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6日,一位35岁的女游客在川西甘孜州稻城亚丁景区游玩时,因高原反应休克不幸离世,生命的最后一刻永远定格在了雪域高原。
5月10号,有一位男性游客在四姑娘山观景的过程中,也由于高原反应,让自己视线里的最后一幕永远停留在了雪山草甸当中。

稻城亚丁,被称作“水蓝色星球上的一方净土”、“香格里拉之魂”,门票售价146元,往返观光车票120元(此为必须购买的)。这名女子在稻城亚丁景区里,选择游玩的是“金刚挑战线”,即大家所说的“长线”,这是景区正常开发后向大众开放的旅游路线,要从海拔3900米的冲古寺开始,一路徒步攀登至海拔4700米的五色海。

金刚条战线指的是“扎灌崩 - 冲古寺 - 洛绒牛场 - 牛奶海 - 五色海”这条徒步路线。全程当中,仅“冲古寺 - 洛绒牛场”这一路段可自主决定是否花钱乘坐电瓶车,其余路段均要依靠徒步穿越。来回的总路程超过10公里,徒步大概需要4到5个小时,平均海拔在4300米。

人为什么会高反?
高原反应的根本缘由在于,人体摄取的氧气量无法满足自身对氧气的需求,进而致使身体因缺氧而出现一系列连锁症状。这既和高海拔区域氧气含量降低有关,也与受外界环境作用后自身新陈代谢的速度有关。
身为一名曾四次或五次前往四姑娘山、稻城亚丁的游客,每次踏入这些高海拔景区,我都会有显著的高原反应,诸如头晕、阵痛、呼吸急促、心跳加快、身体乏力等状况。

即便多次前往稻城亚丁,也只能勉强走走“短线”,爬到海拔4080米的珍珠海就停止了。从来没敢去尝试对体能和身体素质要求更高的“长线(金刚挑战线)”。
以个人亲身体验来说,每次去到海拔高于3500米的区域,因为氧气含量降低,我都会察觉到有一定程度的高原反应。心跳加快,呼吸变得急促,仿佛身体变得沉重,随意动几下就气喘吁吁。
高海拔区域本身氧气含量就低,平均每升高1000米海拔,氧气含量大概会降低10%。在海拔达到4000米之处,氧气含量约为平原地区的60%。

不过,不少人仅知晓高原地区氧气含量少,却忽视了高原反应不但和外界环境的氧气含量有关联,还和自身的用氧需求有关系。
在高海拔地区,通常会有高寒、大风、晕车等基本环境状况。当人处于低温环境时,身体为了制造更多热量以抵御外界寒冷天气,自身新陈代谢会自然加快,对氧气的需求量也会比平常更高,所以更易出现高原反应。

一个明显的情况是,每次我外出旅行,即便一整天都待在车里,没怎么进行运动,也会觉得自己极为疲惫,食量比平常大了不少,消化速度也很快。不知何种缘由,体能消耗得特别快。
实际上,这是由于自驾途中会出现“一天经历四季、十里天气各异”的状况。在这种多变的气候条件下,人体为了更良好地适应环境,自身新陈代谢悄然加速,然而大脑对此并不知晓。

新疆的瓜果通常水分足且味道甜,原因正在于此。由于早晚温差显著、日照时长充裕,瓜果的新陈代谢更为迅速,所以新疆的西瓜、葡萄以及香梨,口感更甜,汁水也更丰富。人体新陈代谢功能的基本原理,大体也是如此。处于气候变幻不定的高原环境时,体能的消耗速度自然会加快,对氧气的需求量也比平原地区更多。
由于高海拔环境原本空气就比较稀薄,再加上人体自身对氧气的需求有所增加,因此人在进入高原地区后,极易出现高原反应。

应对高原反应的小秘诀
作为一个会出现高原反应的人,每次到高原地区,我都不敢进行剧烈活动。拼尽全力,登上稻城亚丁海拔4080米的珍珠海,这已经是我所能承受的最大限度了。要是再进行徒步活动,那心脏就像要冲破胸膛炸开一样。这时候哪还敢贪恋美丽的风景,还是自己的性命更重要。
近些年来,我已游历完西藏、川西等高原地区,连有着“地球第三极”之称、平均海拔达4500米的西藏阿里地区也都去过了。除了自己遭遇过高反,我还目睹过许多同行者和外地游客出现高反的情况。

