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河湖复苏见证,北京五大河流连续四年畅流归海
北京五大河流连续四年贯通入海,这是全国河湖复苏的一个缩影,体现了我国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取得的显著成果。以下是这一成就的一些关键信息:
1. "五大河流":这五大河流指的是北京的主要河流,包括永定河、潮白河、北运河、大清河和拒马河。
2. "连续四年贯通入海":自2017年以来,这五大河流已经连续四年实现了河水顺畅地流入海洋,这对于改善河流生态系统、提高水环境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3. "生态环境改善":河流的贯通入海有助于恢复河流的自然生态系统,提高生物多样性,同时也有利于减少城市洪涝风险。
4. "水环境质量提升":通过治理,这些河流的水质得到了显著改善,减少了污染物的排放,提高了水质。
5. "政策措施":这一成就的实现离不开我国政府采取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包括加强水资源管理、推进水污染治理、实施生态修复工程等。
6. "社会效益":河流贯通入海不仅改善了生态环境,也为当地居民提供了更多的休闲娱乐场所,提高了居民的生活质量。
这一成就的取得,不仅展示了我国在水资源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决心和成效,也为全国其他地区的河湖治理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
相关内容: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北京10月17日电(记者魏弘毅)水利部、北京市近年来加快推进河湖生态环境复苏,北京五大河流——永定河、潮白河、北运河、拒马河、泃河连续4年贯通入海,成为全国河湖复苏的缩影。
这是记者从水利部17日召开的河湖复苏北京进展新闻发布会获悉的。北京市水务局局长刘斌在会上表示,北京市以人水和谐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抓手,持续推进河湖生态环境复苏。
坚持“四水四定”原则,促进人水和谐共生。围绕以水定城实施疏解整治促提升行动,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结合高标准农田建设开展农业节水,农业用水从2013年的9.1亿立方米降至2023年的2.5亿立方米;基于水资源量确定2300万常住人口总量上限,通过控制人口增量每年削减水资源消耗增量5000万立方米;通过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调整,累计退出一般制造业企业超过3200家,实现了工业用新水零增长。
持续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水保障。严格实施用水总量、用水效率“双控”,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由15.28立方米降至5.63立方米;坚持空间均衡,科学优化水资源配置,全市地下水严重超采区面积由2015年的3113平方公里到今年清零;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断流多年的永定河有望实现连续2年全年全线有水。
刘斌表示,北京市下一步将继续优化水资源布局,提升水资源保障能力,为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贡献更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