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六百居香肠

香肠是我国地方名吃,因祖居山东济南,距离濮阳六百华里,清康熙年间我曾祖父王思善带其子王殿凤由山东济南迁居濮阳开设香肠店,故“六百居”香肠由此得名。清乾隆皇帝下 江南特途径濮阳,品尝“六百居”香肠,并赞不绝口,而后被载入史册,濮阳县志有明文记载。“六百居”现有第四代传人王玉海在濮阳老城和平西街继续营业。“六百居”香肠在原有传统制作工艺的基础上经反复研究,科学配方。加入开胃 助消化的十几种天然香料配制。经真空密封,高温灭菌精制而成,具有风味独特、肉香味美之特点,是宴会、出差、旅游、馈赠亲友之佳品。
2.王五辈壮馍
王五辈壮馍具有皮薄馅多,色泽金黄,香飘四溢等特点,吃起来皮焦里嫩,油而不腻,入口满嘴香,让人回味无穷。
王五辈壮馍始于清末民间,距今有一百多年的历史,被誉为“濮阳百年名吃”。
王五辈壮馍的创始人叫王五辈,是濮阳有名的厨师。王五辈十二岁开始学做壮馍,他做的壮馍用料、制做颇为讲究,以小麦精粉为皮,以精选新鲜猪后腿肉、大葱、绿豆粉皮、鸡蛋等加各种天然香料调成馅放入盛满香油的双层平底锅内,炸制而成。王五辈壮馍具有皮薄、色泽鲜亮、香飘四溢的特点。吃起来皮焦里嫩,虽油而不腻,深受顾客喜爱,成为濮阳有口皆碑的传统名吃。
而今王五辈的嫡孙女王志华成为壮馍的第三代传人。她自幼聪明好学,帮乃祖乃父添火调馅,耳濡目染,又经言传身教,后又同父亲王秋喜做壮馍几十年,深得制作壮馍手艺的真传,所做壮馍深受顾客青睐。
王五辈壮馍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氨基酸及各种微量元素,常吃壮馍可健脾和胃,强筋健骨,益寿延年之功效。它丰富了人们的饮食文化,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带动了经济发展,提供了就业岗位,对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及其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王五辈壮馍制作工艺经过了一百多年的传承和经营,可谓是源远流长,早已是我国饮食文化的一部分,王五辈壮馍是我国餐饮百花园中一枝艳丽多姿的奇葩,发展壮大有较高的经济价值。
3.濮阳粉皮

粉皮是对用大米、红薯淀粉、绿豆淀粉、马铃薯淀粉、蚕豆淀粉等,制作成薄片食物的统称,有鲜干两种,鲜的即可食用,干的便于存放运销。

粉皮是用淀粉制成的传统食品,适宜于农户家庭制作,工具也很简单,粉皮易做又经济,可口又不腻,男女老少皆宜。粉皮,凝聚了风土人情,也蕴藏着厚重饮食文化,亲朋好友来了,捎上一些粉皮作礼品,一来二去,乡情亲情尽显其中。

做法
1、在绿豆淀粉中调入1.5倍的清水和适量的明矾,然后反复混合均匀,保证没有结块,制成绿豆粉浆。凉拌热炒味道好将旋子放入沸水锅中,使其浮在沸水面上,接着取适量绿豆粉浆倒入旋子中。
2、迅速用手拨动旋子边,使其在沸水中快速旋转,这样绿豆粉浆便会受到离心力的作用由盘底中心向四周均匀地摊开。同时,粉浆因受热而按照旋盘底部的形状和大小逐渐凝固成型(厚度约3mm)。

3、待绿豆粉浆全部凝固后,将旋子整个沁入冷水中,待其全部冷却后再小心的将粉皮揭下。接着重复以上步骤将所有的绿豆粉浆制成粉皮。

4、将粉皮从水中取出沥干水分,整齐的叠放在案板上,用刀切成1.5cm宽的小条放入盘中。 最后在粉皮中调入各种佐料搅拌均匀,这道夏日小酌的凉伴就算做好了。
4.濮阳糟鱼

