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兴和长安是一个地方,这两个名字都是西安的曾用名。西安古代别称镐京、长安、大兴、西京等,历史上曾用名西都、西京、大兴城、京兆城、奉元城等。

一、大兴
公元581年,北周相国隋王杨坚在长安即皇帝位,建立隋朝,是为隋文帝;公元582年,在汉长安城东南、龙首原南麓营建新都,命名为大兴城。在隋文帝开皇二年(582年),这座被后世称为"世界第一城"的帝都破土动工,其最初的命名正是"大兴城"——取"大业永兴"的祥瑞之意。如同一位画家在素绢上挥毫泼墨,宇文恺以《周易》乾卦为蓝本,将整座城池设计成象征天道的完美几何图形,108坊如星辰般罗列其间。

隋大兴城在平面布局上吸收了北魏洛阳城和东魏北齐邺南城的优点,利用了当地"六坡"地形特点,由外郭城(罗城)、宫城、皇城、禁苑组成。长安城遗址自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后期开始大规模的勘察、发掘,先后完成了对外郭城、皇城、宫城及城内街道、坊市、渠道的探查,并据此绘制了长安城的实测图和复原图。

二、长安
公元618年,大丞相唐王李渊在大兴城太极殿称帝,建立唐朝,是为唐高祖,改大兴城为长安城。当历史的车轮转入唐朝,这座都城迎来了最辉煌的蜕变。唐高祖武德元年(618年),"大兴"之名被赋予了新的时代注解——"长安",取"长治久安"的政治理想。就像凤凰涅槃重生,这座城市在唐代绽放出前所未有的华彩:朱雀大街宽达150米,相当于现代双向十六车道;西市汇聚全球商旅,波斯琉璃与大食香料在此交相辉映;大明宫的含元殿巍峨耸立,其恢弘气势令日本遣唐使叹为观止。

发掘勘测的结果证明:唐代长安城的周围有七十多里,比今天的西安旧城(即明清时代的西安城址)大五倍以上。全城分三部分,最外是外郭城,中间的北部是皇城,皇城北端正中是宫城— —皇帝居住的地方。在外郭城垣上有十二个城门。许多纵横的街道把全城除宫城和皇城以外的所有地区整齐地划分为一百零八个长方形的坊里。

从建筑格局来看,唐代长安城完美继承了隋大兴城的"棋盘式"肌理,就像一位巧匠在原有骨架上精心雕琢。考古发现证实,长安城的轴线、坊市布局与大兴城一脉相承,只是将宫城位置从城北正中稍作东移。这种承续关系,恰似敦煌壁画中"未生怨"故事的连环画构图——每个场景既独立成篇,又构成完整叙事。

总之,大兴与长安,恰似一位倾国倾城的佳人,在历史长河中更换着不同朝代的华裳。隋时的云锦霓裳唤作大兴,唐时的金丝凤袍名为长安,可那眉目间的雍容气度、骨子里的盛世风华却从未更改。这座千年帝都就像一颗永恒璀璨的明珠,任凭王朝更迭如走马灯般流转,始终在渭水之畔散发着令世人倾倒的光芒。如今的西安,较之昔日的大兴城的恢弘气象与长安城的锦绣繁华,更添几分流光溢彩的现代风韵。这座千年古都正在书写着比盛唐气象更为绚烂的时代华章。#夏日旅行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