所产蜀锦、漆器

不仅作为贡品进贡朝廷

还远销异域

(“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织锦护臂,为四川生产的蜀锦,出土于新疆尼雅遗址,摄影师@刘玉生)


隋唐时期

大量移民迁入

尤其是安史之乱后

大批名人入蜀避乱

四川经济蓬勃

人称“扬(州)一益(州)二”


两宋时期

四川工商业

如纺织业、制盐业、制茶业

造纸业、印刷业、制船业

制糖业、酿酒业

都达到新高峰

(至南宋初年,四川已有盐井4900个,产盐达6000多万斤,图为自贡井盐生产,摄影师@王寰)


明清时期

历史上著名的移民潮

“湖广填四川”

更是奠定了现代四川人口与文化的基本样貌

(洛带古镇,其中保留了多个明清移民会馆,包括湖广会馆、广东会馆、川北会馆、江西会馆,同时拥有中国西部最大的客家博物馆;图源@视觉中国)


抗日战争时期

移民再次大量迁入

很大程度上促进了

四川向现代转型

(宜宾李庄古镇,抗战时期,曾接受同济大学、中央博物院筹备处、中央研究院、中央营造学社等文教机构,图源@视觉中国)


直到新中国成立后

“一五”“二五”计划、三线建设

又带动了大规模有组织的移民

迁入四川盆地及周边山地

奠定了四川的现代工业体系


包括攀枝花的钢铁基地

西昌的卫星发射基地

成都的战斗机研制生产基地

绵阳的空气动力研究中心等等

(挂弹的歼-20,为中国航空工业成都飞机设计研究院研制的具有高隐身性能的第五代制空战斗机,摄影师@罗韬)


无数次的汇聚

让四川聚集四方人口

尤其是大量人才精英

让四川虽居内陆而不封闭

反而可以时常站在中国的前沿

创造出兼容并包的文化


文学上

蜀地文士出川惊海内

如司马相如、扬雄、李白、苏轼

所著华章分别成为了汉赋、唐诗、宋词的丰碑

“各领风骚数百年”

(眉山三苏祠,为纪念苏洵、苏轼、苏辙三父子而建,摄影师@柒哥)


同时

历代文人雅士

也以游历蜀地为风尚

如高适、岑参、杜甫、元稹、白居易

刘禹锡、李商隐、温庭筠、韦庄

黄庭坚、陆游、范成大等的大量创作

都是在蜀地完成的

(出自清代李调元《送朱子颖孝纯之蜀作宰》)

自古诗人例到蜀,好将新句贮行囊


(杜甫草堂,图源@视觉中国)


宗教上

它是道教的发源地

(青城山老君阁,摄影师@李琼)


是佛教重要传播中心

(峨眉山,为佛教四大名山之一,摄影师@沈军)


还拥有

中国最大的一尊摩崖石刻造像

乐山大佛

(乐山大佛,摄影师@李琼)


它的方言

以湖北话为基础

融合陕西话以及其他移民的原籍方言

逐步形成了

今天的四川话


它的戏曲

兼采昆曲、徽调、汉剧、秦腔等

诸多地方戏之长

形成了多声腔的川剧

尤以变脸、吐火著称于世

(川剧吐火,摄影师@蔡震宇)


它的饮食

将湖南的红烧、江西的粉蒸

北方的炒爆、江南的煨炖

本地的炙烤等各种烹饪方式

以及后来传入的辣椒

与本地丰富的食材相结合

创造出中国菜系中平民化程度最高

影响力最广阔的菜系

川菜

麻辣鲜香、雅俗共赏

(四川美食,下图依次为回锅肉、麻婆豆腐、串串、冒菜、火锅,图源@视觉中国)


再加上

盆地内相对丰富的资源和安逸的环境

使得四川人的生活拥有强烈的世俗化特征


它拥有

可能是中国最高的麻将普及率

(麻将长河,摄影师@朱建国)


拥有

可能是中国最多的茶馆

(陈锦铺子露天茶馆,摄影师@柒哥)


拥有

长期的酿酒传统

阅读全文
发布于 2025-07-25 15:03
收藏
1
上一篇:四川盆地与成都平原,探寻为何四川无“四川平原”之谜 下一篇:来太原玩吧!5条清凉避暑路线,让你夏日清爽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