一些人整宿无法入睡,脑袋昏沉胀痛;一些人上吐下泻,脸色毫无血色;还有些人浑身没劲儿,双眼阵阵作痛。就连一位曾在一天内徒步走完冈仁波齐50公里线路(平均海拔4800米)的传奇队友,刚到拉萨的第一天,和我一同前往海拔4441米的羊卓雍措游玩时,突然脸色煞白、气息微弱,把我吓得赶紧要打120来接她。
之后,买了一罐氧气瓶让她吸氧,又让她喝了一罐葡萄糖,她便恢复正常了。在接下来十多天前往珠峰、吉隆、阿里等地的行程中,她都没再出现高原反应。

差不多所有人都会出现高原反应,高原反应是人体机能在环境改变后进行适应的一个过程。在当地土生土长了50年的藏族本地人也会有高原反应。在拉萨的时候,听一位本地藏族人说,他去成都平原出差了半个月,回到拉萨后,同样因为高原反应而失眠、头晕、心跳加快,要经过三五天的适应之后,症状才会减轻。
前往川西、西藏、青海、南疆帕米尔等高原地区旅行时,最初的3天更易出现高原反应,只要熬过这3天,后续基本就能适应了。若想熬过这3天的高原反应适应期,下面这些小窍门,一定要知晓。

1、头几天晚上别洗澡:一天当中,睡眠前是人体最为疲惫的时段,身体较为虚弱。在这个时候洗澡,身体接触到冷水,新陈代谢会加速,对氧气的需求量增加,很容易出现高原反应。
2、避免过度饮食:人在吃饱后容易犯困,这是由于血液循环集中到胃部以进行消化,致使大脑缺氧。在高原地区,若进食过量,大脑缺氧状况会加剧,更易引发高原反应。
3、减少辛辣食物和肉类的摄入:辛辣食物与肉类会让消化系统承受更大压力,夜晚还容易导致失眠,而这些均是高原反应即将出现的征兆。

4、莫赶行程:前文提及那位一天徒步完50公里冈仁波齐的传奇队友,起初并无高原反应。只是因为赶行程,前一晚在成都与朋友吃串串、喝啤酒,一直到凌晨3点,仅睡了3小时,早上6点就起来赶飞机前往拉萨。抵达拉萨后,为了和其他朋友会合,也没休息,自认为不会出现高原反应,信心十足地直奔海拔4441米的羊卓雍措,结果高原反应最为严重。身体过度疲劳、休息不足,也容易引发高原反应。
5、预备一些高热量的食品,像巧克力、热水、牛肉干之类的。藏族同胞们的饮食文化以牛肉干、酥油茶和糌粑为主,原因在于这些都是便于携带和保存,同时又能提供高热量的食物。高原地区气候多变,温差大且风大,极寒和极热的气候状况容易出现,人的体能消耗快,新陈代谢的速度也很快,需要及时补充高能量的食物,才不会感觉虚弱、疲劳,也不容易出现高原反应。

6、避免剧烈运动:这属于应对高原反应的旅游常识,无需过多赘述。
7、备好应对高原反应的相关物品,像氧气瓶和葡萄糖。在藏区,便携式氧气瓶很容易买到,小卖部基本都有售卖,价格贵的一瓶也就十来块钱,头疼的时候吸一吸就行。此外,葡萄糖能快速补充体能,藏区从事旅游运输的营运车辆里,差不多每辆车都会常备葡萄糖,以备不时之需。
8、挑选海拔较低的住宿处:在西藏、川西等地游玩时,许多秀丽迷人的风景只有在高海拔垭口才能观赏到,所以经过高海拔垭口是难以避免的。不过,在选择住宿时,最好把休息的地方选在海拔稍低一些的地方,即便需要多自驾一两百公里的路程也无妨。

总而言之,在抵达高原前后,应尽可能规避那些可能致使身体产生不适、可能增加身体氧气需求的活动。
别以为这是过度反应,高原反应可不容小觑。虽说实际上大概99%的人都不会有显著的高原反应,但要是真到了那种情况,上述这些应对高原反应的小窍门,在关键时刻可是能救命的!

若想了解川西各条热门旅游线路的行程规划,其中涵盖具体日程、景点介绍、住宿地点以及注意事项等内容,由于内容较多无法详述,大家可以查看下方《专栏》获取详细信息。祝愿各位在旅途中平安顺遂、心情愉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