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也有“数九”夏九九,探寻夏日里的传统智慧

夏天也有“数九”夏九九,探寻夏日里的传统智慧"/

夏天也有“数九”夏九九,这是中国民间的一种气象习俗,类似于冬九九,但它并不是普遍流传的民间谚语。
夏九九是中国民间计算入夏日期的方法,通常从夏至日开始计算,持续90天,分为九个阶段,每个阶段十一天。夏九九的口诀如下:
夏至入头九, Fan凉白水; 二九一十八,扇子握不撒; 三九二十七,汗水如瀑布; 四九三十六,要扇不停手; 五九四十五,出门汗湿衣; 六九五十四,乘凉不穿裤; 七九六十三,床头摸被单; 八九七十二,单衣汗不流; 九九八十一,开窗凉透气。
夏九九反映了夏至后天气逐渐变热的过程,每个阶段都有对应的天气现象和生活注意事项。例如,“三九二十七,汗水如瀑布”意味着这段时间天气非常炎热,出汗多,需要注意保持身体水分。
不过,夏九九并不是每个地方都有流传,也不是全国性的传统习俗。不同地区的人们可能会根据自己的生活习惯和当地气候特点来调整夏九九的内容。

相关内容:

转眼已过夏至,都说夏至三庚入头伏,你知道夏至过后除了要数三伏外,还要数夏九九吗?

按天文学上规定,夏至为北半球夏季的开始。

夏至过后,北半球白昼开始逐渐变短,对于北回归线及其以北的地区,正午太阳高度也开始逐日降低,但由于地面此前积累了大量太阳辐射到地面的热量,夏至之后,这个热量仍比向空中散发的多,因此夏至之后的一段时间内,气温将继续升高,古人便有了“夏至不过不热”的说法。

也正是如此,才有了夏九九的说法。

据称夏九九早在唐宋时期就已经有了。夏九九和冬九九一样,也流传了很多个版本。最广为人知的版本是南宋时期陆泳在《吴下田家志》中记载的“夏至九九歌”。

为什么古人要在这个时候数九呢?它其实是古代劳动人民摸索出的天气规律。古代没有空调和电风扇,只能数着数字过日子。数九就有盼着夏天早些过去,秋天早点到来的意思。

那为什么大家只知道冬九九,而少有人知道夏九九呢?气象先生宋英杰认为可能是劳动人民冬闲夏忙,夏天实在无暇仔细数时间。加上严冬之苦比酷暑更难熬,而且冬九九描述的是生机的酝酿过程,那份隆冬之中盼望生机的守候,更加唯美。

“夏九九”歌虽然没有广泛流传,但其实它比冬九九适用范围更广。除了青藏高原、西北部分地区等地区不适用外,在我国大部分地区都适用。这是因为我国南北温差夏季小,冬季大。

问题来了,冬天数九,夏天还数九,为什么是数九,而不数二、三、四、五、六、七、八呢?在中国人的观念中“九”被认为是一个吉利的数字,又和“久”谐音,很容易被广大劳动人民接受。久而久之就逐渐形成传统文化中独特的“九”文化。而在哲学中,九为“至阳”之数,也称老阳,九又是至大之数,累至九次已到了头,炎炎夏日数着数字,意味着酷热的日子到头了。数九具有相当的科学性,至今都有参考价值,所以盛行不衰。

来源 |互联网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发布于 2025-07-25 02:17
收藏
1
上一篇:今年“数九时间表”新鲜出炉,“数九寒天”究竟如何数?速来学习! 下一篇:九数之谜,为何“九”被赋予特殊含义?消寒图长存故宫养心殿的奥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