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壮锦,传承创新,绽放世界舞台的传统工艺新篇章
中国壮锦:传统工艺推陈出新走向世界
壮锦,作为我国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一项传统民间艺术,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近年来,随着我国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壮锦这一传统工艺在传承与创新中焕发出新的活力,逐渐走向世界,成为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窗口。
一、壮锦的历史与特点
壮锦起源于战国时期,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它以棉线或丝线为原料,采用通经断纬的织法,以几何图案、动植物纹样和民族风情为题材,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壮锦图案优美、色彩鲜艳、质感独特,被誉为“东方艺术瑰宝”。
二、传承与创新
1. 传承:壮锦的传承主要依靠家族和民间艺人。为了使这一传统工艺得以延续,广西政府和文化部门积极组织壮锦培训班,培养新一代壮锦艺人。此外,许多民间组织也参与到壮锦的传承工作中,举办各类展览和活动,提高人们对壮锦的认识和兴趣。
2. 创新:在传承的基础上,壮锦艺人们不断推陈出新,将现代元素融入传统工艺。例如,将壮锦与服装、家居用品等相结合,开发出一系列具有时尚感的文创产品。同时,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如3D打印、激光雕刻等,使壮锦的制作更加精细、美观。
三、走向世界
1. 国际展览:近年来,
相关内容:
新华社南宁10月11日电(记者黄庆刚、朱丽莉)“织壮锦是检验女孩子勤劳和心灵手巧的一种方式,过去我们壮家姑娘出嫁要有壮锦陪嫁物。”76岁的壮族大娘李艳芬说,每天清晨,她都会在家中织一段壮锦。
壮锦,与云锦、蜀锦、宋锦并称为中国四大名锦,是广西民族文化的瑰宝。2006年,壮族织锦技艺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遗名录。
李艳芬所在的村子位于广西崇左市龙州县金龙镇双蒙村板池屯,织锦历史悠久。2016年,广西金壮锦文化艺术有限公司联合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广西织绣发展研究会在板池屯建立了龙州壮锦技艺工坊,吸引近60名女性村民参与。
壮锦技艺从传统手工艺走向现代纺织艺术,不断创造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带动越来越多的少数民族妇女增收致富。李艳芬说,现在自己每月有上千元的稳定收入。
2019年12月,意大利米兰时装设计师莫西受邀来到龙州壮锦技艺工坊,实地考察当地壮族织锦技艺,同广西金壮锦文化艺术有限公司共同打造壮锦品牌。“壮锦漂亮,织娘的织锦技艺很好,我在现场也触摸了材质。”莫西说,他感受到了壮锦技艺以及壮族的人文魅力,希望通过自己的设计将中国的民族文化推荐给更多外国人。
身处异国的两个团队克服语言与时差问题,保持密切联系,开视频会议确定图案、款式、面料、打样等事宜。目前,首批设计的产品已经过两轮打样,进入有序生产制作环节。
莫西说,壮锦在欧洲市场前景很好,团队将用现代设计理念把壮锦背后的民族文化和历史呈现给西方消费者,推动壮锦文化产品进入欧洲市场。
来源: 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