多流行于豫北和豫东一带,新乡、濮阳及商丘许多乡间厨师都能烹此菜。“濮阳糟鱼”以黄河鲤鱼为原料,需以温火细煨而成,也算是一道功夫菜。先说鱼。一提到吃鱼,恐怕不少人都有过鱼刺卡喉的体验,可是当你品尝到“濮阳糟鱼”后,却是另一番感受:鱼肉鲜嫩,鱼刺酥香,鱼肉鱼刺都是入口美味。
“濮阳糟鱼”的美味美自何来?主要归功于店主卤鸡的老汤,久熬形成很浓的卤汁,鱼在其中卤制了一天一夜,因是小火煨,所以鱼的外形完好,但内中骨刺早已酥烂,各种味道均吃透其中。根据民间传说,豫菜厨师潜心研究,不断改良,后又制出了源于传统豫菜,合于今人口味的新糟鱼来。新制法去掉了鲤鱼的鳞片,做工较民间更精细和考究。
5.牛肉耗辣椒
牛肉耗辣椒是龙乡河南濮阳一知名品牌、很受本地外地群众喜爱 ! 该产品牛肉花生味浓、香、脆;香而微辣、健脾开胃、可增进食欲、不刺喉、久食不上火!

制作方法
牛肉耗辣椒,本发明采用:盐、牛肉、姜粉、葱、芝麻、味精、花生、辣椒、色拉油为主的原料原理。
从生产到成品九道工序:选料→泡制→发酵→加工→生产→灭菌→质检→包装→成品。
本发明的制作过程是将腌制好的鲜红辣椒在锅中用色拉油慢慢的耗制吐油,炸制好的花生粉碎成颗粒状,将加工好的牛肉切丁炸酥,将芝麻炒香,将葱花炸香,一同放入锅中耗制,放入姜粉、盐、味精、用文火耗制面成,本发明的取料和方法新颖,其辣椒的味道南北口味食用均对牛肉耗辣椒的香辣味道先赞不绝口。
6.双庙凉粉
凉粉吃的时候划成小块,可加蒜汁、辣椒油、醋、香油,等调着吃,俗称“调凉粉”,也可以在锅中加调料爆炒,俗称“炒凉粉”。清丰双庙凉粉味道清香、口感爽滑,还能涮火锅吃,实在是不可多得的多元化小吃。

7.范县大包子
在濮阳,不管是在高级餐厅的宴请,还是在街头小饭馆里面,都能见到范县大包子。最早能追溯到北魏时期,据传孝文帝在一次考察民情时,品尝了范县大包子,感觉其味美可口,对其赞不绝口,从此以后范县大包子就广为流传了。

8.李记猪蹄
李记猪蹄主要分布于清丰县周边地区,系高堡王庄村李建立家祖传,至今有一百年的历史,特点是肉烂、脱骨、味香,美容养颜。为迎合现代人的饮食习惯和饮食口味,用多年循环的老汤,精卤而成。色泽鲜艳、香气诱人、熟烂离骨、口味上乘,是当地及周边地区招待宾朋、探亲、访友的最佳食品,令消费者百吃不厌,赞不绝口。

9.一机厂凉皮
濮阳人爱吃凉皮,记得最早从一机场那边流行起来的,也是濮阳最早的一家凉皮店。所以在濮阳的大街小巷,随处可见标着“一机厂凉皮”的凉皮店。


10.华龙三鲜豆腐脑
三鲜豆腐脑是濮阳人早上常见的早餐,其色泽明快,卤汁鲜美,豆腐脑软嫩,老幼皆宜。早上买上一碗配上油条或者大包子,真是莫大的享受

未完待续
来源 网络信息整理
1.爱濮阳老家,看“老家濮阳,大美中国”。
2.嵩山、尧山、诚信、开放、包容、创新!
3.本文作者观点不代表“老家濮阳”今日号立场。
4.文中图片由“老家濮阳””提供,在此表示诚挚的感谢。
5.本文所用图片如有侵权,请通知“老家濮阳”今日号立即删除。
6.欢迎广大人士,积极参与到老家濮阳的发展进步中,投稿或转载请发邮件至346437274@qq.com,联系电话15239396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