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早这玩意儿啊真就是留学生救命稻草,半夜赶due饿疯了全靠它续命。
最近上海网红店搞复刻,把英国那套“碳水核弹”搬回国内,结果全是拍照打卡的。

说实话这玩意儿顶饱是真顶饱,但别被“贵族早餐”的噱头忽悠瘸了。
什么维多利亚贵族起源纯属贴金,19世纪伦敦工人蹲码头边啃的廉价热量包才是真相。

培根必须焦边流油,香肠要煎到爆皮,油汪汪的煎蛋当粘合剂——整套下来热量直飙1500大卡,比健身房撸铁两小时消耗还猛。
但你说它low吧,摆盘倒挺能唬人,培根香肠必须挨着放,蘑菇番茄得摆出几何造型,ins滤镜一加秒变高级货。
其实暗藏玄机都在细节里。

蘑菇吸油跟海绵似的,专治培根香肠的油腻;那几瓣烤番茄看着是摆设,实际靠酸味解腻;最绝的是茄汁焗豆,黏糊糊的酱汁把溏心蛋液、焦脆培根全给裹一块儿,碳水脂肪蛋白质直接三位一体。
当年英国矿工靠这套撑过12小时重体力,现在留学生拿来扛通宵论文,属于赛博朋克版劳工餐了。
不过现在魔都新派店学聪明了。

把黑布丁换成鸡肝酱,炸面包改全麦酸种,再配杯冷萃咖啡解腻。
改良完热量砍半,总算对得起98块一份的价钱。
毕竟原版英早吃完能昏睡三小时,当代打工人谁扛得住啊。

本质还是碳水炸弹的暴力美学,非要扯贵族礼仪就搞笑了。
留学生怀念的是热乎管饱,不是装腔作势。
上海店能活下来,关键是把工人食堂改成精致早午餐,油锅里炸出中产溢价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