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五大河流四年连绵入海,河湖生态补水超百亿立方米焕新颜
北京五大河流连续4年贯通入海,河湖累计补水104亿立方米,这一成就体现了我国在水资源管理、生态环境保护以及城市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努力和成效。以下是这一成就的几个方面分析:
1. 水资源管理:北京五大河流包括永定河、潮白河、北运河、拒马河和泃河。连续4年实现这些河流贯通入海,说明我国在水资源管理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通过科学调度、优化配置水资源,实现了河流的生态流量保障,为下游地区提供了充足的水源。
2. 生态环境保护:河流贯通入海有利于改善河流生态环境,提高水质。同时,河湖累计补水104亿立方米,有助于恢复河湖生态,提高生物多样性。这一举措有助于改善北京地区的生态环境,提升城市品质。
3. 城市可持续发展:北京作为我国首都,人口众多,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通过五大河流贯通入海和河湖补水,有助于缓解北京地区的水资源压力,保障城市供水安全。同时,这一举措也有利于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4. 政策支持:这一成就的实现离不开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水资源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为河流贯通入海和河湖补水提供了有力保障。
总之,北京五大河流连续4年贯通入海,河湖累计补水104亿立方米,是我国水资源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领域的一项重要成就。这一成就对于
相关内容:
今天上午,水利部召开河湖复苏北京进展新闻发布会。记者从发布会上了解到,北京五大河流已连续4年贯通入海,永定河有望实现连续两年全年全线有水。2018年以来,水利部、北京市组织实施向永定河、潮白河、北运河等生态补水,北京市河湖累计补水量104.2亿立方米。
北京是水资源严重短缺的超大城市,南水北调通水前,北京地下水超采严重,一些河道断流、湖泊干涸。保护治理好北京的江河湖泊,事关首都生态安全和经济社会长远发展。
“近年来,水利部、北京市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加快推动河湖生态环境复苏,实施母亲河复苏行动,北京五大河流连续4年贯通入海,成为全国河湖复苏的缩影。”水利部副部长王宝恩介绍,2018年以来,水利部、北京市统筹当地水、外调水、再生水、雨洪水等多水源,持续组织实施向永定河、潮白河、北运河等生态补水,北京市河湖累计补水量104.2亿立方米,支撑京杭大运河连续3年实现全线水流贯通;永定河自2021年以来连续4年实现全线流动。
与此同时,北京市地下水超采治理工作再上新台阶。2015年以来,全市地下水水位累计回升13.68米,增加储量70亿立方米,干涸多年的陈家庄泉等81处泉眼实现复涌,地下水超采治理工作取得明显进展。
近年来,北京市探索形成了北方水资源短缺地区河流复苏新模式,全市河湖地表水水质明显改善,河湖水生态健康状况持续向好。
北京市水务局局长刘斌介绍,近年来,北京坚持“四水四定”原则,促进人水和谐共生。科学优化水资源配置,珍惜用好外调水,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进京水量超100亿立方米,直接受益人口超过1600万。合理调蓄地表水,密云水库蓄水量从不足10亿立方米到今年汛后再次超35亿立方米。加大再生水利用,年利用量超12亿立方米,占全市总用水量三成,再生水已成为城区河道环境用水的主力水源。
同时,北京市有序涵养地下水,通过水源置换措施减少地下水开采量,地下水年开采量由20亿立方米降至13亿立方米左右。通过多水源联合调度精准回补地下,让河流恢复生命的同时,全市地下水严重超采区面积由2015年的3113平方公里到目前实现清零,全市地面严重沉降区面积减少99%,目前不足0.2平方公里。
此外,北京市还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立足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实现“取、供、用、排”全链条监管,本地水、外调水、再生水、雨洪水全水源调度,水量、水质、水生态全要素监测,“鸟中国宝”东方白鹳、丹顶鹤、桃花水母、低斑蜻等珍稀物种频频现身多个水域,断流多年的永定河有望实现连续两年全年全线有水。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记者:王天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