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丨贵州不一般,揭秘这些地名的深厚来头

分享丨贵州不一般,揭秘这些地名的深厚来头"/

贵州,作为中国西南地区的一个省份,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和独特的自然风光。以下是一些贵州地名背后的故事和来头:
1. "贵阳" - “贵阳”这个名字来源于古称“黔中”,意为“黔地之中”。贵阳地处贵州省中部,是贵州省的省会,自古以来就是贵州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2. "遵义" - 遵义因古时为遵义县治而得名。遵义在中国革命史上具有重要地位,1935年,著名的遵义会议在此召开,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转折点。
3. "黔东南" - “黔东南”中的“黔”指贵州,“东南”则指贵州省东南部,这里是以苗族、侗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聚居区,拥有丰富的民族文化和自然景观。
4. "黔南" - “黔南”同样指贵州的南部地区,这里以布依族、苗族为主,同样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拥有独特的民族风情。
5. "黔西南" - “黔西南”指的是贵州省的西南部,这里以苗族、布依族为主,地形复杂,气候多样,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
6. "黔北" - “黔北”指的是贵州省的北部地区,这里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古代夜郎国的一部分。
7. "黔东" - “黔东”指的是贵州省的东部地区,这里以侗族、苗族为主,自然风光秀丽,民族风情浓郁

相关内容:

地名,是人们赋予某一特定空间位置上自然或人文地理实体的专有名称。地名命名的意义通常认为是地名的字面所表达的含义,它是人们为地命名时的着眼点,他们或承载着当地的历史和文明,或蕴含着当地的风土人情……

可是,你知道贵州的地名都有些什么来头吗?发布君今天就带你来一一知晓:

贵州

关于贵州地名最早的历史记载始于北宋年间,公元974年,土著首领普贵以控制的矩州归顺,宋朝在敕书中有:“惟尔贵州,远在要荒”一语,这是以贵州之名称此地区的最早记载。明朝永乐十一年(公元1413年)设置贵州承宣布政使,正式建制为省,以贵州为省名。

贵阳

“贵阳”因位于境内贵山之南而得名,已有400多年历史。明隆庆三年(1569)三月,改新迁程番府为贵阳府。古代贵阳盛产竹子,以制作乐器“筑”而闻名,故简称“筑”,也称“金筑”。

安顺

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后,为屯垦戌边,开发西南,除让沐英率大军屯驻云南,还让安陆假吴复择地在“西南冲剧,夷汉襟喉,土厚水深,川潆峰列”(《安顺府志》)的阿达卜寨设栅筑城,并将普定卫、习安州合并设立安顺军民府,从此作为地名的“安顺”二字正式出现在官方文件和方志典籍中。

毕节

明洪武十七年(公元1384年)二月置毕节卫,为毕节之名之始。毕节是彝族语地名,读作“比跻”,为彝族一个家支头人的名字。《夷书》:“毕节称比跻,系白罗罗之名,因好其地为‘比跻’,久之叫着毕节。”由此看来,毕节之名源于彝族某一家之后被用作地名,最后用汉语音写作现名。

六盘水

六盘水并不是一个单独的地名,而是一个组合式地名,这一地名的由来是由于六盘水市下辖的三个县的名字:六枝县(现为六枝特区)、盘县、水城县,这三个县名的第一个字连起来组成了“六盘水”。

遵义

“遵义”其名出自《尚书》:“无偏无陂,遵王之义”。唐唐贞观十六年(642年),将播州所领罗蒙县改名遵义县。这是“遵义”名称最早的出现。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实行“改土归流”,于次年分播州为遵义、平越两个“军民府”。清康熙年间取消“军民”二字,直称遵义府。

铜仁

铜仁原名铜人,相传元朝时有渔人在铜岩处潜入江底,得铜人三尊,挽而出之,府之名以此。元代设置“铜人大小江蛮夷军民长官司”,明洪武初改置铜仁长官司,永乐十一年(公元1413年)设铜仁府于此,铜仁由此得名。

凯里

凯里是苗语音译,意为开垦田地。明成化十三年(1477)设凯里安宁宣抚司,嘉靖元年(1522)改安宁宣抚司为凯里安抚司。清雍正十年(1732)置凯里卫,十二年(1734)添设清平县丞一员分驻凯里。

都匀

都匀原名都云,因城东1公里处有“都云洞”而得名。据《五代史·楚世家》记载:“后晋高祖云福五年(940年)都云酋长尹怀昌率其昆明十二部……附于马希范”,都云的名称最早见诸史籍。明洪武二十三年(公元1390年),平羌将军何福上奏朝廷,认为“云之为物,变化莫测”,应将“云”改为“匀”,取“均匀”之意。皇帝批准下诏,都云从此改为都匀。

兴义

明代改隶四川布政司。永乐十一年始隶贵州。嘉庆二年(1797年),改南笼府为兴义府,统辖盘江八属。嘉庆三年(1798年)置兴义县,改隶兴义府、添巡检分治捧乍。

发布于 2025-07-22 18:43
收藏
1
上一篇:省委常委高配毕节,政策倾斜下的区域发展新机遇 下一篇:深度揭秘,你对新毕节了解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