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般保证是指当事人在保证合同中约定,债务人不能履行债务时,由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一般保证人享有先诉抗辩权,即在主合同纠纷未经审判或者仲裁,并就债务人财产依法强制执行不能履行债务前,保证人对债权人可以拒绝承担保证责任。通俗来讲,就是先由债务人在其财产范围内承担债务清偿责任,清偿不能的,再由保证人承担。
连带责任保证则无先诉抗辩权,在合同履行期限届满,债务人没有清偿主债务或者发生当事人约定的情形时,债权人既可以要求债务人承担责任,也可以要求保证人承担责任。

如果签字落款处没有任何身份标注,则需结合签字人与借款人的关系、借款用途、款项流水等因素综合认定其身份,确定责任承担。
空白纸张上不随意签名,如果确实是为他人作保,也要谨慎评估借款人的还款能力,明确担责大小,切勿为了面子将自己陷于不利处境。
在民法典施行(2021年1月1日)前成立的保证合同,没有约定的,保证期间为借款履行期限届满之日起6个月;约定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直至主债务本息还清时为止等类似内容的,视为约定不明,保证期间为主债务履行期届满之日起2年。
在民法典施行(2021年1月1日)后成立的保证合同,没有约定或约定不明确的,保证期间均为借款履行期限届满之日起6个月。

因此,保证人具体应当承担多少保证金额,除了看双方之间有没有具体的约定,还要看实际产生的利息、违约金等费用有多少。
以一般保证方式承担保证责任的,因保证人享有先诉抗辩权,故出借人需要在保证期间以诉讼或仲裁的方式先向借款人主张权利,而不能仅以如口头催款、书面通知等普通方式主张,逾期未主张权利的,保证人不再承担保证责任;
以连带责任保证方式承担保证责任的,出借人只需在保证期间内直接请求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即可,且不对请求方式做特殊要求。
以一般保证方式承担保证责任的,如果保证人的先诉抗辩权成立,拒绝承担保证责任的,诉讼时效自其拒绝承担保证责任的权利消灭之日起开始计算。
以连带责任保证方式承担保证责任的,因为出借人可以直接向保证人主张权利,故诉讼时效自出借人在保证期间内请求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之日起开始计算。
如变更后的内容导致债务加重的,如增加借款金额、提高利息等,保证人对加重部分不承担保证责任;变更后的内容使得债务减轻的,保证人对变更后的债务承担保证责任。
如果借款人和出借人延长了借款合同履行期限,变更后的期限不影响原先的保证期间。
追偿权,即保证人可以在承担保证责任后,在其承担责任的范围内向借款人追偿,但是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
抗辩权,即保证人可以主张借款人对出借人的抗辩权,如主张债务已超过诉讼时效、出借人主张利息过高等,即便借款人放弃上述抗辩,保证人仍然可以主张;
拒绝履行权,即借款人对出借人享有抵销权或者撤销权的,保证人可以在相应的范围内拒绝承担保证责任。
司法实践中,保证人容易忽略自己享有的这些权利,致使损失扩大。故保证人首先要积极主张权利,其次要对出借人与借款人之间是否存在其他债权债务关系进行了解,不能盲目担保。
生活中,以公司作为保证人的情况并不少见,且多数是替关联公司、股东、高管、实控人等进行担保。除特定法定情形外,公司未经合理程序出具的担保无效,为更好实现债权,出借人应当加强形式上的审查,既要看公章有无,也要看程序正当与否。
来源:天津高法