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刚刚开始工作的时候,工资很少,一个月大概400-500元,还要交房租200,剩下的勉强够吃饭。
若换季要买件衣服,需得努力攒几个月才够钱。
往往这个月不够找同学借,下个月工资到账先还款,剩下的用于基本生活。
就算这样,努力攒的钱,还买东西送人。
一起租房子的同学,过生日呀,或者看到喜欢的东西,我都会买了送她们。
或者是周末买一堆菜,做饭请她们吃。
同学也会投桃报李,看着适合我的东西,买了送我。
也会请我出去吃饭。
因为那时候我钱少,舍不得在外面吃,她们一个月有一千多,很多时候她们在外面请我吃饭,我则在家里做好请她们吃。
我这个习惯,还延续到同事这儿。
有时候听着同事说什么东西好,我会选择一些特殊的日子,买了送给她们。
同事搬家,我送过四件套,送过厨具;同事过生日,送过化妆品,送过围巾什么的。
这些,都是我攒几个月的钱买来的。
同事家里有红白喜事,办公室凑份子,我也是按最高的给的。
回老家或者出去旅行,花钱买当地特产,带给他们,每人一份。
后来工资高点儿了,几乎每周五下午我都会买水果或者买奶茶请办公室的人。
过了很多年,我才发现,我真傻。
几乎所有同事回家或者旅行带礼物,都是带几包吃的特产,放在办公室,然后每一个人通知到位:我到哪儿玩买了些吃的,放在茶水间,空了去吃啊。
至于下午茶,同事也会来问我想喝什么,我点了他们买,随后发个群收款,大家AA制。
有一次,我们办公室吴琪悄悄跟我说,有人在茶水间蛐蛐我,说是每次我点的奶茶都不是她们喜欢的款,全是十多块钱一杯的,说她们平常喝的是二十多一杯。
我气笑了。
她们二十多一杯的,可不是请大家喝的,而是AA制。
我从那天才醒悟过来,同事之前的关系,真的不要看得太重要,保持适当的距离才好。
特别是在钱财方面。
我闺蜜小杨给我讲过她在医院里的一个故事。
当时她租房子差600元,找另外一个同事借,想等月底还钱,那个护士二话不说拒绝了,直接说没钱,不借。
后来小杨听说她当天买了一套一千多的化妆品。
“我这辈子都记得这件事情!”
这事儿后来还成为我经常取笑她的笑柄。
我从那件事情之后,再也没有请过客,哪怕他们怎么阴阳,我都说背了房贷咯,请不起咯。
也再没买过东西送同事,因为之前送特产送习惯了,某次从老家回来没带,他们还问为什么没给带。
同事之前,守住基本的线就行,没必要拿自己辛苦挣来的钱去讨好,因为你讨好过的人,没准哪一天在利益面前,把你卖得干干净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